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
2016年3月,AlphaGo人工智能機器人輕取圍棋九段棋手李世石,年底又挑戰中韓日的一流高手,取得60戰全勝。這個里程碑般的事件向世界證明,機器可以像人類一樣思考,甚至比人類做得更好。這一次,我們看到了幾十年前就出現的虛無縹緲的詞彙照進了現實,人工智能這四個字也成為普通大眾和產業界最熱門的詞彙。與此同時,各種人工智能學術會議、行業研討會、高峯論壇鋪天蓋地,各種活動感覺如果不和人工智能沾上邊,就顯得不夠高大上,全國各省市紛紛出台各種文件、政策,推進人工智能研究和應用的發展。在短短的幾年間,中國就湧現出大批人工智能創業企業,各路資本也紛紛熱捧這些AI獨角獸公司。
步入2018年,人工智能行業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一改之前的浮躁,開始“脱虛向實”,開始迅速實現商業變現,整個行業的關注點也從人工智能技術過渡到應用以及和產業的深度融合。“AI本身並不是產業,只有AI 才是產業”,“AI必須和實體產業相融合才有意義”,類似這樣的觀點已經得到業界的普遍認可,深耕行業和場景落地已經成為眾多人工智能公司的優先戰略,人工智能技術和實體產業的融合也是必然趨勢。以下幾點需要特別關注。
第一,應用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強驅動力。人工智能技術最大的爆發力來自於和傳統產業的結合,從而產生顛覆性的應用和創新。因此,人工智能發展的最大驅動力來自於市場的應用需求,只有緊貼行業需求,並解決問題,才能最大程度地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因此,人工智能也必須從科研走向工程,最終走向應用,這中間有巨大鴻溝,需要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去跨越。應用最終也會推進研究的發展,從而實現技術到商業再到技術的閉環。技術是人工智能應用的基石,應用則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驅動力。技術最終是為真實場景的應用而服務的,而不是隻停留在實驗環境和發表論文,優秀的人工智能企業都要做到雙輪驅動,也就是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
第二,人工智能行業面臨深度整合。隨着人工智能行業的快速發展,整個行業日趨理性和成熟,那些靠包裝、概念、融資燒錢的PPT公司在市場上很難再有生存空間。人工智能公司的競爭力已經不再是比拼科學家數量和論文發表數量,而是比拼商業落地和變現的能力,以及比拼對行業的深度理解。真正有爆發力的人工智能公司一定是那些對傳統行業心存敬畏之心,對企業服務市場心存敬畏之心,以及以為客户創造價值為核心的公司。人工智能的商業化之路是持久戰,短視的公司永遠不會勝出。
第三,傳統企業擁有豐富的行業知識和數據優勢,需要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提升到戰略高度。人工智能技術本質上是數據驅動的,傳統企業在多年運營中積累了大量行業數據,這是人工智能應用的基石,也是最高的行業壁壘。傳統企業必須全面擁抱新技術,向數字化和智能化戰略轉型,這需要企業有堅定的戰略決心和執行力。江蘇是科教大省、製造業大省,在這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中,本身就佔有先機。雄厚的科研基礎、豐富的應用場景會深入促進技術和產業的深入融合。技術只是手段,傳統企業在“ AI”的過程中,必須圍繞着如何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產品的競爭力以及客户的體驗和服務,同時和最優秀的人工智能企業合作,以技術變革為驅動,來實現整個企業的戰略變革。
第四,高度重視人才培養。中國的科技隊伍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這是我們引以為豪的。但是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主要從業人員集中在應用層,在基礎層和技術層人才很薄弱,中國的很多高校在很長時間內並沒有人工智能專業,目前中國只有不到30所大學的研究實驗室專注於人工智能,輸出人才的數量遠遠無法滿足人工智能企業的用人需求。雖然近期全國各地的名校都紛紛成立人工智能學院,但是人才缺口仍然巨大。為了彌補人才缺口,國內眾多人工智能企業紛紛和國內著名高校簽署校企合作協議,為在校學生提供一整套學習和培養方案,並積極提供潛在的就業機會。例如曠視與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簽署的校企合作協議,為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養作出了有益探索。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歷史上,我們曾經錯過重要的工業革命,但我們相信,在中國本土科技公司的積極研發和推動下,中國有能力引領未來的科技創新,中國也一定會產生世界級的人工智能企業。
(作者系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