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運人員正在收集船舶污染物。 向紅梅 攝
中新網湖北秭歸6月6日電 (郭曉瑩 向紅梅 聶爽)隨着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三峽庫區江面上船舶流量快速增長,黃金水道逐步恢復昔日繁忙。
地處三峽庫區上游的秭歸縣,10家污染物接收企業、18艘清運船、4台轉運車、7家污染物處置單位目前已全面復工復產。當地通過船舶污染物協同治理信息系統“淨小宜”,對行船實施“點派單”服務,快速處理污染物。
長江上的“滴滴快船”。 向紅梅 攝
“航遠912號”貨輪行駛到三峽大壩上游秭歸縣水域時,船長陳世勇啓動“淨小宜”微信程序,網上申請交納污染物。申請提交不到一分鐘,長清1號清運船接單。20分鐘後,50公斤固體垃圾運走。
一天下來,長清1號已接了10多單,船上的垃圾箱滿載。船長王建新也啓動“淨小宜”程序,提交轉運申請,將污染物運至秭歸福廣碼頭船舶污染物轉運作業點,由岸上環衞部門進行統一處理。
船舶污染物協同治理信息系統“淨小宜”。 鄭家裕 攝
船舶污染物的排放、交付、接收轉移、後方處置形成一個閉環,在大數據的支撐下,整個過程實現了無縫銜接和信息化監管,有效降低了環境污染風險。
“手機點單,實時接單,像滴滴打車一樣方便快捷。”秭歸縣港航局港口股工作人員杜凇介紹,“淨小宜”的AIS定位系統會主動將行船與距離最近的清運船進行匹配,擇優推薦,只要網上對接好,兩船工作人員甚至可以不見面,真正實現靠船不上船,服務無接觸。
據“淨小宜”程序後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秭歸縣內已累計接收轉運及處置船舶生活污水8477噸,固體垃圾2270噸,含油污水641噸。
清運人員正在清運船舶污染物。 鄭家裕 攝
由湖北省交通廳和宜昌市交通局聯合打造的“淨小宜”是長江首個船舶污染物協同治理信息系統,主要基於雲服務、互聯網移動應用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打破原有的污染物交付中交接雙方無法及時有效銜接的盲區,實現船、港、岸等節點的無縫對接。該系統於2019年11月28日上線運行,目前已在長江宜昌段得到積極推廣使用,日均交接污染物200多單,累計近4萬單,為探索長江全流域船舶污染防治新途徑邁出了重要一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