掌上春城訊日前,走進位於石林縣五棵樹村的“居家客棧”,黨員經營户方芳正在熟練地處理着預訂平台的訂單。別看她年齡不小、學歷不高,卻眼界不低、點子不少。如今的她能熟練運用互聯網營銷,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利用“Booking”等國際化酒店預訂平台,接受全世界友人的住宿預訂,她還自學英語,現在已經能和外國遊客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
“石林彝族第一村”五棵樹村。
現在的五棵樹村內是客棧民宿鱗次櫛比,隨着旅遊行業復甦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之前五棵樹村位於石林風景區境內,村民生活來源主要靠養羊、景區門口擺攤,難以維持生計。部分村民就通過私帶遊客從村道進景區的手段謀生,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而且制約了石林旅遊產業的發展。
2010年,石林縣在推進保護世界自然遺產地和全域旅遊戰略工作中,充分考慮村集體經濟發展需求和村民增收致富需求,將五棵樹村從景區遷出。為達到羣眾“搬得出、穩得住、發展得好”的目標,在距離景區兩公里的地方,拿出480餘畝土地,建蓋住房423套用於安置村民、建蓋村集體所有商鋪24000平方米,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
搬遷後,五棵樹村黨總支為了更好發展集體經濟,成立了石林農工商集團總公司,對五棵樹村集體資產、資源進行規範經營和管理。充分利用五棵樹村毗鄰石林風景區的區位優勢,以“為遊客提供彝族文化風情生活體驗”為價值引領,引導村民拿出自家閒置住房,開辦民族特色客棧、特色餐館等經營項目,着力把五棵樹村打造成景區八方來客理想的旅遊棲息地。
五棵樹村裏的特色客棧。
除此之外,五棵樹村充分利用互聯網帶來的信息、商品流通便利趨勢,以彝族手工刺繡、特色農產品、文化旅遊服務等為產業基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推動“農產品上網出村、工業品下鄉進村”,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渠道。通過旅遊產業帶動,發展康旅、農旅、文旅融合的“三大產業”,把五棵樹村建設成為彝族火文化傳承地、密枝文化傳承地、活態阿詩瑪文化產業園、滇中家庭度假目的地。
石林縣作為昆明的城市功能拓展區,旅遊是特色和優勢,農業是基礎和支撐,兩個產業的發展為石林縣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年來,石林縣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堅決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應盡之責,作為“一把手”工程,切實扛起責任擔當,履行主體責任,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扶持壯大全縣村級集體經濟。截至目前,全縣集體經濟“空殼村”已全面動態消除。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翊翔/文 杜文蕾/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