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總面積佔我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這片土地有166萬平方公里之大,卻只有12個5A景區,其中大部分都是山、湖、林、峽谷等“天賜”的自然風光,而喀什的這座5A景區,是其中最特別的一個,它是一座城。
新疆有這麼多的古城和故城,它是“唯一”的那個5A,也是距離帕米爾高原最近的一個。
喀什噶爾古城,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
從一個遊客的角度看,它真的非常“不一樣”。
【不一樣的人文】
在喀什噶爾,我看到一些不一樣的鋪子。
比如這個【千年騾馬店驛站】,往小了説,其實就是個古代寄放騾子、馬匹、駱駝等代步工具的客棧;而往大了説,它是一段歷史中不可磨滅的重要印記。
喀什這個地方,地處古代西域的中心位置,是溝通東西方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也是絲綢之路上很重要的一個“驛站”。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各國商人在此來往穿梭,住店打尖兒必不可少。
騾馬店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它在那個時代曾經一度輝煌,很多喀什人都在自己家門口設置驛站。
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喀什人開始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懂得融合和貫通的重要性,人們開始系統、悉心地將此作為一門生意來打理。
那時的一家騾馬店,往往可以傳承數代人。
在喀什噶爾古城裏,我還看到有【“賭石”的店鋪】。
喀什隔壁的城市就是著名的和田玉產地,倒騰玉石的商人會把一塊巨大原石的“皮”扒開一部分,露出若隱若現的一些精華,至於這塊石頭最終會“扒”出一塊大玉還是一些碎玉,就純看購買者的運氣了。
假如你對這塊玉感興趣,就可以和店家商量一個價格,然後把它搬走。
我當時在想,這麼大的玉石就放在店門口,也無人看管,被偷走了怎麼辦?
我就上去碰了碰……你猜怎麼着?別説偷走了,幾個人一起搬,都不一定能挪得動它。
【不一樣的習慣】
喀什噶爾,這座古城裏的人千百年來有着獨屬於自己的生活習慣。
它們是一種傳承,也是住在這裏的人們共同默守的一些不成文的“規矩”。
比如在古城內外的小路邊,我經常看到牆上釘着這樣的釘子板,上面掛着一些塑料袋,塑料袋裏放的是一些食物的殘渣。
這些殘渣有米有面,大部分時候都是肉。
我問和我一起逛街的維吾爾族小女孩:這個是做什麼用的?
她説,這個是餵羊的。
大概就是自己家吃剩的、不需要了的肉渣,可以把它打包之後掛在這裏,其他的人家裏如果有餵養牲口,就可以領回去給自己家的牛羊熬製飼料吃,這樣子。
喀什噶爾古城裏經常會舉行一些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這裏每週一都會有【升旗儀式】。升旗的流程和我們在內地參加的升旗儀式是一樣的,奏國歌、目送國旗升到頂端、注目禮完畢。但是喀什人的站隊方式和我們是不一樣。
在喀什看升旗的時候,男人一隊、女人和小孩一隊。男女有別,分得很清楚。
【不一樣的美食】
此外,在喀什噶爾古城裏還有一家據説是“全城最好吃的”烤包子鋪。
烤包子是新疆獨有的特色美食,這個包子如果想要做得好吃,就一定要用最新鮮的羊肉、肥瘦均勻,烤制的時候火候還要到位才行。
在喀什,開有很多家烤包子店,但做得好吃的其實也就那麼幾家。喀什人中“吃貨”也是很多的,他們也會“跋山涉水”橫跨半個城去尋一家店、吃一頓烤包子。
古城裏的這家烤包子店每天只開一小段時間,喀什人做生意就是這麼“隨意”,我多次路過,它經常都是關着門兒的。即便開着門,也是滿員的、沒有座的……
所以你要早點兒去,要掐着點兒去,才能吃到一次。
這家店名也不是很起眼:古老祖傳烤包店。在喀什這個地方,人們取店名都跟鬧玩兒似的。
我買了兩隻烤包子嚐了嚐,個人沒有發現有什麼特別的味道,大概是我不太會吃,據説很多名人都光臨過。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台旅遊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