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智能設備的普及,孩子們接觸到網絡的方式越來越多。而手機的普及更是讓許多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了曾經成年人才能接觸到的網絡,這對現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13歲的小孩子使用家長的手機玩遊戲花掉了4萬元,而僅僅用了14分鐘。孩子的家長看到了賬單之後大吃一驚,立馬聯繫了客服,這個新聞以退款結局,然而孩子沉迷遊戲的問題卻並沒有結果。近些年孩子玩手機遊戲看網絡直播花錢的新聞已經屢見不鮮了,一件件新聞內幕的揭開讓我們不得不陷入沉思,孩子們沉迷遊戲究竟是誰的問題?
古來有一句話叫做“書無對錯,人心不古”,遊戲本身是沒有任何錯誤的,相反,遊戲最初開發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給人們的生活增加樂趣,大多數益智類遊戲還能夠鍛鍊人們的大腦,開發智力。對於孩子們來説適當遊戲是有益無害的。
但是一旦玩遊戲超過了正常的時間就會導致孩子們疲勞,甚至在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總而言之,孩子們缺乏自我的控制能力,容易被形形色色的遊戲吸引注意力,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可是孩子的家長對於孩子沉迷遊戲卻幾乎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於遊戲身上,往往沒有注意到在孩子沉迷遊戲這一塊更需要家長的矯正。
如上所述,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家長有必要監督。於遊戲痴迷的最大受害者是孩子,而應該承擔錯誤的是父母。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粗魯的方式往往適得其反。科學指導是教育的關鍵。這個遊戲不是萬惡之虎,也不應該讓家長談論它。正確的方法是告訴孩子們遊戲的本質是什麼,以及如何正確地面對它。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關鍵,孩子小往往沒有足夠的獨立思維去樹立自己的人聲價值觀念,這就需要家長去循循善誘,讓孩子自發地把遊戲當作娛樂的工具而不是被遊戲所奴役,其次是家長需要以身作則。很多家長甚至自己都沒有樹立好的榜樣,在孩子面前沉迷遊戲,試問這樣的家長怎麼能夠教育出不沉迷遊戲的孩子呢?
所以家長教育孩子是任重而道遠的,切不可操之過急。一些家長在看到孩子沉迷遊戲之後甚至以棍棒相加美名其曰“棍棒底下出孝子”,實則給孩子不僅造成了肉體上的傷害,更是造成了心理上的創傷。
當然,話説回來,也不是所有的遊戲都是健康綠色的,還有很多遊戲也會充斥着血腥和暴力,這無疑會極大的影響孩子們的心智成長。孩子可以玩遊戲,但是孩子所玩的遊戲一定是家長所知曉的、健康的、綠色的,就這一點而言需要社會上廣泛的監督。對於不健康遊戲絕不姑息,給孩子營造一個綠色健康的遊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