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對美“管制”八面玲瓏 中芯“國產替代”能否不再低調?
據台媒報道,台積電近日公佈的年報顯示,去年營收約新台幣1.07萬億元(約356億美元),連續10年創紀錄。其中,華為去年貢獻台積電新台幣1528.76億元(約51億美元)業績,同比增幅超過8成,佔營收比重也從8%迅速提升至14%,為台積電第2大客户。
不過,美國若對華為加強管制出口,無疑對台積電未來發展會產生重要影響。為此,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在説明會上表示,相關的管制措施正在美國討論中,因為會對產業造成影響,美國半導體產業相關協會希望不要有限制,台積電亦是。
因為,隨着華為佔台積電業績比重攀升,美國是否會擴大對華為出口管制,甚至要求使用美國芯片製造設備的外國企業須先取得許可才能供貨,這是華為和台積電日後持續並加強合作的關鍵。
至少,台積電是趨向在商言商,非常樂意與華為深化合作。早前,台積電“挖來”英特爾前全球公共政策副總裁擔任副總,顯然是想借助其人脈和影響力,降低訂單業務的政治風險。台積電在各方壓力之下,會積極迎合各方的面子和利益,一邊卑躬屈膝報以忠誠,一邊繼續接訂單做生意,斡旋拖延為當下上策。
畢竟,時至今日,台積電其實和韓國三星類似,歐美財團擁有着公司的大量股份,雖然表面很風光,但很多方面都受制於人。技術上的製造工藝上雖然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在半導體設備高度依賴ASML、應用材料、科林等歐美日公司,在半導體原材料上也不完全自給自足。一旦歐美日關鍵供應商遵循美國意願,台積電陷入“休克”也不是難事。
對此,劉德音認為,若美國真的擴大管制了,也只會對台積電短期營運造成影響。隨着客户消長,對台積電中長期的營運影響應有限,畢竟台積電是“大家的”晶圓代工廠。
言下之意,台積電作為最大的國際代工企業,損失華為這家第二大客户,雖然短期影響難免,但很快就會找到替代客户。長遠來看,此消彼長,不會造成規模性影響。
在此情況下,反觀華為,“國產替代”轉單內地晶圓代工自然是刻不容緩,同時也備受市場關注。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知情人士稱,華為正逐步將公司內部設計芯片的生產工作,從台積電逐步轉移到中芯國際來完成。有知情人士透露,在去年底,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已經開始指示部分工程師為中芯國際而非台積電設計芯片,“備胎計劃”下的國產替代似乎早已打響。
據報道,一名華為發言人表示,這種轉變是行業慣例,華為在選擇半導體制造商時,會仔細考慮產能、技術和交貨等問題。許多媒體此前已報道了華為這一動向。另外,今年1月,台灣媒體曾報道,華海思半導體公司已經下單中芯國際去年新出爐的14nm芯片,中芯從台積電南京廠手中搶下訂單。
不過,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認為,中芯國際無法與台積電爭搶市場佔有率,因為台積電在全球提供最好的技術與服務,富有競爭力,甚至還可能擴大市佔。
客觀上看,台積電今年製程技術將推進到5nm,中芯國際處於落後境地,無法完全取代台積電。預期華為轉單中芯對台積電的影響應有限,而擴大市佔的説法也有根據和底氣。
4月24日消息,據外媒報道,台積電將採用5nm製程工藝來為蘋果生產新的Mac處理器。目前,該公司的5nm節點正進入量產階段,外界廣泛預計它將用於A14處理器的製造。
自從iPad Pro的A9X以來,台積電就與蘋果公司達成獨家協議,為iPhone和iPad製造A系列芯片。由於台積電在5nm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蘋果訂單佔據了其大部分產能。供應鏈人士稱,蘋果包下了台積電三分之二的5nm產能。
根據台積電的規劃,今年會量產5nm工藝,2022年則會量產3nm工藝,2nm工藝已經在研發中了,預計會在2024年問世。
另外,台積電在日前的股東大會上也表態稱,正在研究2nm以下的工藝,且正在步步逼近1nm工藝。台積電在突破5nm、3nm及未來的2nm之後,下一步自然就要進軍1nm工藝了。
無可否認,中芯國際近年在梁孟松的領導下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但與台積電、英特爾等廠商在市佔及技術上依然有較大差距。在半導體設備、原材料等方面,中芯國際和台積電一樣都受制於人歐美日企業,對ASML、應用材料、信越等國外大廠有依賴。
總而言之,台灣當局一向崇美媚日,政治上一邊倒。一旦再出現多方勢力及政客同時發難的時候,台積電能否繼續穩定給華為代工芯片,無法預料。華為方面也未雨綢繆,儘管有“備胎”,但不能排除美方動員各方限制中芯國際的可能,屆時中芯國際為國內廠商代工可能也會遇到諸多不便,陷入與台積電類似的尷尬境地。因此,現階段如中芯國際等這類國內企業,大多時候其實也是在低調行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