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前外長:西方須找到與中國共處方式

韓國《韓國時報》8月30日文章,原題:西方機會主義的終結 中國和西方之間的矛盾幾乎每天都在升級。它涉及技術、貿易、全球市場份額和供應鏈,但也與基本價值觀有關。支撐這場經濟和意識形態競爭的是21世紀全球主導權的目標。

但為什麼偏偏是現在升級?西方似乎並非現在才突然意識到中國崛起的影響。中國是由共產黨執政並不是新聞,這一點也沒有阻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穩步加深與中國的經貿關係。

西方領導人一直認為,現代化和經濟發展將使中國最終擁抱西方民主、人權和法治。他們錯了。中國共產黨已經演化出一種新型的混合發展模式。到目前為止,這種做法非常成功。

其結果令人印象深刻——在許多方面,也是前所未有的。數億中國人擺脱了絕對貧困。就在一代人之前,中國還是一個科技落後的國家。今天,中國在許多定義21世紀的關鍵領域——數字化、人工智能、量子和超級計算機——都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隨着中國準備在許多領域將美國甩在後面,它成為所有重要指標的領先經濟體只是時間問題。

中美對抗現在才升級的原因比較簡單,那就是西方的衰落。自工業化開始以來,西方就有效地壟斷了全球權力。但現在,一個亞洲大國將很快結束我們所熟悉的西方霸權。不管11月大選後特朗普是否留任,西方所受到的挑戰越來越大,這一情況將長期存在。

畢竟,在中國日益強大的同時,西方的主要國家卻相對變弱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對改變中國和全球對美國模式的看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突然之間,西方的弱點暴露無遺,大家看得清清楚楚。而現在,新冠肺炎危機進一步暴露了美國的弱點和國內的薄弱處。美國應對疫情不知所措,這將有力地強化2008年危機給全球留下的印象。

同樣清楚的是,西方的適應、遷就和經濟機會主義戰略——這種做法往往近乎天真——不能再繼續下去了。那麼,該怎麼做呢?

西方必須擺脱對中國的幻想——無論是基於戰略天真的幻想,還是基於過去那種強權政治的幻想。西方必須按照“中國是什麼就是什麼”的原則,找到與中國共處的方式。這意味着要在磕頭和對抗之間找到一條道路,以西方的價值觀和利益為導向。西方國家也應放棄自以為可以推動、強迫或勸誘中國成為自己那樣“民主國家”的想法。(作者為德國前外長約施卡·菲舍爾,喬恆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21 字。

轉載請註明: 德國前外長:西方須找到與中國共處方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