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加快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新技術的應用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其中直播電商的表現尤為亮眼,成為備受矚目的新商業形態,今年有望形成萬億級大市場,在滿足居民需求、釋放新消費潛力、服務於“雙循環”戰略方面大有可為。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防控措施拉遠了賣家與買家的物理距離,網購成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主要購物方式。這也迫使企業管理者調整其優先事項,重新考慮客户想要什麼樣的商品,以及如何把商品送到他們手上。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危機往往伴隨着機遇。畢馬威的一項全球調查發現,疫情大流行為許多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在接受調查的全球企業CEO中,約75%的人表示,疫情加速了無縫數字化客户體驗的創建,其中約22%的人表示,進展“大大加快,比預期提前了好幾年”。
在中國,這個趨勢更加明顯。約55%的中國CEO認為,疫情大幅加快了公司向數字化運營的轉型,這一比例遠高於全球30%的平均水平。
//新增長//
中國確立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中國來説,進一步發展消費,以建立一個龐大的國內市場至關重要。目前,中國家庭消費佔GDP的比重不到40%,遠低於58%的全球平均水平。科技已經改變了我們工作、生活、學習和購物的方式,這有助於釋放新的消費潛力,滿足以往未能被滿足的需求。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科技是做大做強國內市場和促進中國“雙循環”戰略發展的重要槓桿,數字轉型已經影響到各個行業。例如,互聯網醫療保健正在迅速發展,人們對在線問診、遠程治療和網上購藥等電子化醫療手段的應用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快速增長的在線產品和服務需求也加快了整個供應鏈的整合和協作。新型的C2B (Customer to Business, 即消費者到企業) 和定製生產模式對供應商提出了新要求,迫使他們升級生產系統,努力實現智能製造。
與此同時,數字技術也催生了許多新的消費模式,其中,將網絡直播與傳統電子商務相結合的“直播帶貨”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在中國,這種模式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左右,當時一些網絡達人在社交平台上向他們的粉絲分享商品信息,給出購買建議。但人們普遍認為,2016年是“直播帶貨元年”,當時淘寶、京東等一些主要在線購物平台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直播電商部門。
自那時起,直播電商業務成長迅速,但要説爆發式增長,還得説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由於人們不得不呆在家中,“直播帶貨”真正迎來了蓬勃發展。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觀看量超過500億次。也就是説,平均每天直播次數超過5萬場,平均不到兩秒鐘即有一名主播開始新一場“帶貨”。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新體驗//
畢馬威與阿里研究院近期進行了一項聯合研究,試圖更多地瞭解這一新興商業模式:它與傳統電子商務有何不同?它的增長潛力如何?它對經濟社會將帶來何種影響?我們有如下發現:
首先,直播電商正迅速從少數主播和特定產品類別,如服裝、美容和化妝品,擴展到更加多樣化的主播和產品羣。這一趨勢可以用4個A來概括:Anyone(任何人)、Anything(任何商品)、Anywhere(任何地點)和Anytime(任何時間)。這些要素的變化導致了整個購物行為過程發生改變。例如,許多農民已經開始在網購平台利用直播的形式向消費者推銷農產品。自2019年以來,淘寶直播上的農村直播已經超過160萬場,農產品銷售額超60億元。
圖片來源:新華社
其次,主播在其中扮演着關鍵角色。他們向粉絲和觀眾推薦產品,講解產品的特點和用途。由於他們往往手中握有大量訂單,因此可以與上游供應商砍價,並將部分差價讓利於消費者。許多“頭部”主播甚至建立了自己的供應鏈和生產網絡,以進一步降低成本。主播與其粉絲之間的信任是直播電商的一個基本特徵,可以降低消費者的選擇和比價成本,增加消費。
最後,它提供了一種新的購物體驗。在傳統的電商環境中,消費者只能依靠圖片和文字描述來了解他們感興趣的產品,而“直播帶貨”則通過視頻直播帶來了更為豐富的購物體驗,讓消費者對商品產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此外,消費者還可以與主播實時溝通諮詢,尋求建議。
據估計,中國直播電商的市場規模已經從2017年的370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340億元,兩年內增長了十倍多。預計今年這一數字將突破萬億元大關,佔電子商務銷售總額的8.6%。我們在研究期間也進行了問卷調查,大多數公司也都持類似觀點。超過70%的公司表示,直播電商提高了他們的銷售額;約66%的公司表示,直播有助於吸引新客户;近50%的公司認為直播電商業務明年將繼續快速增長。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 本文原標題為 "Life streams"
責編 | 劉夏
編輯 | 張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