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曾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去送快遞送外賣,卻不願意進入工廠做工,如此下去製造業還會有未來嗎?曹德旺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美國活生生的例子就擺在那裏,而現在的我們正在一點一點邁向美國當時的坑裏。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米國開始了去製造業的進程,很多代工製造企業全被米國趕了出去,但是很快美國就認識到自己大錯特錯,08年的一場金融危機,讓美國損失慘重,美國明白了製造業的重要性,於是米國開始回遷製造業,但是失去的東西,想再拿回來太難了。
中國以前是出口大國,“中國製造”更是印在了全世界的商品上,但是現在我們慢慢的也開始依賴進口,芯片斷供後的境遇難道還不夠説明問題嗎。的確,製造業需要升級,我們需要高端製造業的支持,但是這不意味着我們可以放棄低端製造業,現在越來越多的外企選擇搬離中國的工廠,轉向東南亞地區,而造成這一步的關鍵就是因為我們勞動成本的增加。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寧願風吹日曬也不願進工廠上班?因為相比於工廠的死板,跑快遞更自由,更靈活,不過更重要的是薪資,工廠的工資是固定的,你幹多幹少差不了多少,工資不漲但是加班不停,而快遞產業就不一樣了,薪資多少看你自己付出了多少,這是成正比的,兩者相比,你選擇哪個?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重視起來,千萬別走老美的老路。
很多時候都覺得可笑,當富士康、三星、阿迪、耐克紛紛從大陸撤資,並轉投越南、印度、墨西哥這些人工消費水平低的國家,其目的是為了獲得更低廉的勞動力,然而就拿富士康來説,跟隨蘋果的腳步來到印度以後,卻發現水土不服,當地的工人不願意加班趕進度,遠遠沒有大陸的工人好用,現在的老郭也想明白了,又想回青島建廠。
其實外資商們都不傻,去國外建廠,即使能拿到補貼,沒有當地市場滋補他們,終歸是運營不下去。就拿蘋果手機來説,銷量僅僅靠印度當地消費者能撐起來?歸根到底還是廣大的中國市場,看來中國製造仍然是世界工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