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前後地球會的科學技術會發展到什麼樣的“高度”?

通過他的“水晶球”,英國皇家天文學家馬丁·瑞斯看到地球正面臨它45 億年曆史中最危險的一個世紀—— 

預測2 0 5 0年的科學技術會是個什麼樣子是一件很冒失的事;如果還想預測那個時代的社會狀況和地緣政治的變化,那就更為魯莽。人類最重大的進步或者説質的飛躍,往往是最無法預測的:在2 0世紀5 0年代的時候,最頂尖的科學家也沒有預測到核物理的影響,他們壓根兒沒能想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消費到蘋果手機之類的玩意兒。

但是,有些趨勢我們自信還是能夠預測到的。如果不發生全球性災難,到2 0 5 0年,地球上的人口要遠遠多於現在。5 0年前,地球人口不足3 0億。現在,這個數字上升到了6 7億。雖然上升速度有所降低,但根據預測,2 0 5 0年將達到9 0億。超出部分幾乎全部在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的年輕人遠遠多於老年人。

2050年前後地球會的科學技術會發展到什麼樣的“高度”?

2 0 5 0年之後,如果人口增長仍然維持這個速度,那麼前景恐怕極其暗淡了。如果氣候發生變化,給如此迅速增長的人口提供糧食將是巨大的難題。 

2 0 5 0年,世界會比今天温暖,全世界的降水和乾旱格局將會不同。如果我們“照常營業”,2 0 5 0年前後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將達到工業化以前的2倍。二氧化碳濃度越高,環境温度越高,而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引發不可逆轉的嚴重問題:由於兩極的冰冠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凍土地帶的甲烷釋放完全失控。

2050年前後地球會的科學技術會發展到什麼樣的“高度”?

科學技術上的有些進步,比如説信息技術,其發展速度之快令人吃驚,但有些看上去似乎停滯不前。從蘇聯發射人造衞星到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那“一小步”僅僅用了1 2年,當時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認為3 0年內會有一個月球基地,甚至會探險火星。可是,自從傑克·史密特和尤金·塞爾南最後登月並回到地球以來,時間過去了3 7年,進入太空軌道的天文學家已經有幾百位,但是僅此而已,人類沒能飛得更遠。 

2050年前後地球會的科學技術會發展到什麼樣的“高度”?

現在看來,“阿波羅”計劃是一個遙遠的歷史事件,全世界的年輕人都知道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美國人登陸了月球,兩件事的動機似乎都很離奇。登月競賽本身就是競賽的目的,這是超級大國在對抗之下拿出的一個絕招。從此之後它們就失去了發展載人飛行技術的動力。當然,我們今天的日常生活仍然依賴空間技術(例如GPS、天氣預報以及通信),而且萌生了派機器人探索宇宙的想法。無人太空探索從遙遠的星空傳回的圖片展示了多姿多態的、與眾不同的世界。 

到2 0 5 0年,小小的機器人艦隊能夠完成整個太陽系的探索並繪製出它的地圖,機器人及“製造人”能夠啓動大型建築工程,利用地球以外的原材料。可是,我們地球人要不要跟着去呢?機器人技術越是發達、機器人形體越是微小,將人送入太空的實際需要就越是微弱。但是,我仍然熱衷於載人飛行、登陸月球、登陸火星,甚至到更遠的星球去,把它權且當作人類(至少是一些人)的長期冒險活動。

2050年前後地球會的科學技術會發展到什麼樣的“高度”?

比起2 0世紀6 0年代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整個通信設備,今天的每一部移動電話的能力都要強大很多,而且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有人認為,到了2 0 5 0年,計算機會達到人類的能力(當然,在有些方面,計算機已經達到了人類的能力)。在過去的3 0年裏,我們一直能夠買到計算器,藉助它,我們的計算速度大大超過以往。IBM 的“深藍”擊敗圍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可即便是最先進的機器人也不能像一個5歲的小孩那樣熟練地認出並挪動棋子。 

“深藍”不像人類棋手那樣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是利用它的計算速度探索數以百萬計的不同步驟和反應序列,然後決定最佳的一招。同理,人類大腦在不借助工具的情況下發現不了的東西機器可以發現,但是它是通過檢驗數以百萬計的可能性,而不是通過理論或策略。可是,我們仍然會繼續推進這些尖端科學,擴大我們的交感理解力範圍嗎?我們有可能理解不了現實的有些方面,如物理學的統一理論或意識理論,僅僅是因為它們超出了人類大腦的理解能力,就像讓黑猩猩理解量子力學一樣。

2050年前後地球會的科學技術會發展到什麼樣的“高度”?

我們能夠比較有信心地預言計算機能力、信息技術以及基因組排序、破譯和修改技術的持續發展。但是,到了2 0 5 0年,新的變化可能是質的變化,比如説千年未變的人性,這個世紀的強心藥、遺傳學以及“電子人”技術會開始改變人類自身。 

那我們就應該對科學幻想邊緣的概念保持思想開放,或者至少要半開放。美國那些古里古怪的未來學家是有不對之處,但也不至於一無是處。他們提醒我們,人們設計出的最後一種工具可能是具有超常智慧的機器,這種機器會取代人類,然後接着生存下去。另外一種猜測是,人類的壽命會大大延長,這樣就會對所有的人口預測產生嚴重破壞。目前,這種猜測導致一些人留下遺囑將自己的遺體“冰凍起來”,期望在未來複活。而我自己,則寧可在英國的修道院裏結束自己的一生,也不願意把自己放在加利福尼亞的一台冰箱裏。

有一點我們可以絕對有把握地預測:在科學使我們能夠做什麼和如何謹慎地應用科學或使其符合倫理道德之間,鴻溝將越來越大。這一點對“市民科學家”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有時候人們會錯誤地想象,天文學家思考以億萬為單位測量時間跨度時,一定對明年、下週和明天這樣的概念根本不在乎。但實際上,“宇宙視角”加強了我對“此地”和“此時”的關心。是達爾文讓我們熟悉了生物進化史的巨大時間跨度,但是大多數人仍然認為我們肯定是進化這棵樹的樹冠。

但天文學家不相信這一點。我們的太陽形成於4 5億年前,還可繼續燃燒6 0億年,而且現在正處於膨脹的宇宙會繼續越來越涼,越來越空,也許會永遠這樣下去。美國藝人伍迪·艾倫説:“永恆非常漫長,快要結束時更長。”最終見證太陽死亡的,不管是在地球上還是在星空的其他地方,絕不會是人類,而是跟我們完全不同的實體。

2050年前後地球會的科學技術會發展到什麼樣的“高度”?

這個時間軸具有延伸性,既可以延伸到幾百萬年的未來,也可以收縮到幾百萬年的過去,但即便如此,這個世紀非常特別。在地球歷史上,這是首次由一個物種掌握地球的未來,這個物種就是地球人類,既會危害自己,也會危及整個生命體系。 

假設有外星人全程監視我們這個星球,在幾乎全部的4 5億年裏,地球面貌的變化一定是極其緩慢的。但是,在其歷史的極其微小時段,即過去的幾千年,其植被的格局相比以前變化快了許多,這就是農業發展的信號。隨着人口增長,變化的速度加快了。

到那時會有其他變化,甚至更突然。在過去的5 0年裏(僅僅佔地球年齡的億分之一點幾),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得異常迅速。這個行星變成了一個發射器,猛烈地發射着無線電波(電視、無線電話和雷達傳輸)。同時,也發生了其他史無前例的事:從這個星球發射的小小的拋射體逃離了生物圈,有些被送入繞地軌道,有些飛抵月球和其他行星。

如果外星人理解天體物理學,它們就能很有信心地預測到,再過幾十億年太陽會燃燒殆盡,然後死亡,我們的生物圈得面對這個難題。但是,它們能否預測到地球生命在這段時期內的這個史無前例的尖峯——人類引發的這些變化僅用了不到生命歷史百萬分之一的時間。

如果外星人繼續監督地球,在今後的幾十年裏,它們會看到什麼?會是先沉寂然後抽搐,還是穩定不變?地球上發射的有些物體會在別處生成一片片生命的綠洲嗎?

其結果依賴政治上的選擇——政治上的選擇將受到2 1世紀有能力有理想的科學家、環境學家和人文學家的影響,得到2 1世紀知識和技術的引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30 字。

轉載請註明: 2050年前後地球會的科學技術會發展到什麼樣的“高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