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測温、無接觸風險、全天候使用,售價卻只需同類產品三分之一。近日,由武漢科技大學機械自動化學院2019級博士生趙昊裔研發的“非接觸式人體紅外測温裝置”在江岸區花橋街道長惠社區頤和麗晶小區物業大門處正式啓用。
住户走近大門,伸出手腕,只需一秒鐘紅外成像測温頭自動完成檢測,既避免了人工測温近距離接觸的感染風險,又節省了人力成本,並且不同於市場上同類型儀器只能在室內使用,該系統可以在相對更為複雜的室外環境應用,且測温精度可達±0.2℃,售價不到市場上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
“疫情期間,到處都有志願者和工作人員執行測温工作,我擔心近距離測温也會帶來感染風險。”趙昊裔説,如果能設計出一種性價比高的非接觸測温成像系統就好了。
説幹就幹。設計圖紙、採購硬件、焊板子、編程序……他在家中進行二次研發,特殊時期物流緩慢,帶來了不小的阻力,耗時近一個月,非接觸式紅外測温成像系統調試運行成功並申請了國家專利。
趙昊裔居住的小區住户約3000人,每天人員流通約2000人。疫情期間,為保障人員安全,測温工作繁重且測温數據難以統計,處置不當可能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讓物業傷透了腦筋。
瞭解到這一情況,趙昊裔迅速與小區物業取得聯繫,表達了自己願意出資捐獻一套紅外測温成像系統的想法。隔天上午,趙昊裔穿着雨衣,帶着手套、頭套,在小區門房不足2平米的空間內調試,汗水打濕了他的口罩。之後的一週內,他每天都會抽數小時觀察設備的運行情況。物業朱經理即時提供系統需要改進完善的需求,逐漸改進優化系統。
該系統每天監測的數據量多達5000條。“人工測温時,我們需要安排三位工作人員,現在則只需要一位,這大大減輕了物業的工作量,進一步保障了社區的安全,給我們的科技型鄰居趙博士點贊。”物業朱經理説。為表彰趙昊裔在此次抗疫中的貢獻,花橋街道長惠社區授予他“疫情防控戰士”的稱號。
事實上,趙昊裔是一位“專利達人”,目前已申請發明專利56項,已授權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並全部投入實際使用中,涉及冶金、民用建築、市政、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作為一名在職博士,就職於中冶南方的他説,“鼓搗這些是我的興趣,這些專利也都是從實踐中提煉出來的,能把興趣和為國家、社會做貢獻結合起來,讓我的這些愛好變得很有意義。” (楚天都市報 記者肖楊通訊員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