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9億網民的力量
2019年“雙11”,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園區媒體中心的大屏幕上顯示平台成交額。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攝
製圖:劉 嶢
數據來源: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4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方興未艾,互聯網迎來了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面對機遇和挑戰,中國互聯網發展在數字經濟、技術創新、網絡惠民等方面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推動網絡強國建設邁上新台階。
網購用户破7億
數字經濟已成新引擎
隨着“互聯網 ”加速與產業融合,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發展的新引擎。報告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3萬億元,位居世界前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34.8%。
網購成為生活方式、電商之間的比拼日趨激烈——數字消費在促進我國消費市場蓬勃發展、擴大內需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户規模達7.1億,較2018年底增長1億;交易規模達10.63萬億元,同比增長16.5%,中國連續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數字消費市場。
“種草”、直播帶貨……2019年,創新發展的電商新模式極大釋放了潛在的內需消費。2019年“雙11”期間,逾10萬户淘寶商家開通直播,“直播一姐”薇婭和“口紅一哥”李佳琦的引導交易額分別超過27億元和10億元,讓以直播帶貨為代表的社交電商火了一把。
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社交電商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60%,遠高於全國網絡零售整體增速。在消費品製造商爭相發力的同時,各大傳統電商平台也將社交生態納入其戰略佈局。
與此同時,網絡零售加速滲透下沉市場,激活了農村消費。電商平台渠道、物流服務的下沉,讓三線以下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網購基礎設施與商品供給不斷完善,市場消費潛力快速釋放。移動支付的普及,推動線上線下聯動的消費新場景更加豐富,帶動各類在線服務持續發展。在線餐飲、在線旅遊、在線家政等網絡服務,持續擴大數字消費的邊界。
從“買全球”到“賣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對促進我國外貿轉型升級、提升全球數字經濟價值鏈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報告顯示,2019年,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台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達1862.1億元,增長了38.3%。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進一步擴大,跨境出口政策、模式不斷完善……政策和出口模式不斷優化,有力帶動了跨境電商出口的發展。
從模仿到並跑,再到如今的領跑,中國數字企業笑傲全球。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和美國所擁有的數字平台企業佔全球70個最大數字平台市值的90% ,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內的7個“超級平台”,佔據全球數字經濟總市值的2/3,以互聯網平台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為產業升級不斷賦能。
中國互聯網數字企業通過市場應用帶動本土創新,在推動產業升級、引領全球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截至2019年12月,我國境內外互聯網上市企業總數為135家,較2018年底增長12.5%;網信獨角獸企業總數為187家,較2018年底增加74家,增幅達65.5%。
戰疫期間顯身手
在線教育在線政務成長快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互聯網產業帶來不小的挑戰,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報告顯示,疫情期間,大部分網絡應用的用户規模呈現較大幅度增長。其中,在線教育、在線政務、網絡支付、網絡視頻、網絡購物、即時通信、網絡音樂、搜索引擎等應用的用户規模較2018年底增長迅速,增幅均在10%以上。
到今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户規模達4.23億,較2018年底“暴增”110.2%。受疫情影響,全國大中小學校推遲開學,2.65億在校生普遍轉向線上課程,用户需求得到充分釋放。面對巨大的在線學習需求,在線教育企業通過發佈免費課程、線上線下聯動等方式積極應對,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多個在線教育應用的日活躍用户數達到千萬以上。
與此同時,網絡娛樂類應用用户規模和使用率也有較大幅度提升。截至2020年3月,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網絡音樂和網絡遊戲的用户規模分別為8.50億、6.35億和5.32億,使用率分別為94.1%、70.3%和58.9%。網絡視頻(含短視頻)已成為僅次於即時通信的第二大互聯網應用類型。短視頻平台在努力擴展海外市場的同時,與其他行業的融合趨勢愈發顯著,在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上作用明顯。
龐大的網民構成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消費市場,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用户基礎。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央黨校教授汪玉凱認為,我國互聯網產業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企業和技術基礎,在“後疫情時代”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互聯網產業將呈現全新的蓬勃發展態勢,平台經濟大生態將更加豐富,對實體產業轉型的賦能作用將持續凸顯。
疫情期間,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在防控中發揮了“數字政府”的支撐作用:上線疫情防控專題,提供疫情實時數據、定點醫院及發熱門診查詢導航等60餘項疫情防控服務;推進精準防疫,推出“國家平台新冠肺炎防疫健康信息碼綜合服務”,各地區按照政務服務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碼服務統一標準,通過對接國家平台“健康碼”實現互認共享。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户規模達6.94億,較2018年底增長76.3%,佔網民整體的76.8%。如今,國家及各地區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已經成為創新政府管理和優化政務服務的新渠道。
5G、區塊鏈、人工智能
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強
2019年,中國在區塊鏈、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基礎資源等領域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業融合加速推進。
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區塊鏈技術被政府、企業與各類社會組織作為驅動創新發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報告稱,截至2019年底,中國已有29個省區市發佈了區塊鏈發展指導意見或相關政策。
在區塊鏈的技術創新及應用方面,2019年,我國區塊鏈存儲、智能合約、共識算法和加密技術等底層技術創新持續提升,加密算法更加重視自主可控。同時,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政務、金融交易、供應鏈溯源等方面陸續應用,助力我國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與轉型升級。
2019年,中國正式開啓5G商用。截至今年2月底,全國建設開通5G基站已達16.4萬個。工信部預計,今年年底全國5G基站數將超60萬個,實現地級市室外連續覆蓋、縣城及鄉鎮有重點覆蓋、重點場景室內覆蓋。
在5G增強技術方面,報告指出,2019年我國在芯片測試、低頻和高頻技術研究方面均有突破,分別完成4款芯片、6家系統的室內外環境網絡測試,同時完成3.5GHz/4.9GHz和2.6GHz頻段以及26GHz頻段5G基站射頻空中下載技術測試;中國企業聲明的5G專利數量世界領先,華為、中興通訊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利數分別排名世界第一位和第三位。
與此同時,在增強移動寬帶、超高可靠低時延和海量機器類通信三大場景方面,我國已實現5G 4K高清直播、5G遠程人體手術、智能安防與交通管理等領域的商業實踐。
2019年,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在技術研發、產業融合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引領各行業數字化變革。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過4000家,位列全球第二。中國企業在智能製造和車聯網等應用領域擁有較大優勢,在高端芯片等基礎領域取得一定突破。阿里巴巴、百度和華為等逐步進入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發競爭。人工智能關鍵技術日趨成熟,特別是語音識別技術、計算機視覺等領域均取得長足發展。
“中國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興基礎設施建設,會為新型產業鏈和供應鏈提供重要支撐。”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學者顧清揚認為,全球抗疫措施正催生一些新業態,這將激發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內涵創新。在這些方面,中國優勢顯著。
網絡環境不斷優化
互聯網貢獻民生助力脱貧
網民規模突破9億並持續增長,離不開網絡環境的優化。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光纖和移動通信網絡。
上網方便了,也更便宜了。網絡提速降費等舉措,持續推動網絡流量高速增長。報告指出,與5年前相比,我國固定和移動寬帶平均下載速率提升了6倍多,固定網絡和手機上網流量資費水平降幅均超過了90%。在提速降費政策推動下,用户月均使用移動流量達到7.2GB,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
隨着網絡“無孔不入”,互聯網應用與人民羣眾生活結合日趨緊密,實現了衣食住行各類生活場景的全覆蓋。
報告顯示,我國互聯網短視頻、直播等應用發展迅猛,為羣眾分享信息提供更多選擇,降低了信息交流分享門檻,實現了全民參與。截至2020年3月,短視頻和直播用户規模分別達7.73億和5.60億,佔網民整體的85.6%和62.0%。
與此同時,互聯網內容應用質量持續提升,豐富了羣眾文化娛樂生活。隨着互聯網知識產權環境更完善,用户內容付費意願越來越強。截至2020年3月,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網絡音樂和網絡文學用户規模分別達8.50億、6.35億和4.55億。
網絡惠民利民效應更加凸顯,助力打贏脱貧攻堅戰。報告顯示,我國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46.2%,較2018年底提升7.8個百分點,城鄉之間的互聯網普及率差距縮小5.9個百分點。截至2019年10月,我國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9% ,實現了全球領先的農村網絡覆蓋。
在網絡覆蓋的前提下,電子商務、在線教育、短視頻等多種方式助力脱貧攻堅。縣長直播間“帶貨”、農民變“網紅”……在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的過程中,互聯網平台助力貧困地區農產品銷量不斷攀升,折射出互聯網時代的扶貧新氣象。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