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旅遊體驗師朱小芹:我慢慢地走,靜心做事情,安心過日子,欣賞沿途的風景。在喧囂都市裏,覓得一粒柳芽,一朵鮮花,一刻清靜,會由衷地快樂。在荒野大漠上,發現一星燈火,一縷炊煙,亦會無比快樂。如是。
寫在前面:
荷蘭是個風車之鄉。只要你打開一張荷蘭專輯,一定有風車的痕跡。風車是荷蘭的旅遊名片。
為了生存,荷蘭人在幾百年前就用獨特的方式創造傳奇。人們利用風車來排水治澇,將風車廣泛的應用到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從而使桑斯安斯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工業區。
幾百年來,荷蘭人修築的攬海堤壩長達1800公里,共增加耕地60多萬公頃。荷蘭人既獲得了大片的良田,也培養了堅持不懈、勇於奮鬥的精神。歐洲有句俗語:上帝創造了人,荷蘭風車創造了陸地。
歐洲的初冬,並沒有想象中的寒冷,晴朗的天空,透着湛藍的光。大巴車帶着我們駛向本次行程的最後一個遊覽地。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西北郊20公里外有一個名叫桑斯安斯的村莊,是世界最大的露天風車博物館。桑斯安斯位於贊斯河畔,被稱為荷蘭“風車村”,今天我們就去那兒打卡。
抵達目的地踏上贊斯河大橋時,映入眼簾的是河對岸的一排風車。恬靜的風車村,中世紀的村民小屋在田間錯落有致,中世紀的特色風車,成為此處背景最為經典的標誌。
牛羊悠閒地在人身邊徜徉,高大的風車葉片成十字形的棕黑色,架在一座座舊式碾房基座上,臨風微動,述説着這個村莊的過往。
村子入口處一隻鮮黃的木鞋,醒目地迎着各方來客。風車村的博物館,木鞋、奶酪和各種具有古老傳統的手工作坊,依次散落在各處。
這裏所有建築都保留了17、18世紀荷蘭人的傳統生活方式。300年前荷蘭人賴以生存的裝置如今成為一道特別的風景線,古老的風車在成片的田園風色裏,昂然挺立,滄桑卻又美麗。
站在風車下一眼望去,平疇沃野綠草如茵,古樸木屋典雅温馨,紅瓦白窗欞鮮亮美。一切的一切,被驚豔到無以形容,人心的返璞歸真,就是這樣的感覺。
歐羅巴 ,一路走過,一路驚喜。感嘆造物主的神奇,感恩大自然的饋贈。
荷蘭人在幾百年前就用獨特的方式創造生活的傳奇。依靠伐木和造船組建村莊,隨着風車的廣泛運用,麪粉、咖啡、造酒、奶酪、木鞋、榨油等行業也風生水起。
曾經的一千多座風車,讓這個富庶而繁華的小村莊在整個歐洲都有名氣,甚至還引來了沙皇的關注。相傳俄國彼得大帝微服私訪時還一度在這裏的作坊裏做過工。
這裏生產的羊皮紙聞名遐邇,美國的《獨立宣言》當初就是寫在贊斯河畔製造的羊皮紙上的。
現存的贊斯河岸邊的這五座風車從外觀到功能各有不同。車身有塔式的、箱式的、四稜的、六稜的,塔式車身多是磚石結構,箱式車身有木質的,也有金屬材料建成的。由於功能不同,幾乎所有風車的造型都獨一無二的。
風車扇葉的擺法也頗有意思,扇葉擺十字表示暫停工作,打叉則代表風車長期停工,扇葉偏右代表村裏有喜事,偏左有喪事。
當我們抬頭仰望,在蔚藍色天空的映照下,色彩各異的風葉,從天空中呼呼地劃過,構成了一個漂亮的圓型狀,帶動了整座風車的運轉起來。
據介紹,一座這種類型的風車,可以引發6000匹馬力的動力,注入到工業生產中。即使高度機械化生產的今天,風車以其低成本,無污染的優勢,為荷蘭人打造了永不褪色的競爭力。
造型各異的風車,讓我們大長見識,大開眼界。後來再也沒有見過如此龐大齊全的風車,事實上之前也從未見過。
桑斯·安斯風車村不僅是一座露天的風車博物館,而且整個村子就是由收藏和展示民俗文化的各種小型博物館組成的。
我們抵達風車村參觀的那天,除了去參觀露天風車羣之外,還去了製作咖啡的老作坊、鐘錶博物館、奶酪作坊、木鞋作坊等多家集生產、展覽於一體的小型展覽館。
在這裏,原住民不僅展示傳統的生產方式,同時也出售傳統風味產品給遊客。這些人往往身兼多職,既製作產品,也銷售產品,同時又是傳統產業的傳承者和宣傳者。
在荷蘭的四大國寶中,除了鬱金香專門開闢基地種植之外,風車、木鞋和奶酪三種國寶在風車村裏都可以看到它們的原初狀態和製作過程。這個傳播方式即直觀又生動,值得推廣。
奶酪館中擺滿了各類試吃品,奶味濃郁的餅乾也味道非常不錯。在奶酪博物館我們巧遇一位美麗的華人女子,正示範着奶酪的製作,一位土生土長在荷蘭的華僑同胞。在她推介下,我帶回了兩大塊奶酪。
木鞋對荷蘭人民的生活有着至關重要作用。木鞋取材於荷蘭的一種堅硬楊樹,易於清洗,原料便宜,且到處都有。荷蘭人幾乎都會製作木鞋,木鞋也是最安全的勞動防護鞋。
村子紀念品商店牆上掛滿了琳琅滿目、樣子古老的各式木鞋,看起來有趣可笑。這裏的木鞋也不是純粹的裝飾物,它已成了一種特色產業,那各式各樣的木鞋充分顯示了荷蘭人熱愛生活的本性。
風車村,古老的風車仍然在旋轉,悠久的歷史文化依舊在延續。風車、木鞋、乳酪和鮮花,串起了一幅幅如織似畫的美景,帶給了遊人無數的夢幻與想象。現在桑斯安斯風車村已經成了荷蘭傳統鄉村的一個美麗的縮影。
僅僅在這裏只停留了三個小時,還是深深記住這個地方,荷蘭桑斯·安斯風車村……
作者其它遊記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