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對華為5G在應用方面做出了限制,但留出了半年的簽約寬限期,並要求華為設備晚到2027年才下線。而不久之前,也有消息稱華為將不能獲得ARM未來的新架構授權,但華為已經獲得V8的永久授權。
電子信息領域,中國和英國之間,過去百年之間,有着不少交集。有理由相信,中國和英國未來也勢必將長期合作。
百多年前,大上海緊追世界“德律風”潮流
作者戴輝參觀貝爾實驗室展示的第一個電話
1877年10月16日,清朝駐英國第一任公使郭嵩燾,應邀參觀倫敦一家工廠並試用電話。不久,上海輪船招商局為保持與碼頭的聯繫,從國外買回一台磁石電話,拉起從外灘到十六鋪碼頭的電話線,這是中國最早投入使用的電話,上海人稱其為“德律風”。1881年,英商瑞計洋行在上海租界內開辦華洋德律風公司。緊跟世界最新科技,西風東漸,中國起步一點也不晚。1937年,日軍入侵南京時,拯救了眾多生命的拉貝先生是德國西門子派來中國的,他也賣過電話交換機。
從我記事開始,在電影裏常看到老式電話機。去年去上海電影製片廠博物館參觀,看到了民國年代拍電影時用的壁掛式電話。
1979年,有位偉人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1983年11月28日,由當時深圳市郵電局以深圳電信發展公司名義與英國大東電報局合資創立深大電話有限公司,學習引進西方經驗。1997年我來深圳後,還去南山區深大電話去辦過電話業務,就在海王大廈對面。
1987年,中國廣東開始建設模擬移動通信網絡。這個技術是摩托羅拉和美國的貝爾實驗室推動的,但全球有很多制式。廣東採用了TACS,方便香港的大哥大用户過來漫遊。
1994年,中國廣東大規模建設2G網絡,採用的是香港已經普遍採用的歐洲GSM制式。1998年,我擁有了第一個手機。
歐洲的GSM制式正是因為獲得了中國巨大的市場和產業力量加持,最終才得以完勝北美的CDMA制式。歐洲與中國,也從此開始了戰略合作,直到今天的5G。
百年馬可尼公司的衰落,卻成了華為在英國業務大發展的起點
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18線小縣城收購了馬可尼的主要業務。
我在2008-2010年期間在郭平領導的企業發展部參與對摩托羅拉和北電資產收購的時候,聽當時參與馬可尼資產收購的同事回憶往事。當時華為團隊去了馬可尼在英國的DATA ROOM進行盡職調查,不允許拍照和複印,能手抄一些數據。但由於看到的市場數據不多,加之當時華為對歐洲市場瞭解得也不深,所以沒有能報出特別高的價格,但華為的興趣是非常濃厚的。
2007年開始的全球金融風暴對愛立信等西方電信設備商也有很大的影響。愛立信收購的馬可尼的光與固網核心網業務沒有做起來,愛家始終還是一家以無線通信為主的公司。華為、中興、烽火等在光領域羣體突破,思科則從數通成功殺入光通信。世事難料。
值得插入説明的是光傳輸的發明,並不亞於無線通信。中國出生的英籍華人物理家高錕於1960年進入美國ITT設於英國的歐洲中央研究機構-標準電信實驗有限公司,在那裏工作了十年。1966年,高錕發表了一篇題為《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的論文,開創性地提出光導纖維在通信上應用的基本原理,描述了長程及高信息量光通信所需絕緣性纖維的結構和材料特性。光通信時代就此開啓。
2009年,愛立信關閉了在英國Coventry考文垂的研發部門,有文章以“And so another chapter in the UK’s telecoms history closes.”為結尾慨嘆英國電信產業的沒落。
英國政府本希望引入愛立信後,能恢復電信榮光。但其在英國的大裁員令英國政府非常地失望,但這也埋下了英國和華為戰略合作,再重新振興英國電信產業的引子。
華為在英國巨大投入,開啓英國電信產業新徵程
“巨大中華”在數字程控交換機羣體突破,英國的媒體很早就注意到了。1998年6月25日,英國著名刊物《經濟學人》,以及總部在英國的跨國運營商沃達豐都取得了大突破。2000年IT泡沫破滅與2007年兩次金融危機使得西方設備商集體疲軟,華為也藉此機會強行“登陸”歐洲。
2005年,英國電信搞了一個名叫“21CN”的下一代網絡建設計劃。2005年底開始,英國電信開始了相關採購計劃。華為的光傳輸進入,愛立信則是服務最為核心的“核心網下一代網絡”。英國電信作為英聯邦國家的學術帶頭人,對全部英聯邦國家都有重大的影響,華為光傳輸也因此進入了不少國家,光傳輸因為家庭寬帶的發展而迅速發展。不過,我聽説愛立信中標的核心網因為要求的定製過多,愛立信交付得很不容易,華為暗自慶幸沒有入坑。
BT每幾年就要來華為進行合規檢查。2013年的檢查項目中包含自身園區的能效,由我進行彙報。我當時在企業業務搞物聯網,賣到華為基建部門,對每棟樓宇的能源消耗進行自動檢測。我説到一些老房子缺乏表計,要進行重新的部署。BT專家問“老房子”的歷史是多少年,我説大概20年。結果他們大笑了起來,説在英國的建築沒有幾百年歷史都不敢稱“老”。
隨着固定電話的迅速式微並讓位給移動通信,源自英國的跨國運營商沃達豐爽得飛起,其在歐洲就相當於中國移動在中國的龍頭地位。沃達豐總部在英國,但其技術總部設立在萊茵河畔的德國杜塞爾多夫,華為西歐總部設在杜塞就與沃達豐有關,我曾遠遠瞅過沃達豐大樓,在這裏與華為有聯合創新中心。彭博擔任沃達豐系統部負責人,數據卡賣得大火,這也是郭平做為華為手機公司董事長為之得意的第一個爆品。沃達豐在西班牙大量採用了華為的3G分佈式基站,這是華為3G在歐洲第一次成功登陸,之前則被”趕回大海”。沃達豐與華為頭腦風暴出來的”single RAN“成為了行業標準。
2010年開始全球進入4G時代,華為在英國三家主要移動運營商的4G也逐步達到了較大的份額。地鐵裏也覆蓋了信號,乘客們也都盯着手機看了。
2010年開始,華為在英國開始了“甜蜜期”。
2012年9月11日,英國首相卡梅倫會見了華為公司CEO任正非。任正非隨後宣佈了在英國的巨大投資計劃。
2013年10月16日,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為首得英國商業訪問團來了華為,並與華為CEO任正非舉行會談。
記得那天,華為坂田研發區的天空上,懸停了一架直升飛機,轟隆隆作響。我也正在F1大樓那裏接待客户,敏感地意料到:有大人物來了!
華為在英國收購了多家科技公司,並獲得了媒體的廣泛注意,英國政府則對華為的收購大開綠燈,和美國的政策大不相同。2012年,華為收購了英國集成光子研究中心CIP Technologies。2014年,華為收購了位於劍橋的芯片開發廠商Neul。2015年,華為收購了位於愛爾蘭的軟件開發公司Amartus,其高層和產品員工都加入了華為英國公司。一方面,華為的光電芯片進入了嶄新的台階,另外一方面,通過收購Neul,華為也得以在物聯網NB-IoT技術方面獲得了進步。
收購+本地招聘雙管齊下,2012年以及2015年在英國建立了三個研發中心,分別位於布里斯托爾、劍橋和伊普斯威奇,有了數千名員工,70%以上的員工是英國本地的員工。
2018年7月,負責監督華為設備安全的英國監督委員會發布了一份緊急報告,提出了華為產品的安全隱患。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點出了他們對於華為軟件工程的的兩大擔憂:一個是源代碼為何會造成系統在不同環境下出現不同表現方式;第二個與第三方組件的管理有關,這些組件被指“沒有得到充分控制”。
2018年底,華為迅速響應了英國方面的擔憂,並計劃大幅調整其全球軟件系統,投入至少20億美元改變軟件構建方式,而不是僅僅作出一次性調整和使用變通方法來回應企業和政府的具體要求。華為的這一調整將持續下去,直到所有安全擔憂得到緩解。2019年1月,任正非發出了公開信《全面提升軟件工程能力與實踐,打造可信的高質量產品》,信中強調從基礎代碼做起,全面提升華為軟件工程能力和實踐,其中提到一些重要舉措,包括編碼質量、架構設計、重構、安全、流程和考核等,文內提出:我們要把可信作為第一優先級,放在功能、特性和進度之上。
2020年6月25日,華為表示,在英格蘭投資10億英鎊的研發中心已經獲得規劃許可,將從事光電技術的研究。
正是英國的開放,華為得以開啓了英國電信產業的新篇章,是:another chapter in the UK’s telecoms history!
剛看到新聞,儘管英國對華為的5G進行了限制,華為依然在持續投入,顯然是希冀未來有關係改善的可能。
英國是個大島國,吸引了不少日本的企業來設立研發部門。這也使得英國對吸引東亞的企業比較感興趣。還有一家知名的中國電信設備公司在英國通過收購做大。
那就是2017年5月,海能達收購了從事應急通信的英國賽普樂集團及其下屬公司TELTRONIC,海能達又新增兩家分別位於英國和西班牙的創新中心,並創下了中國上市公司收購英國上市公司的先例。2019年,海能達受到了應急通信巨頭摩托羅拉的起訴索賠7.5億美元,但海能達2020年的業務還是在正常運行,未來雙方和解的概率較高,海能達也幾乎不可能破產。
招商引資模式,不僅是在中國各地園區盛行。加拿大、法國等國政府也玩得提溜轉。西方國家其實也都在積極爭取中國電信企業的投資。
北電2009年衰落。華為、愛立信、諾基亞都在加拿大渥太華設立了研究所,延攬人才開展5G技術的研究,一起完成5G標準,渥太華重塑輝煌。華為5G首席科學家童文的主場就是渥太華。
圖靈提出計算機概念造出解密機,ARM和中國製造融合獲得巨大成功
艾倫·圖靈被稱為“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之父”。他和我一樣,都跑過馬拉松。
艾倫·圖靈於1936年提出的一種將人的計算行為抽象掉的數學邏輯機,為現代計算機邏輯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礎。
二次大戰期間,艾倫·圖靈帶領設計的炸彈機Bomba,運用一連串的電子邏輯演繹裝置找出可能是德國恩尼格瑪密碼機的密碼。這本質上是一種專用計算機。
很可惜的是,二戰後,所有的技術都被封存,沒有轉化為通用計算機。好萊塢大片《模仿遊戲》中,就展現了二戰之後要求圖靈團隊銷燬所有設備和資料的畫面,當作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美國在二戰之中,並沒有研究出這麼牛的機器,在計算機的發展中,是一度落後於英國的。
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眾所周知的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誕生。1946年,英國劍橋大學數學實驗室的莫里斯·威爾克斯教授和他的團隊受馮·諾伊曼的FirstDraft of a Report on the EDVAC的啓發,以EDVAC為藍本,設計和建造EDSAC,1949年5月6日正式運行,是世界上第一台實際運行的存儲程序式電子計算機。
因為“出櫃”被英國法律制裁,圖靈不得不咬了一口毒蘋果結束了其睿智的一生。儘管蘋果否認其LOGO與此有關,但是大家相信天才喬布斯內心深處就是為了紀念圖靈。
英國最終失去了成為全球計算機先行者的寶貴機遇,成就了美國的計算機霸主地位。
冷戰要求美國總統杜魯門投入大量資金,以保持優勢地位。IBM就是在冷戰中快速成長為世界計算機巨頭。
痛定思痛。英國一直在計算機上努力,苦熬數十年,在智能手機時代終於翻盤。而這,與中國就大有關係了。
圖靈是在劍橋大學畢業的,劍橋這幫人也一直在努力。ARM公司就在劍橋小鎮,ARM是Acorn/Advanced RISC Machine的縮寫,意思為高級精簡指令集機器。ARM 的商業模式是:開發此架構並授權其他公司使用,以供他們開發芯片。
研究科技歷史的老兵戴輝也去劍橋大學計算機實驗室進行了友好交流,還得到了一本贈書。
作者戴輝拍攝於劍橋大學計算機實驗室
INTEL推行的CISC以壓倒性優勢在個人電腦和服務器上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RISC在美國潰不成軍。
喬布斯重返蘋果後,擬推出重新定義的智能手機。蘋果最初希望使用Intel內置的XScale芯片為iPhone提供算力。Intel當時的首席執行官保羅·歐德寧起初拒絕了蘋果,擔心蘋果手機項目不能取得足夠的成功以回報Intel的投資。無可奈何,喬布斯不得不採用英國的ARM架構授權,還想了不少辦法而做出了芯片。
這引起了連鎖反應,GOOGLE的安卓,以及平板電腦,業界也是基於ARM架構的CPU。
2007年誕生的蘋果手機,是在深圳龍華富士康生產的,美國創造+中國製造,取得輝煌。我經常看見長長的人流從馬蹄山村走向富士康“朝陽門”。
加拿大的黑莓智能機在2001年911之後曾紅得發紫,堅持一切供應鏈都在北美,輸給了蘋果。
從此之後,中國的智能手機產業也迅速發展,藉助ARM+安卓,迅速發展,成就了華為、小米、OPPO、vivo、傳音等國際手機品牌。中興手機正借5G歸來。北美常看到摩托羅拉、阿爾卡特等品牌。日本的消費電子則遺憾地團滅了,我前段時間從牀底下翻出了佳能單反與JVC錄像機,都起黴了居然還能啓動,質量確實好。
中國的ARM芯片因為平板電腦和手機也爆發了,如全志與瑞芯微,展鋭與麒麟等。華為手機麒麟芯片裏,最先推出的K3V1,AP使用的是TI的CPU,並非基於ARM架構。從K3V2開始,CPU採用了ARM架構,不過GPU採用的是另外一個廠家的。之後的手機芯片,無論CPU和GPU都是用ARM的。英國還有一家IMAGINATION的GPU,最近和蘋果重新合作。
ARM也從此與中國有了各種扯不清理還亂的關係。移動終端大功告成,ARM又想突破進入服務器CPU領域和物聯網領域。
高通和MARVELL都圖謀過基於ARM的服務器CPU市場,但是都在INTEL的成熟生態下,鎩羽而歸。
藉助雲計算將應用、OS、CPU解耦的契機,基於ARM的服務器生態在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發展。
華為推出的鯤鵬服務器CPU,就是基於ARM架構。飛騰服務器CPU也是基於ARM。
2018年夏天,研究科技歷史的老兵戴輝去過ARM總部,大門口1米9的保安聽我來意後打發了我一本產品説明書。
彼時,歲月靜好,壓根沒有意料到中美貿易摩擦這樣大的風波。
2019年5月,ARM第一次可能斷供。2020年5月,第二次。
華為已經獲得了ARM V8架構的永久授權,V9架構是否能獲得看來有不確定性。如果無法獲得,華為將不得不自研CPU架構。
期待未來
特斯拉的股票暴漲得簡直讓我們懷疑人生!目前為3000多億美元,兩倍於豐田汽車的市值。
上海臨港的特斯拉工廠投產,中國製造+中國市場,是特斯拉這次股價飆起的最大原因。這是蘋果模式之後的新的成功。感覺美國的產業界也很難與中國完全切割。
同樣,英國和中國之間也難以割捨。
剛看到新聞,在英國限制華為獲得未來的ARM架構授權,並限制華為參與英國5G項目之後,華為依然持續在投入,只是節奏暫時可能放緩一些,華為有誠意的姿態也將有助於改變形勢。
猝然出現的新冠,攪動着世界。世事難料,誰知道明年又發生什麼呢?我們期待未來英國和中國能消弭摩擦,繼續長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