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世界地質公園之仙境呂洞山——生於寒武紀
00:00
編者按:北京時間7月7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通過決議,中國湘西地質公園被正式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成為我國第40個世界地質公園,湘西州迎來了世界級金字招牌。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2710平方公里,由南自北縱跨湘西州7個縣市,包括矮寨、天星山、芙蓉鎮、紅石林、十八洞、呂洞山、洛塔7個園區,公園總體呈現四大特色:全球寒武系標準層型剖面——“金釘子”;全球規模最大的奧陶系紅色碳酸鹽岩石林;蔚為壯觀的切割高原型岩溶台地-峽谷羣景觀;岩溶地質生態與少數民族文化融合的典範。從2017年整合全州重要地質遺蹟設立湘西地質公園啓動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到申報成功,不到三年時間,創造了世界地質公園申報的“湘西速度”。
呂洞山位於湖南省湘西州保靖縣呂洞山鎮。呂洞山是山名,是鎮名,還是一個村名。只是這村就在山腳下,取名字的時候,省去了“山”字。
呂洞山是呂洞山脈的主峯。呂洞山脈綿延於湘西保靖、花垣、吉首和古丈四縣市八鄉鎮。
呂洞山,海拔一千一百二十五點二米,山頂突出一道巨大的長方體石柱,高聳挺拔,卓爾不羣。
這長方形石柱洞穿雙孔,一大一小,當地傳説由裏東苗王幻化而成,裏東讀音和呂洞差不多。
後隨着漢文化的進入,很多人發現,這一大一小的雙孔,和橫寫的漢字“呂”神似。其實純屬巧合。
呂洞山有“苗祖聖山”之譽,據説這裏是苗族進入湘西的第一站,是苗族在湘西的祖籍地,是苗族歷代先人的靈魂歸所。
湖南省地勘局四O五隊總工程師劉偉説,呂洞山屬於海相沉積岩石,地層產狀比較平緩,傾斜角度多在十度左右。是五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地殼運動,造化了這座美妙的大山。
也就是説,五億多年前,保靖呂洞山和古丈紅石林及花垣十八洞一樣,躲在茫茫大海之中。
遠望呂洞山,從下往上看,地層就好像書本一頁頁的紙張,從遠古不斷翻新。
它們從地球四十六億年前的歷史中走來,穿越時空,最終停在了五億多年前的寒武系。
天崩地亦裂,海枯石也爛。
呂洞山歷經億萬年,化學反應加上熱脹冷縮的物理風化作用,山體會發生崩塌直至“鏤空”,促使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形成。
那個橫躺在我們眼前的“呂”字,就是這樣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中形成的。
山頂之下,那些壁立千仞的奇峯,那些深不可測的峽谷,那些潺潺奔流的泉水,莫不如此。
苗寨裏的一位老阿公講,呂洞山原是天上的仙山,盤古開天的時候,苗族的首領悄悄把呂洞山從天上搬下人間。從此,天上少了一座仙山,苗鄉多了一座聖山。(圖片和視頻提供/李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