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OceanStor存儲,會成為下一個世界第一嗎?

【環球網智能報道 記者 張陽】2019年末,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日前在《經濟學人》發表署名文章。任正非在文中説:“我們堅信,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必然走進智能社會。今天,人類社會正處於新理論、新技術再一次爆發的前夜。站在智能社會的門口,我們要展望二、三十年後在這個新的社會結構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想象得到信息洪水的巨大,疏導巨大信息洪流就是我們公司未來二、三十年的戰略定位。疏導分發、存儲與處理數據流量,就是我們的戰略方向,也是我們長期的奮鬥方向。”

任正非在這篇文章裏不僅清晰闡釋了未來智能社會的發展趨勢,也指明瞭華為在未來一段時期的戰略方向。聯想一下華為近年來的業務表現,就不難發現任正非的睿智:疏導與分發對應的是華為的5G業務,存儲對應的是華為的存儲業務,處理則對應的雲與AI業務。

海量數據存儲新標杆

當前全球經濟版圖和結構正經歷深刻重構,通過新興數字技術賦能培育新的經濟發展動能、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我們正在從傳統的經濟走向了數字經濟。

而以5G為代表的新聯接只是數字經濟騰飛第一步,無論新基建還是互聯網 ,離開數據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數據在端邊雲產生,成為新的生產資料,如何通過智能存儲讓數據發揮更高效能,成了“新基建”的題中之義。

在整個人類社會快速邁進智能世界的過程中,數據量將迎來爆炸式增長——以視頻應用為例,從2K分辨率向4K、8K過渡,數據將增長40倍,從4K轉向4K/VR還會有6倍數據增長;而未來L4級自動駕駛汽車每天將產生64TB數據量。根據華為《全球產業展望GIV2025》預測,全球數據量將從2018年的33ZB快速增長到2025年的180ZB。

海量數據的產生,將對數據存儲與管理提出巨大挑戰,正是看到未來的這一發展趨勢,5月28日,針對海量數據存儲場景,華為面向全球發佈了全新一代OceanStor存儲Pacific系列新品。

華為OceanStor存儲,會成為下一個世界第一嗎?

通過打破架構、服務和性能的邊界,以多協議無損互通、下一代彈性EC算法和系列化硬件,靈活應對AI、HPC、視頻等海量數據場景的多樣化需求及效率、成本和可靠性挑戰,成為海量數據存儲新標杆,幫助企業釋放海量數據價值。

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峯表示:“海量數據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當前只有2%的數據被保存、保存下來的數據只有10%得到分析利用,企業面臨海量數據存不下、流不動、管不好的問題。華為OceanStor存儲Pacific系列致力於打造海量數據存儲新標杆,成為海量數據安心之選。”

華為存儲中國第一,着眼世界

我們都知道華為在手機終端技術和5G技術方面傲視羣雄,在老百姓當中是有口皆碑。但是在數據存儲方面也是屬於世界頂級梯隊,是一位實實在在的隱形冠軍。

從2016年開始,華為就一直是Gartner 外置存儲領導者象限,隨着技術實力和市場地位的不斷增強,華為排名逐年上升;2017-2019年,華為OceanStor存儲產品連續2年獲得業界服務器和存儲最高品質的Interop金獎;同時,華為OceanStor存儲Dorado系列通過國際著名評測機構ESG的權威認證,經過性能、可靠性、效率等多輪實測,推薦華為OceanStor存儲Dorado系列是新一代存儲產品的明智之選。

根據Gartner最新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華為存儲排名全球第四、中國區第一,華為OceanStor存儲Dorado系列連續8個季度保持全球第一的高速增長,繼續保持年度31%的全球第一高速增長率。全球外部存儲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華為正在逐步發力快速實現超越。

羅馬並非一日建成,華為能在存儲領域取得如此成就也是日積跬步方至千里。華為在2002年就開始對數據存儲技術方面進行投入研發,並且一紮到底從底層技術做起,配合豐富的數據保護、效率提升軟件和全球領先智能技術,幫助用户突破性能瓶頸,經過8年的高速發展,華為存儲逐漸進入了業界領先地位。

優秀的產品讓華為在存儲領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業界普遍認可的一個發展規律是“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標準是國際經濟競爭的“制高點”,標準決定品質,標準決定競爭力,也只有從產品走向標準華為存儲才能真正放眼全球。

SPC是存儲的國際性能測試標準組織,2010年以前,國際廠商均採用該組織的相關標準作為性能測試的基準,當時中國廠商由於技術原因,都不敢做SPC-1性能測試,國內性能標準一片混沌。2010年,華為主動聯絡SPC組織,在中國第一個參與了SPC性能測試認證;此後幾年,華為存儲一直參與SPC認證,並陸續取得不錯的成績和中國市場的認可,後續其他中國廠商也參與了SPC測試,由此SPC逐漸成為了中國存儲的性能標準。

2015年,華為OceanStor存儲打算測試300萬IOPS的性能,並由此樹立當時的性能標杆。在測試過程中發現,想跑出這麼高的性能,SPC-1的工具在大壓力下出現死鎖bug, 經過華為研發工程師的努力優化,最終協助SPC-1修復了現有工具的BUG,而且也測試出了300萬IOPS性能的成績,是當年的業界第一性能。從此華為不再只是SPC的參與者,還獲得SPC的主動邀請,成為了貢獻者。之後又進入了SPC的核心委員會,有了SPC的決策投票權。

2017年,SPC推出了適合全閃存的測試新標準(開啓重刪壓縮),但是沒有廠商敢去做,華為又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是第一家開了數據縮減技術測試性能的廠商,成為全閃存領域的性能標杆。

現在,經過18年的創新研發,超過4000名工程師的努力,華為存儲在全球佈局了12個研發中心,擁有800項存儲專利,主導和參與30 國際產業組織,是推動數據存儲產業進步的重要力量。

問鼎世界,華為存儲還需面對哪些挑戰

華為存儲的發展之路就是不斷翻越山峯的過程,華為能夠從國內市場競爭中脱穎而出,下一步自然是挑戰更廣闊的國際市場,而且隨着智能化發展趨勢的到來,存儲領域也迎來了新的挑戰。

談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在國際市場做到全球第一的目標,華為海量存儲領域總裁尚海峯表示,“首先是行業目前面臨存儲需求的分化與升級,華為以應用場景為出發點,華為性能最強的OceanStor存儲Dorado系列產品依託支撐結構化數據,主要針對核心場景應用,比如銀行核心系統,而OceanStor存儲Pacific系列支撐的是海量非結構化數據,主要針對於大容量場景業界現在廣泛應用的視頻,在金融領域的日誌留存,大數據支撐平台,同時在語音和虛擬化海量數據擴展平台的場景等,未來還會推出針對邊緣場景數據存儲產品,術業有專攻,但是這些產品都會通過統一數據管理軟件進行管理,為企業構建統一的數據池,通過軟硬結合的實力把產品做強。

其次,華為需要做到協議互通和能力互通,通過協議互通打破原有孤島和格局,再次,通過EC算法和軟件算法能力,把有效利用率提升上去。最後,華為通過有效技術上的創新與融合構築技術領先優勢。”

尚海峯説:“我相信通過幾個點以及市場的表現,相信會有日新月異的變化。”

智能時代的到來,對數據的最大變化是從最基本的數據存儲、管理變成企業要利用數據使能整個業務系統,反而引發數據的更廣泛應用,對數據的需求包括挑戰湧現出來了,除了顯而易見的數據存不下的問題之外,數據的分析效率問題越來越重要,數據離散分佈在各種各樣的存儲設備中,無法方便快捷地共享和流動到需要的地方,這不利於整合企業應用的業務流,也不利於大數據分析處理,更不利於深度挖掘數據價值。

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副總裁龐鑫表示:“華為除了打破協議孤島之外,既聚焦生產核心業務,也關注海量分析的數據型業務,這兩種業務本身就分屬兩套架構,如今終於實現一套架構兼容兩種業務,打破架構魔咒,數據管理系統DMS打破了華為存儲系統和第三方架構的制度,這樣通過架構上的能力,軟件的能力,包括算法上的優化,儘可能把整體架構設計的更合理,把複雜留給自己,讓客户使用起來更簡單。未來還在考慮是不是把顆粒級、內核級可靠性也嘗試解決,甚至也在同時考慮利用新的介質作為內存的擴充,甚至把內存和CPU之間互聯互通的通道進一步優化。”

華為對未來的規劃還遠不止如此,據華為方面透露,除了部件級、系統級可靠性,華為存儲還尋求內核級別的可靠性,這是華為對未來的研究方向。

截至目前,華為OceanStor存儲已進入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廣泛服務於運營商、金融、政府、能源、醫療、製造、交通等多個行業超過12000家客户,成為全球各行業數據存儲與處理的優先選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63 字。

轉載請註明: 華為OceanStor存儲,會成為下一個世界第一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