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吉圖騰,男,藏族,1965年10月生於四川阿壩。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四川分會會員、西藏美術家協會會員、西藏文學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其工筆畫主要表現藏區生靈為主,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大型畫展並獲獎;
2003年,在日本大阪及台灣台北市舉辦的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精品展中榮獲銅獎並被收藏;
2003年,應邀參加中國當代名家“重慶大型畫展”;
2004年,《雪韻》獲“太陽杯”中國書畫精品展銀獎;
2005年,在台北舉辦個人畫展;
2006年,“東方既白”第二屆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2007年,中國傑出中青年國畫家百人作品展;
2008年,參加江蘇·四川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09年,參加第五屆中國中國當代名家,濟南·廈門·上海·香港學術邀請展;
2010年,為青海玉樹大地震創作捐贈大型工筆畫《天界》,及數萬元現金,四川電視台為其拍攝專題片《飛向金色光芒之中的太陽鳥-多吉圖騰》;
2013年,參加了首屆海拔5000米·西藏風情繪畫展。
文/扎喜多傑
西部,一塊復甦的熱土。
空曠而不失博大,蒼涼而不失神秘,貧窮而不失美麗,在高原聖域與心靈淨土之間,在精神感悟與現實之間。隆生於高原並深受高原寵愛的他已感悟到了追求理想和展現扣思的最佳途徑,那就是以筆墨的傾訴表達對藏區的熱愛,以生靈的描會表達對自然的尊重,以及對宗教的崇拜。他就是今天所要介紹的高原雪域的主人——多吉圖騰。
雪域的風貌,藏族的民俗,宗教的信仰,潤育了多吉圖騰一顆純善而執著的心。自幼喜愛繪畫的他,憑藉着這樣一顆心,一執著就三十多年。中原文化的謙讓和細膩與藏文化的強悍和粗獷流入了他的心扉。豪邁的性格煅造了他寬廣的胸襟,奔騰的血液點燃了他滿腔的激情。他以神山聖水為伴,與飛禽走獸為友,飛禽走獸成為了描繪的主角。他畫的藏獒之美卻不乏帝王的霸氣;畫的犛牛之雄卻不乏流水的潺緩…多吉圖騰把它們當做有七情六慾的人來畫。在他筆下神鷹有了思鄉深情;老虎有了戀母情結;藏獒有了醉酒長眠;也有了清寂哀傷……或許,這些飛禽走獸最具有的品性就是孤高不羣、威而不露,就像多吉圖騰其人,有傲骨而無狂態,把尊嚴和抱負含蓄起來,深藏起來,悄悄地落實到他那一絲不苟的藝術勞作中。
在筆法與墨色的把握上,他強調“盡精刻微,常通過高度的寫實和有力的表現來提升作品的思想內涵,並將中原文化與藏傳佛教禪宗的至高境界納入創作思維之中,涵括了神聖的信念和執著的生命。他獨特的藝術語言在於他繪畫之精妙,但他卻不以劍拔弩張的大線縱肆潑放的墨色取勝,而以盡精刻微的筆法與高山雪原諧和性表現見長,以至於從不妄下每道筆痕,他把工筆畫之工推向了極致,但感覺上卻很超逸輕鬆;也不像民間人那樣把色彩強化,而是把色彩淡化、雅化。畫中的虛實關係就像莫扎特的交響樂曲,無不顯露他那精彩而靈動的音符。看到他的每一張畫,都被一種莫明的力量深深的震撼着。這種力量來自於人對神的崇拜以及對自然的終極關懷!
藝術的真實即心靈的真實,多吉圖騰的作品表現的正是雪域高原原生態文化中的淳樸、熱情、孤高的內在生命意識。在藝術儲備和藝術操作的實踐中,他實際上是永遠跑不到終點的苦行僧。可以肯定的説,他不缺才氣與素質,缺的是社會對他的認識與瞭解,缺的是成功的歡呼與掌聲!
2006年2月5日於四川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