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麻醉機器人預計8月可以實現樣板應用。”近日,從北京易飛華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飛華通”)傳來好消息,其利用自主研發的神經功能測量技術更新迭代研發出的擁有完整知識產權的第二代全自動麻醉機器人已完成技術認證,並將於8月開展臨牀展示應用,上市後或將成為醫學界首台實現治療過程全自動化的類腦機器人,快速推動麻醉學領域進入人工智能時代。
麻醉機器人是一套藉助於信息化、遠程化、神經功能監護、生命體徵監護、注射泵的基礎上實現的輔助智能給藥集成系統,屬於智慧醫療領域的機器人自動化產品。
在易飛華通的辦公區,兩代麻醉機器人顯眼地並排擺放着,從外形來看,兩代最大的區別在於,2017年問世的第一代為雙通道麻醉機器人;經過幾年的技術突破和深入研究,二代機器人則升級為了國際上唯一具備鎮痛通道、鎮靜通道以及血管活性藥物通道的三通道自動閉環反饋給藥軟件集成系統,據易飛華通創始人吳一兵介紹,相較於第一代只掌握神經系統信息的硬件系統,第二代麻醉機器人結合了易飛華通多年來收集的50多萬例大數據信息,依託神經功能測量技術、臨牀麻醉信息化系統和藥代動力學系統模型三項核心自主技術,通過患者大腦數據,呼吸、心臟、血壓、生化檢測數據等各項參數,實時、持續地監測患者麻醉鎮靜深度、疼痛指數、肌肉鬆弛程度及血流程度,採用“互聯網 麻醉技術”反饋給藥速度,即時精準地提高麻醉質量,減少患者術後併發症,除此之外,顯著減輕麻醉醫師的勞動強度,甚至可以實現一名麻醉醫師同時操作和監控多台手術,填補醫療領域麻醉醫生的短缺現狀。
易飛華通第二代麻醉機器人依託的輔助智能集成給藥系統,基於算法、算力、大數據和互聯網,依託麻醉深度監護、生命體徵監護、麻醉信息系統和藥物推注泵四大集成結構,通過閉環智能反饋、TCI靶控開環、持續、單次、定時5種給藥工作模式,形成從決策、推動、注射全閉環地給予患者診斷到治療全過程輔助智能給藥。簡言之,類似於人的決策過程和執行過程系統,通過診療信息系統獲得患者的所有疾病信息和治療信息,通過生命體徵監護儀獲得患者的生命體徵實時變化信息,通過患者的腦功能狀態監護儀獲得患者的神經功能實時變化信息,通過藥代動力學模型獲得藥物目標靶控的血藥濃度變化信息,結合醫生制定的給藥條件規則和設定目標,計算連續給藥穩態目標計量、安全閾值和臨時條件給藥決策,通過控制多達6個注射泵自主完成神經類、血管活性類、肌松類、拮抗類、急救類和移植專用類六類藥物的輸注工作,實現類腦化輔助給藥。
除此之外,基於神經測量技術,易飛華通在傳統腦電波的研究基礎上,利用皮層和皮層下兩房室腦電波分析理論,兩房室腦電波的動態協調性分析方法及用小波算法實現兩房室腦電波計算的全新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從腦電波中提取了疼痛、鎮痛、鎮靜、睡眠、氧供、焦慮、發育、疲勞、情緒、記憶等神經功能特徵指標,開發出了神經功能狀態測量、神經功能報告單、神經功能訓練、大健康、醫療、軍隊、教育等多個應用場景及10餘種國際領先的大腦檢測功能,隨着二代機器人的上市及在醫療AI領域的重要應用,易飛華通預計可於2023年實現4000萬元市場營收。
“我們將搭建醫院、社區、居家智能健康實時交互神經數據網絡,解決涵蓋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神經衰弱、腦發育、腦功能康復、精神心理、疲勞過勞的預防和醫療需求。”據吳一兵介紹,接下來,基於神經測量核心技術,易飛華通還將培育具備自主發育能力的數據神經元“與或”鏈接類腦系統,輸出實時認知智力標準,解決患病人羣和健康人羣對“腦”的多維度剛性需求,打造具有國際意義的神經數據智慧醫療產業集羣。
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