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維也納,春光明媚,雀鳴樹長。
此刻,我正從莊重和欣喜中走出,回到下榻的酒店。多瑙河在左側舒展地流淌,我的雙眼,靜靜地目視着馬路對面的聯合國維也納總部,覆盤着剛剛過去的那些場景以及緣由相連的時間縱貫線。
今天中午,即2019年5月6日11:00,對我來説是人生中一個新的重要時刻,在意義特殊的聯合國維也納總部,我正式接受了聯合國中文日首位“文化大使”的證書和銅牌。在授證現場,有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總部特命全權大使王羣先生,聯合國新聞署主任馬丁·內西爾基先生,以及聯合國中文會會長、奧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等。我的幾位正在維也納藝術交流的好朋友廖昌永、李軍先生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隨後又在聯合國會旗牆前,參加了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李總幹事出席的慶賀儀式。
對我來説,領受這份命名,是個頗為特別的殊榮,它是我人生中第一個正式的“大使”稱號,而且,還與聯合國有關聯。而這一切,源自於一年前,聯合國維也納總部中國外交使團和聯合國中文會賦予我的一份重託的實現。
2017年底,當我正帶隊在隆冬的上海遠郊車墩影視基地搭建電影《貞觀盛事》外景時,被電話催告有一封發自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聯合國總部中國外交使團和聯合國中文會的專函,急急返回70多公里外的上海廣播電視台辦公室拆函細看,其主旨內容是正式邀請我擔任半年後舉辦的第八屆聯合國“中文日”項目總導演。幾乎同時,上海市政府外事辦公室也收到了同樣的專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支持。面對這份實在遙遠但又咫尺般清晰的信任和託付,自己既感慨,又覺得有些沉甸甸。
都知道,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的聯合國,除紐約總部之外,在世界上還有另外三個規模龐大的官方標誌性駐地,即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全面禁止核試驗委員會等近20個機構為主的聯合國維也納總部;以負責全球裁軍事務等多個機構為主的聯合國日內瓦總部;以聯合國人居署、環境規劃署等多個機構為主的聯合國內羅畢總部(亦統稱辦事處)。十分湊巧,在我影視導演、記者的職業生涯中,都曾在前三個聯合國的機構或採訪、或短期工作過。
1995年,我曾以一名短期註冊記者的身份,在瑞士日內瓦聯合國總部(又稱萬國宮)進行了詳細的採訪報道,撰寫了6000餘字的長文發表,同時製作了一部電視專題片《難忘日內瓦萬國宮》在中國播出,引起關注和好評,並被萬國宮收藏。
2005年初,在聯合國籌備成立60週年重大慶典之際,我被選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的五位導演之一,專赴大雪紛飛的聯合國紐約總部工作一週,參與“聯合國60年”大型紀錄片的任務。為此項目,我有幸對紐約總部裏三層、外三層幾乎走了個遍,接觸到了大量聯合國的文案、視頻檔案,還專門研究、整理了包括中國著名建築師梁思成核心參與的聯合國紐約總部大樓主體設計會議紀要、設計稿和大量照片。當時我正就讀於復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班,在年度大會上,我還被陸雄文院長請上台,專門介紹了這個項目的概況。
至於聯合國維也納總部,因為我一次次率隊赴多瑙河兩岸拍攝、製作節目,期間也數次來河畔的維也納總部採訪、取景。這裏地處維也納北郊,與滿城巴洛克式、哥特式、羅馬式建築迥然不同,它由壯觀的七幢現代化大樓組成,中心是一座五層樓高的圓柱形國際會議大廈,器宇不凡。
或許是以上這些原因,再加上自己擔綱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閉幕式總導演之後,聯合國有關部門對我有了進一步的關注、瞭解,也構成了這次信任和邀約的前提。
關於聯合國“中文日”,自己多年前已有所聞。它創始於2010年,旨在弘揚世界上多種語言的運用和文化多樣性,促進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六種聯合國正式官方語言之間的交流與平等使用。聯合國規定這六種官方語言每年都有其紀念日,為期一週。按時間順序為:3月20日法文日,4月23日英文日(紀念莎士比亞誕辰與逝世日),4月23日西班牙文日(紀念塞萬提斯逝世日),6月6日俄文日(普希金誕辰日),12月18日阿拉伯文日(聯大於1973年的當日將阿拉伯文定為正式語言之一)。而每年一度的“中文日”時間通常定在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穀雨”前後舉行,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偉大貢獻。
瞭解了聯合國中文日的來龍去脈,讓我對這一託付又多了一份神聖感。無疑,自己目前的職業有一項核心使命,就是“中國故事的主講者,中國文化的傳播者、中國創新的實踐者”。而在這樣一個有着120多個國家大使、4000多名各國外交官和工作人員的聯合國維也納總部,策劃、導演好年度“中文日”這一重大項目,正是在世界的中心舞台集中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將中國文化“走出去”真正成為“走進去”(即走進主流人羣、主流場所、主流媒體)的極佳契機。
只是,這個總導演具體如何擔當?如何用遠見超越未見?如何將中國故事這個最大的文化變量化作向世界表達中國的最大文化增量,從而打動那些智商高、見多識廣的各國外交官?如何針對語言、文字、宗教、思維方式、意識形態等等不同而秉持真誠、富有彈性的創新籌劃?如何從文明互鑑的角度,與各種文化美美與共的交流?如何在遠程作戰中既精彩紛呈,規模又恰到好處、經費節簡?總之,如何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在異質空間的特定性文化傳播中,精準析條、細分張馳、躍層提升?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問號,令我難以淡定。
一月的冬季連降幾次冷空氣,但一人獨處、冥思苦想的我,常常被一個個蹦出來的創意火花激發得熱血沸騰,在一次次“熱運轉”的長考中,不時自我設問、舉一反三、求得感念。我逐一把自己30多年來在巴黎、紐約、洛杉磯、倫敦、悉尼、多倫多、温哥華、東京、大阪、漢堡、約翰內斯堡、布達佩斯、日內瓦、開羅做過的系列國家外交、外宣項目統統列出,端詳一番,隨後,全部先放置一邊,力求從一個個單體項目中跳出,觸類旁通至新的創意頓悟的靈光乍現。我也詳細研究了前七屆“中文日”的內容和表現方式,深知要有“質的突破”很難,但“我的出現不就是為了衝開以往定勢” 的嗎?如此思襯,我的創新神經愈發強悍、愈發執念,潛意識中對在聯合國維也納總部這個重要舞台上的創意表達和美學追求,漸漸有了底。我默默地寫下了四個“以”字,即:以中華文化立體展示為主幹,以中國改革開放40年和平發展成就為硬核,以今天中國人嶄新的精神容顏為圖譜,以東方美學、和諧互動為姿態。具體歸納為鏈接、對接、銜接三個“接”,即:五千年文明與當代中國有機鏈接,經典精品與多元時尚效應對接,真實視聽與體驗互動無縫銜接。
從上述四個“以”,三個“接”出發,我的“跳出原來單一項目模式”的創意主題輪廓基本清晰,最終形成了由數個精選項目集聚賦能的三個字:“組合拳”。表達、展示的場地,我力主以聯合國總部中央大廳、新聞署多功能廳、標誌性會議廳、外廣場等為主,做足聯合國文章。輔以由聯合國有關方面推薦、免費使用的個別總部外優質場地,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求得各國外交官們在與中國文化多輪次接觸的最大公約數中,享受到更多可感可知、有興有趣的雋永內容。
在我寫定的這套策劃方案中, “組合拳”共分三大類、十個項目,經導演組和有關專家精細化推演、論證後“橫空出世”,立即贏得了中國外交使團、聯合國新聞署、聯合國中文會及聯合國其他關聯機構的一致同意。當然,也“驚”到了個別聯合國的官員,擔心我們千里迢迢,難以勝任,差錯率會直線上升。為此,我立下軍令狀:
有本有源有經典,
杜絕口號真呈現,
主案預案零差錯,
躍層提升中國風。
這樣的目標,實打實地考驗了我與團隊的判斷力、決策力、執行力和協同力。
這套以“文化自信”為底色的“組合拳”共分三大類,概括為:源頭、重頭、拳頭。在後來高完成度下產生的傳播效果,有的在原先想像中,有的,則超出了我們的設想。
第一大類:
中國傳統文化四大代表類。這是我整個策劃創意的源頭,一切從源頭做起。
作為史學界、文化界的共識,上溯中華文化歷史長河,從源頭而言,有以下五類為典型代表,即:漢字、武術、中醫藥、戲曲、中華飲食。作為聯合國“中文日”的本原訴求,我關注初心源頭,聚焦了前四項內容為第一大類。
具體構劃為:中國書法、美術大展;“中華武魂”展示、展演;國劇最新3D全景聲電影展影;中醫藥大師、大作紀錄片展播。
漢字,被譽為中華文化的鼻祖,倉頡造字、穀雨、聯合國“中文日”的時間選定,均與此有關。因此開宗明義,以漢字為表現形式的中國書法展覽是不可或缺的。我和專家們幾經討論,決定邀請中華書法藝術最高獎“蘭亭獎”獲獎者,98歲高齡的著名書法家高式雄先生的書法作品前往展覽。高老先生堪稱中國書法界的傳奇,他五歲習書,至今筆鋒精進、功力神逸,擅長楷、行、篆、隸,是公認的中國書界書法、篆刻的“雙絕”代表。作為一代大師,高老先生聞之,甚為欣喜,還讓我們帶去了他的新作贈於聯合國和中國大使館。整個展出期間,各國外交官們通過目錄介紹瞭解了高老先生執着藝術的一生,在氣息清峻、力透紙背的漢字書法中,見字如面,感受到了中國漢字一字見心的共情力、生命力;在墨韻四溢的觀覽中,想象着“98高人”揮墨收放之間的順適坦蕩、行雲流水、蒼勁魂魄,讚歎連連。
中華創世神話是一個偉大的寶藏,是中國人的精神圖騰,勘與古希臘神話相媲美。而且,我認定用“神話”與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交流、溝通有“便捷的通路”。由此,我選定了在中華藝術宮盛況展出的最新美術大展《中華創世神話美術作品展》。它是上海近年來分量很重,開創性、藝術性、學術性俱佳的一項文化成果。
具體負責此項目的是上海市文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畫家施大畏先生。我倆是共事多年的好朋友,曾有“兩隻頭盔”的一段佳話。
那是指2012年初,我倆共同在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任職時,一起承擔了一項國家重點項目:將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改建為永久性的中華藝術宮(新上海美術館)。整整10個月,我倆作為現場第一責任人、施工總指揮,幾乎天天戴着安全頭盔,在灰天灰地的第一線指揮鏖戰。一直咬緊牙關“決戰”到國慶節當天如期竣工、中華藝術宮喜慶開門迎客,我倆才欣慰地彼此祝福了幾句,便又分頭奔忙於下一個新項目了。
此次,施先生受市委宣傳部重託,主抓《中華創世神話美術大展》,我深思熟慮後,提出要帶到聯合國維也納總部去展出,得到了施先生及上海中國畫院、中華藝術宮等方方面面的全力、全程支持。一個個令人起敬的神話故事,一幅幅銀鈞鐵鋒、細膩冷拔的畫作,展出效果十分喜人,引出的討論話題更出乎意料的好,它從感性和理性雙維度,拓展了世界對中國文化泉脈根源的瞭解,進而深思、理悟。
以中國功夫為標誌的“中華武魂”雙展,即(展示、展演),是專為SMG廣播中心特設的。説來也巧,這之前,SMG廣播中心與上海市體育局在國際武術聯合會申辦成功了2019年世界武術錦標賽主辦權,眼下,雙方正以極大的熱情和努力在全球推廣賽事、廣邀四方賓客。此次,站在聯合國維也納總部的中心舞台上,那些“世界之最”的金獎運動員們可謂風光無限,舉手投足間,經典詮釋着中國武術“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時而似雄渾蒼勁的邊塞詩內勁厚重,時而又似情韌柔軟的唐詩宋詞中人間四月天般的綿長飄逸,在各國外交官的無數次注目中,他們呵護吐納、風生水起、氣貫周身地表達着延綿千年的文化藴涵。“中華武魂”還專門請來國際武聯副主席出席系列活動,並一次次邀請觀眾席上興趣十足的男女外交官以及在歐洲系統學習中華武術的外國小夥、姑娘數十人輪番上台學招、授課、獻技,凸現了中華武術在歐洲傳揚的真實一面。
中華戲曲素有中國文化“活字典”之稱。以國劇京劇為代表,近年來“國家京劇電影工程”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張新名片。這次我們做了一個疊加,將上海最新出品、拍攝,在國內外屢屢獲獎的3D全景聲京劇電影《霸王別姬》、《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放映與中國京劇最一線的主演尚長榮、陳少雲、史依弘現場實體表演相聯袂,“兩門抱”的精心推出,將一個個中國國粹文化的完整“蘋果”直接交給受眾“品嚐”,原味濃度的“維生素C”也就全在其中了。
作為這兩部電影的導演,我在這次“中文日”不同的場合,再次感受到了上海京劇院的傾情努力和頂尖實力,也再次感受到了國粹京劇穿越時空的張力、通達人性的魅力、藝術及哲思帶來的吸引力。
源自於中國2000多年前戰國至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等中醫學理論和一代代人的實踐,構建了中華醫學的偉大寶庫,也理所當然進入我的視線,成為本次“中文日”的又一個濃墨重彩項目。
事先,我也仔細地摸了底,瞭解到各國外交官中,不少人對中醫、中藥充滿着好奇和探究欲。中國著名科學家屠呦呦大夫獲諾貝爾醫學獎後,國際社會的關注度更是遞增。還有的外交官則直接寄希望於中醫、中藥能養生或治癒其疾,心情虔誠。這次,我們以當代著名中醫大師,年近80歲的原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院長嚴世芸教授的《醫道·嚴世芸》、《本草中藥》等大型紀錄片作定時重點介紹、播放,展示當代中醫中藥領軍代表、最新科研和臨牀成果,觀看者無數,備受追捧。
第二大類:
當代中國文化表達類。這是創意策劃的主體訴求,是我的“重頭”。
按照慣例,我們充分運用聯合國維也納總部2000多平方米的中央大廳一週時間,在方方面面的同意、支持下,設計、搭建了一個寬12米,高4米的超高清大屏幕,每天上午9點到傍晚17點有節奏地播放中國改革開放40年大型系列紀錄片、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系列專題片、《航拍中國》、《航拍上海》、中國第一部8K城市形象片《YES,上海》、上海浦東最新形象片以及迎接第一屆中國上海進口博覽會形象片等信息量豐富、殷實的內容。我們按照一個電視台的專業編播要求,在東方衞視、技術中心和廣電製作中心等團隊充分專業、職業的運維下,系統排片、精準播放,直觀的信息、優質的影像、真實的視聽,當代的節奏和多語種表達,讓數千名各國外交官以及幾十批次的多國參會代表團每天進出的這條主幹道及放射狀通向各幢大樓的中央大廳,變成了一個“天天相遇”的奪人眼球的巨型空間。一週累計,已數不清有多少外交官在大屏幕前駐足觀看。他們直接看到了中國的博大精深,感知到了中國人民的勤奮好客,目睹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客觀成就,觸摸到了今天中國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誠付出和貢獻,也一次次發現了精良、精彩的上海城市景觀和品質。許多外交官們即興在現場跟我們交談感受並直接諮詢去中國度假旅遊的最佳時間表和線路圖。不少人用手機對着大屏幕內容錄製了一段又一段喜歡的視頻,估計佔滿了不少內存空間。
從心理學角度而言,若説動感十足的超大屏幕會讓觀者常常欲罷不能,那麼,緊挨着隔壁設計安排一個大幅攝影作品的展區,會讓不少人在動靜調節的自然需求下有興趣近距離觀察、安靜端詳的。深得此緘,我們按佈局,在大屏幕展示的左側,順勢精心開闢了《魅力上海》大型當代攝影展。展出由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支持的35幅超大型攝影佳作,將一個擁有巨大創造能量和勃勃生機的最新上海袒露無遺,讓剛剛從動態十足的大屏幕上收回視線的一雙雙眼睛又先後靜靜地定格在一幅幅凝固的光影瞬間中,讓瞭解或不太瞭解上海的各國外交官們久久駐足。有的對着心儀的畫面一一翻拍,説是要做成手機、電腦的屏保,或者上網傳播。也時有告訴我們照片背後細節和感受的外交官,原來,他(她)是多次去過上海的一族,不少地方已經很熟,對比生動,如數家珍。而多位從未去過上海的外交官被一個真實、繁華的上海所“電”到,紛紛表示要詳做攻略,儘快去上海旅遊。
與此同時,我們運用大屏幕不斷預告:一號樓七樓聯合國新聞署多功能廳每天中午排片播放《我們誕生在中國》等中外合拍影片,匆匆用完午餐的部分外交官們,結伴到來欣賞,對大熊貓、金絲猴、藏羚羊、雪豹等只有中國獨有的珍稀動物深深着迷,留戀往返。
在未來已來的今天,我還格外敏感現代科技成色,請技術中心專門從上海帶來了十套最新的VR設備,在中央大廳設一個共用專區,專題觀看由SMG幻維數碼公司等製作的中國第一部城市VR-MV《我們的上海》、《星空》等多部作品,這下可熱鬧了。原來,對新興科技如VR、AR技術,大多數外交官只聞其聲,卻並未謀過面。因此,用VR看今天的上海、今天的中國成了新鮮、時髦的事兒。每天的VR專區成了最熱鬧的“打卡地”之一,觀者猶如一下子撲入了720度的實景中,上下左右前後不停地觀賞着、尋找着、發現着,在一陣陣驚訝聲中,洋溢出獨特的滿足感。有一天中午,現場來了30多位各國外交官的孩子們,充滿好奇心和嫺熟3D遊戲的小朋友們在VR專區如魚得水,前前後後足足體驗了一個多小時,甚至與我們的工作人員打得火熱,老師數次欲整隊離開均未果。我想。這樣的文化傳播和方式是值得回味、記取的。這些VR中的中國和上海,帶給孩子們的印記一時半會兒是難以磨滅的;全方位直觀、時尚、浸潤式的VR效果感知,有一種黏連前世今生的真實觸動和嚮往,並將久遠地留存於這些各國外交官孩子們的童年印記中。
第三大類:
經典儀式、藝術表演、大型講座類,這是我的“拳頭”。
我在2018年1月做完整體策劃方案後,曾率隊考察了聯合國維也納總部現場。記得那天一下飛機,就碰到迎面而來的鵝毛大雪,雖然風吹雪打,把我們先遣隊凍得不輕,但堅信“瑞雪兆豐年”的我還是在停車場打了一會兒“雪仗”,彷彿回到了童年。
因為事先初步掌握了“中文日”可用的空間,但對其中幾個重中之重的核心場地心中還是沒數,需眼見為實,也便於夯實前期準備。
我心中的核心場地有三處:“中文日”開幕式暨慶賀演出;專場音樂會;中國文化大型講座。
我的場地選擇宗旨是:突出強調聯合國總部所在地,或緊密地與聯合國總部有關聯度。
對於開幕式暨慶典演出,在反覆比較了中央大廳和報告廳後,我從視聽效果和眾多外交官們到達率等多種因素考慮,決然選擇了前者。而專場音樂會由於追求超高的音效,聯合國有關方面建議放在有着良好合作關係、常安排聯合國特別活動的維也納世界博物館內。我查看了這座始建於1275年的巴洛克式建築後同意了。
關於大型文化講座,我查了前7屆“中文日”中沒有這項內容,但我強烈地覺得“中文日”要有深層次拓展,舉辦高水準的中華文化講座,用生動、準確的演講以及互動演示賦能中國故事、中國藝術入腦入心是必須做的。只是地點選哪兒呢?都説聯合國大樓裏最不缺的就是星羅棋佈的大大小小會議室了,記得當時讓我考察了好幾個樓層的多個會議室,我都不滿意。於是,我就不停地在數幢大樓裏持續不斷地找,聯合國的陪同人員問我在找什麼?我説找最典型、最重要的一個會議室,就是電視國際新聞中常能看到的重大表決時的那個會議廳。我的理由很充分:只要與重大國際會議不衝突,這個“聯合國會議室”是中國國粹京劇大型講座首選之地,尚長榮、陳少雲、史依弘這些中國之最的大藝術家配得上這個格;中國當代服飾的傑出代表之一——上海海派旗袍的文化價值也同理。見我如此闡述,聯合國的工作人員開始了周到的聯絡,最終,我的這一設想被聯合國方面正式批准。有關人員説:“以前我們不敢這樣想,您一來,怎麼越搞越大、而且都搞定了”。我一聽馬上糾正:“非我本事,是“中文日”的重要性使然,是真正的中國文化經典價值所致”。
據我所知,每年的聯合國“中文日”開幕式是毋容置疑的重中之重。這除了莊重的國際多邊外交場合所特有的濃濃儀式感、雲集的各國大使和外交官最多等因素之外,還是聯合國內外各大媒體競相報道最集中的項目場景。它是考驗創意、文化品性、傳播效果及遠距離海外“作戰”執行力的試金石。其中,開幕式上有主要嘉賓參與的“啓動儀式”就是一例。
創意策劃時,我從中華文化符號的特徵性、視聽形象的獨特性和意藴表達的深刻性等多重因素中獲得頓悟,在上海精心創意、設計並製作了一個長1.2 米、象徵中華民族吉祥意寓的“如意”發光裝置,千里迢迢、完好無損地帶到了維也納。開幕式上,當時任中國特命全權大使史忠俊、聯合國新聞署主任馬丁等各方代表致辭祝賀後,現場出現了一款高貴而神聖的大型中國“如意”,它在全場的倒計時聲中被瞬間點亮,贏得滿堂喝彩,其內涵的寓意更成了現場的話題,被不少外交官們打探、解讀、津津樂道。而這恰恰是我樂意見到的文化“走出去”、“走進去”的傳播效應。
緊接着的開幕式演出,參演的全是世界金獎、中國之冠的藝術家代表,節目層層遞進的表現方式,恰似順勢展開的一幅華夏大地從古至今,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日新月異的“中國美麗江山圖”,它將我們要説的、要顯現的真情實感和超高的藝術水準都表達了。有好幾位結伴而來的年青英國外交官感言道:“這個開幕式演出的水準之高,怎麼評價都不過分”。丹麥駐聯合國大使莉絲特羅女士説:“整個中文日的開幕式和演出的整體構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內容之豐富,水平之高,體現了中國文化的迷人之處。我拍了許多視頻和照片,發上了我的社交平台,讓更多人分享”。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米哈伊爾先生在現場接受採訪時也熱情表達道:“大屏幕上播放的關於中國,關於上海的電視片,讓人印象深刻,所有的中國藝術家和演員都展現了卓越的才華,作為俄國人、外交官,我祝賀中文日的成功,祝福中國人民越來越好”。
當天晚上,在維也納世界博物館舉行的2018聯合國“中文日”《新時代·新上海》專場音樂會,對內容和水準的要求同樣至高無上。
有着“音樂之都”美稱的維也納是全球頂尖音樂家、音樂團體聚集的地方之一,這裏的觀眾也是世界上水平最高、又最挑剔的之一。如何贏得他們?我清楚:一靠真正的藝術實力,二靠創新的出其不意,三靠天衣無縫的執行力。絕對不能讓低端、隨意的內容來“碰瓷”聯合國“中文日”項目。我內心盤算,欽點的這些藝術家個個響噹噹,如果以橋牌為例,我手上握着一副高分“好牌”。但是,如何打出最高“贏墩”、“最高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一旦打砸了,將無顏見江東父老。
音樂會排出了堪稱一流的拔尖陣容:廖昌永、黃英的獨唱、兩重唱,孫韻迪的鋼琴獨奏,尚長榮、陳少雲大師巔峯對決的聯袂演唱,史依弘的《梨花頌》,馬曉輝的二胡獨奏,中國太極金獎姐妹花等,這一切都讓滿場貴賓充滿期待、陶醉,而穿插其中的上海海派旗袍表演隊,在音樂聲中從觀眾席後排婀娜上場的款款風姿,“讓充滿古典主義風格的歐式宮殿融進了東方的浪漫和時尚氣息,美不勝收”,與東方衞視主持人曹可凡共同主持音樂會的維也納市長辦公室主任艾莉莎驚喜地説到。
本次音樂會還有一個成色十足的創意也成了現場的爆點。
在此項目的策劃文案中,我曾寫下了一個關鍵詞:“讓平行時空的藝術經典交融”。為此,除了上述東方太極、東方服飾與西方古典建築相融之外,我還埋下了一個“梗”,即:用音樂的方式創新表達中國外交的一個嶄新主張:共建新時期“一帶一路”。我想到了被譽為中國歌劇的京劇藝術,又想到了意大利的歌劇藝術,我彷彿看到了在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到終點意大利之間一根綿長、飄逸的七彩絲帶飛越歐亞大陸,劃過千山萬水,在浩瀚的時空中柔韌不斷的優雅舞動。於是,我先分別作了單項調查、搭準了脈絡,心中有數之後,首創了一個新節目,並在上海做了悉心的現場構思和排練。此節目幾乎沒多增加一分預算,但效果增值成倍。
當“中文日”專場音樂會一路順利,演到最後時,此節目作為壓軸上場了。先是京劇名家史依弘韻味十足地唱起了梅派京劇的代表作《梨花頌》,深諧含蓄、空靈之美的第一段唱完,還在驚豔全場的熱烈掌聲中,突然,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破天荒地開口接唱起京劇《梨花頌》的第二段,緊接着,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黃英也憑生第一次以京劇接唱了《梨花頌》的第三段。這獨特反串、字正腔圓的中和之美,極速疊加、升值了國劇的視聽衝擊力和圈粉數,兩位美聲歌唱家對京韻京腔的拿捏恰到好處,一下子驚到了在場的各國外交官和奧地利的賓客,掌聲如雷般滾動。而現場,創意還在繼續,緊接着廖昌永和黃英唱起了意大利名曲《今夜無人入眠》,而梅派大青衣史依弘則進一步反串意大利美聲唱法,優雅地加入其中,著名的兩重唱變成了三重唱,這是現場所有來賓從未看到、聽到過的演唱場景,這也是如此重要、如此專業場合中,三位中國頂尖藝術家立體交叉、雙重反串、高水準反轉獻唱的第一次聯袂表演,這種中西方藝術的傾情交互和激盪,既經典又通融,讓賓客們一下子明白了“一帶一路”這個情理之中的創作喻意,對這個表演難度和藝術跨度、音域動態幅度都非常大的創新舉措給予了“瘋狂的認可”,掌聲爆棚。此節目不日上了互聯網熱搜,被喜愛的網民們幾何級轉發,迅速竄上了十萬+,一躍成為網紅,成為創新和藝術效果、傳播效果俱佳的又一範例。
我始終認為: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不能、也無法靠一味的灌輸,更不能用過多的硬性語言去滔滔不絕,而是一個追求對方需求認同,為對方解疑釋惑,形成彼此內心認可、愉悦,進而產生情感共振的行為過程,或曰:將中華文化賦能於對方習慣嚮往的時間和空間呈現中,使之反作用於不同文化、語言、宗教等背景的人們,產生內生的探求慾望和興趣,從而願意走進你,親近你。為此,我又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世界上共識的重要場合,傾全力策劃、組織以中華文化為專題的連續兩場大型文化講座。
作為一種讚許,聯合國維也納總部正式答覆同意在非常高級的、帶同聲翻譯的大型國際會議廳舉辦中國文化講座,主講中國京劇藝術、中國上海海派旗袍文化,時間是2018年5月8日、9日下午14:00-16:00。
有人對我説:“總導演,你怎麼想得出在聯合國裏主辦大型文化講座”?
我説:“這有什麼不能設想的呢?聯合國不就是一個説事、説理、説一個究竟的好地方嗎?這裏常常有商量、商討,又常常有爭論、爭吵;這幾天眾多的外交官對中國京劇藝術和上海旗袍着迷,欲探究竟的神情不足以打動你我嗎?我們破一破單一演出的慣例思路,用趁熱打鐵的時度效,生動普及主題的ABC,並且近距離的教學、互動、美美與共,多好啊。如果説以前從來沒有做過,那麼,就從本屆中文日開始,而且一定要做出好口碑”。
這兩個下午,我是忙碌的,因為這項令人矚目的、獨特的講座已成為總導演工作的“壓艙石”。上海京劇院為此做了精心的準備,時任院長單躍進的京劇概論,又有尚長榮、陳少雲、史依弘三位堪稱京劇“天團”藝術家組合的主講、示範帶教,還有上海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田慧、楊東虎全套行頭的京劇摺子表演,中國國劇的魅力、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在兩個小時的演講和問答中充分展開,惟妙惟肖。近兩百位聽眾中,由聯合國高官及夫人,有年輕的不同膚色的各國外交官,有前幾天上舞台大膽學戲拜師的“老外”朋友,還有從鄰國捷克趕來的“京劇迷”。專業的京劇內容,讓現場的高級翻譯累得不行,但時不時的陣陣掌聲給了她極大的鼓勵。有兩位坐在後排的巴西、阿根廷青年外交官,原先是路過會議廳門口,被傳出來的陣陣東方音韻所吸引,一坐下來就聽到了結束,還和嘉賓們交談,學上了幾招。
按照計劃,我也擔綱了一個版塊的講座課程,作了《京劇為本、電影為用主旨下的蒙太奇藝術再造》演講。我核心傳遞了以“尊古不泥古、創新不失宗”為鑰匙,嘗試開啓當代京劇電影創作之門,精心釋放國粹京劇電影臻秘至香而做的一些努力。那些剛看過3D全景聲京劇電影的台下嘉賓聽來興趣盎然。對我而言,甫一上台,看着碩大的半圓形、放射狀的聯合國經典會場,我想起了蘇格拉底的那句話:“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了”。
講座最後,在有備而來的上海京劇院樂隊的全套伴奏下,外交官們和特約嘉賓紛紛上台,向各位京劇名家學演唱、學身段、將致敬、學習中國京劇的“一堂好課”,推向了我所向往的其樂融融、美不勝收的最高潮。
而隔天下午同時段開講的上海海派旗袍文化講座,在張麗麗創世會長和饒清會長等的帶領下,專家們將海派旗袍的地域特性、文化特徵、女性特點一一道來,將海派旗袍所追求的東方禮儀、修煉、涵養,以圖文並茂和現場演示的方式作了表述,讓現場的女外交官們聽得入神,紛紛提出要現場定製上海出品的旗袍,而那些聽講座的男外交官們,也紛紛為夫人或女友預定了款式。前前後後一下子訂掉了幾十套。聯合國維也納總部婦女委員會主席卡拉帕娜夫人説:“這樣的旗袍表演,這樣的旗袍講座,打動了許多外交官們,真棒。這幾天我天天穿着上海旗袍參加各種正式外交場合,我為此而高興、自信”。
以鏈接、對接、銜接三個“接”賦能的“源頭、重頭、拳頭”,形成了中華文化三位一體的厚實、三維表達的誠實,三思而行的紮實。不經意中,創下了三項紀錄:被譽為聯合國“中文日”有史以來最精彩的一次;被評價為聯合國總部有史以來文化展示最豐富的一次;也是觀看的各國大使和外交官人數最多的一次。正像一批聯合國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的年輕外交官多天來現場觀看後説:“中文日每天的內容都是專業級的,賦予了我們現代中國和上海的系列印象,令人興奮和親切,給維也納聯合國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
當然,回想起來,也有“SOS”的時刻,也碰到過“意外比成功來的更早”的窘境。
那是十個項目中原來認為最保險的一項:3D全景聲京劇電影周首映禮。時間定在當地時間週日下午兩點,地點是維也納聯合國總部邊上的多瑙河影城。據悉,這是奧地利全境最現代化的電影城。為連續八場放映而舉辦的首映禮,吸引了聯合國的多方人士,還包括奧地利電影協會主席羅蘭·塔席曼,奧地利聯邦商會貿易委員會主席恩內斯·託波拉等200多位來賓出席。只是萬事俱備之際,我突然發現上海來的英語主持人、現場導演、攝影師等十幾位主要工作人員在約定提前一小時到崗的此刻,一個都未見蹤影,而多國大使、聯合國外交官們、奧地利的來賓都已陸續來到了映前酒會的現場。我這個總導演一方面不露聲色地迎接着一波波來賓,一邊見縫插針打電話緊急瞭解情況。原來當日天氣晴好,按計劃上午時間在執行導演章翰的帶領下,攝製組見縫插針地拍攝維也納城市景觀。誰料中午12點欲返回時,發現條條馬路已封鎖,一小時後全城馬拉松比賽正式開始。而對原先一無所知情況的突然“降臨”,聯合國有關工作人員此時也跳起來説:“哎呀,忘了告訴攝製組今天下午有年度維也納馬拉松比賽”。攝製組的車輛左衝右突,又連連碰壁。我得知這一消息,看看時間正在一分一秒地過去,決定馬上調整佈局,代表團三位副團長直接上一線:陪同迎接外賓的台外事部主任嚴莉迅速化妝並熟讀中英文稿子,直接擔當英語主持人;台辦公室主任黃凱、東方衞視總編輯李逸一起擔當禮儀先生兼現場導演,好在各位都是業務主將出身,角色轉換迅捷而讓人放心。至於我,也不上台發言了,所有要説的話都請台副總裁王治平先生致辭代勞,一切交代清楚後,就直奔二樓放映間負責全流程節點指揮、投影標板、片花及3D電影的切換、放映工作。
話分兩頭,應該是同一時刻,我們的團隊在維也納街頭打轉轉的車上心急如焚,突然有人提出棄車,改乘不受路障阻隔、地下運行的地鐵。於是,有趣而驚險的一幕出現了:十幾位中國影視人,有抱着攝像機的,扛着三腳架的,提着服裝箱、化妝包的,在當地導遊的帶領下開始了一路狂奔。他們繞路障、下地道、迅速找到了地鐵站,跳上來車後,有的打電話報告進展情況,有的邊化妝邊複習稿件,滿頭是汗的攝影師倒是忙而不亂,拍下了不少生動的鏡頭。臨開場五分鐘,這批“專業人士”滿臉通紅、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了我的面前。這是個無法批評的事件,我被他們所打動,甚至有些忍俊不禁。我讓大夥鎮定一下,做幾個深呼吸,然後隨我從容走進首映禮現場,分頭到崗把位。站定稍頃,首映禮準時開始。現場的效果出奇流暢,賓客們的掌聲、笑聲一陣又似一陣,但只有少數幾位知道剛才發生的那一幕。首映禮結束後才發現不少人的衣服是濕的,那是飛奔疾跑的汗水所致,但為了不耽誤首映禮,有的顧不上擦汗,有的根本就忘了此事。這時,説心裏話,應該表揚一番,誰也沒有料到我卻説:“剛才地鐵站飛奔中,有誰沒來得及買票的,10分鐘內速去補票,我們是講誠信的中國人,絕不能遺漏”。幾位或當時沒帶現金,或是急急趕車來不及購票的,立馬舉手,並飛也似的奔向左側百米外的地鐵站補齊了票款。
整整一週的工作是忙碌的,感謝中國外交使團、東方衞視、東方廣播中心、技術中心、廣電舞美公司、總部職能部門等全體參與的同仁們;感謝所有傾力參與的藝術家、演職員們;感謝聯合國總部各有關機構及奧中文化交流協會的鼎力支持。各方目標一致,專業運行,一絲不苟,盡展才華、成為聯合國維也納總部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這一週中,我天天在現場,一方面,是指揮十個項目的具體呈現,確保質量的萬無一失;另一方面,在我使館的介紹下多次與各國大使、各國外交官們接觸、交談,有的匆匆幾句,浮光掠影,有的比較深入,共有收穫。我理解:這就是公共外交的好機會,是值得重視、珍惜的“向世界表達中國”的真正平台。例如:一些聯合國的外交官看了《中華創世神話大型美術展覽》後,知道了在人類文明史上除了古希臘神話之外,還有如此豐厚的中國創世神話故事,這讓他們信悟了中華文化的神聖之光、洪荒之力和延綿5000年不斷的因緣所在,肅然起敬。有西班牙、德國、法國的外交官凝神駐足許久後,在現場與我探討中西方神話的異同。我竭力調動僅有的知識儲備,表達着自己的一些理解:“一個古老民族的神話體系通常是其文化的先導。在茫茫歷史蒼穹中,中國創世神話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神格化了的人,總體表現在向善精神、抗爭精神和獻身精神;西方神話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人格化了的神,總體表現在,十分崇尚個性、勇於探險和反抗精神,有強烈的征服欲……”。這是非常有意味、值得深入探究的人類課題。為此,諸位外交官們表現出了認可和贊同。
又如,3D全景聲京劇電影的放映是吸引眼球的。首先,在大銀幕上以此方式呈現古老而迷人的東方藝術是件新鮮事,充滿好奇並嚮往者多多。其次,我也不失時機地對有興趣追問的外交官們一次次介紹虛擬表演、寫實電影、焦點透視、沉浸式互動等方面的知識。我説道:“所有的舞台表演、與觀眾幾乎是台上、台下等距離的存在,對臉部表情、細節的欣賞有不同程度的難度,中後排或稍大規模的劇場更甚。而電影的出現彌補了這一現象,3D電影的作用更是。透視學作為繪畫藝術的理論,就是在平面上表現出具有立體感和遠近空間感,即近大遠小。我們的3D努力,就是要把京劇表演的這種空間感和立體感更鮮明地表現出來,儘量讓觀眾浸潤劇中,讓劇情和人物清晰貼近、觸手可及,難以出戏,難以忘懷”。外交官們反饋説;“這樣瞭解中國的京劇,很新鮮,很刺激,很完整,連打盹的機會都沒有”。我聽後笑而不答。
至於《霸王別姬》和《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內容也成了熱門話題。我發現在這批高智商的外交官中間,看這類影片,不怕深刻,不用擔心看不懂,只怕沒有實質性內容,被“花拳繡腿”唬弄一番,少有收穫。記得,首映禮放映結束後,我和幾位外交官就中國2000多年前的一代梟雄項羽悲劇故事的當代價值進行了探討,他們對這個故事有“靜電”般的觸碰反應,並對比了古羅馬的奴隸領袖斯巴達克斯,理解力徒增,談的一些感受頗有道理。它讓我想到了魯迅先生所説的“悲劇,就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之論斷;也想到了不遠處維也納市中心萊辛廣場上的萊辛塑像,這位18世紀德國著名戲劇家、美學家提出:“悲劇的主要功能,是通過憐憫與恐懼,淨化觀眾的情感,產生教育作用”。我表達了中國文豪魯迅以及萊辛的這些觀點後,外交官們頻頻點頭。我也頗有感動:“在跨文化交流中,這樣的理解比禮節性鼓掌更有價值”。
在看完《蕭何月下追韓信》時,恰逢一場暴雨,一時走不了的幾位外交官和我就蕭何做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所體現出的愛惜人才、重用人才的理念和行為等問題,在影院下一層的咖啡館裏討論了很長時間,甚至舉例了他們所在辦公室的個案,讓中國故事“照進”了現實。這類非預設主題的即興暢談和達成不少共識的跨文化交流,坦誠、透暢,形成了自然的傳播效果、引發了其他生命的共振……
由於格局通透,構成新穎,姿態親和,創意疊加,使2018年聯合國“中文日”的內容、規模有口皆碑,而且順風順水,展現出了高水準和美譽度。作為聯合國傳播的第一大號——紐約聯合國總部公眾號為此特發專文,給予詳細報道和高度讚賞。這意味着除了聯合國所有國際機構收到外,世界各國的外交部也都收到了這一專文信息,覆蓋率大大超過現在任何一個傳統媒體。此外,另一個傳播大號——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公眾號也專門發送了新聞,龐大的疊加效應將此次中國文化的系列活動傳遍四方。CCTV、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環球時報、上海東方衞視、東方廣播中心、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澎湃、今日頭條、新浪、搜狐、騰訊等各大網站、鳳凰衞視、奧地利電視台、南非電視台、伊朗電視台、歐洲華信傳媒、歐洲時報、歐廣聯盟等各大媒體和機構都進行了大篇幅的多次新聞、專題報道。借用聯合國新聞署主任馬丁·內西爾基的話:“2018年中文日的項目內容,充分體現了聯合國精神,顯示了人們可以為了共同的追求而匯聚到一起的可貴价值”。
時間真快,整整一年過去了。但沉澱於心中的這段往事,此刻,像顯影液中被準確曝光後的相片,悄無聲息地清澈呈現,讓人有種瞬時穿越、完美回味之感。
有道是:“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眼下,我又應邀來到維也納,接受了聯合國中文日“文化大使”的稱號。同時,也正式領受了明年聯合國“中文日”十週年慶典暨紀念聯合國成立75週年項目總導演的任命。我將再次打開中華文化的密碼,開啓新一輪“問道與表達”的跋涉……
(2019年5月初稿於維也納,2019年12月定稿於上海)
來源:上海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