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為了雙女人鞋,他在小鎮潛伏十年
浙江石門有着“中國女鞋名鎮”的標籤,680多家女鞋生產商的規模,吸引着全國各地的人來此淘金,製鞋師王榮就是其中之一。(圖/文 嘉興日報 成傑)
悠悠大運河在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古鎮繞了個大灣,“石門灣”因此得名。而“中國女鞋名鎮”的標籤,680多家女鞋生產商的規模,更是吸引着全國各地的人來此淘金,製鞋師王榮就是其中之一。(圖/文 嘉興日報 成傑)
今年40歲的王榮來自上海市浦東新區鹽倉鎮,18歲就進入當地的鞋廠做工人。機緣巧合,廠裏推薦他去了上海鞋樣設計學校進修,從而走上了製鞋的道路。這些年來,他去過廣州、温州等地闖蕩,2005年他在石門羔羊集鎮落腳,伴隨着鞋企的蓬勃發展,他在這個小鎮一待便是十多年。
在工廠裏,設計室離寢室樓只有一窗之隔,王榮就這麼兩點一線工作了十多年。
進入銷售旺季,今年流行什麼款式,上海、廣東等地的鞋靴市場流行有沒有區域性差異,這些內容他都要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裏摸清。再加上連續不斷的訂貨會和時不時需要更改的設計方案都讓他忙得不可開交。這些天,王榮在辦公室的案頭一坐便是十幾個小時。
女鞋市場流行變化非常快,一款流行款式往往很快被另外一個爆款取代,王榮粗粗統計了下,一年要設計數百個鞋款,但是能批量生產拿到市場上銷售的還達不到三分之一。平常他還需要翻閲大量的時尚雜誌和設計網站尋找靈感,否則很容易跟不上潮流的步伐。
製鞋是個辛苦活。王榮説,從尺寸測量開始,就來不得半點馬虎,僅僅幾毫米誤差的出入或許就要改變鞋子的觀感樣貌以及穿着者的舒適度,從而影響鞋子的銷量。
鞋樣設計流程相當繁瑣,即便是老師傅,一個新款的鞋樣出爐也需要兩個多小時。王榮當年在鞋樣設計學院,從沒有繪畫基礎起步,只能靠一點一滴積累。
王榮説自己進這個行業屬於誤打誤撞,他幹過機修、賣過水果,可都沒掙上錢,在親戚的介紹下進入上海一家國營鞋廠,之後又幸運地被廠裏推薦到上海鞋樣設計學校學習設計,從而實現了一個產業工人到製鞋師的轉變。隨着上海經濟的轉型和發展,鞋企逐漸外遷,他也隨着大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轉換着工作地域和角色。
做設計跑車間是家常便飯,把圖紙上的圖案做成樣品需要多道工序的打磨。
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二十多年,除了養家餬口,王榮還對製鞋保留着初心。他説,曾經的師傅告訴他,成功製鞋的過程是一條很苦的道路,沒有豐富的經歷和知識,很難製作出一雙漂亮鞋子。
桐鄉是全國四大女鞋生產基地,單單石門就有680多家鞋企,外來務工人員接近2萬人。
一雙好鞋就像一個好伴侶,舒服又漂亮的鞋子才能踏踏實實地支撐着整個人體的重量,陪人走很遠很遠的路。
王榮每年要為鞋業設計近千個款式的鞋靴,但最終能成批生產拿到市場上銷售的可能僅佔1/3。
一個人在外鄉打拼十多年,養家的重擔讓王榮無心理會不時襲來的孤獨感。
王榮在寢室內洗刷碗筷,窗外是正在建設的石門灣鞋業城,這裏的女鞋產業吸引了2萬多外來務工人員。
工廠裏給王榮安排了寢室,就在辦公室的隔壁,傢俱和佈局都是簡簡單單。
妻子和女兒在上海老家,女兒已經上高一,只能在週末抽時間跟她視頻聊天,叮囑她專注學業。
小小的一面工作台承載着作為家裏頂樑柱的所有希望。在石門這個小鎮上,像王榮一樣的尋夢人接近兩萬。他們遠離家鄉,希望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財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