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説:張文宏參加 “AI(愛)·智見未來”對話環節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
“今天有很多專家在這裏,但是可能我是唯一一個用户。”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雲端峯會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AI(愛)·智見未來”對話環節中這樣開場。“大家現在對人工智能寄予了極大的期望,但是從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到現在為止,我感覺它僅僅是個起點。”張文宏對此次AI在抗疫中的表現提出了一個希望和一份表揚,也潑了一盆冷水。
“一開始,我們全部是用人工的。”張文宏指的是,當上海援鄂醫療隊馳援武漢時,大家希望人工智能已經遍佈全國,瞭解醫務人員缺什麼,知道“疫”線什麼物資需要迅速調配。“我們最希望一到病房,所有的物資已經在那裏了。”張文宏回憶,“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最開始的時候(物資)是從上海一輛車一輛車運過去的。物資最匱乏的時候,我們直接通過直升機投遞。”後來,大家意識到人工智能具有非常強大的物資調配能力,也漸漸開始發揮作用。“您建議從現在開始建立好智能調配醫療資源的系統,是這個意思嗎?”對話環節主持人、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發問。這個提議得到了張文宏肯定的回答。
“有國外企業老總問我,上海真的沒有(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人了?”張文宏説,“我讓他拍了張現場圖發到朋友圈給大家看一下。如果上海有(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人,今天開會的場景就不是這個樣子了。”無論是在武漢還是上海,當社區封閉以後,人工智能在智能化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社區都關閉以後,整個城市怎麼運行、市民怎麼生活,又怎麼維持一到兩個月時間,有大量的事情需要人工智能去做。”張文宏為AI點贊。
不過,張文宏也適時為人工智能在公共衞生領域的發展潑了一盆冷水。“我非常遺憾地告訴大家,這次中國疫情的控制是靠傳統的智慧和城市管理來實現的。”張文宏嚴肅地説。人工智能雖然迅速跟上,病毒序列的檢測、藥物靶標的發現……事實上,現在研發的所有藥物都是為未來而造。“我們反思,這次疫情以後,將來我們的人工智能可以如何改善?”張文宏説,這其中就包括加快預警速度的現實需要。“這就有幾個網絡數據的問題:一是公共衞生的數據,另一個是真實世界的數據,真實世界的數據就是醫療機構領域的數據,它能加快嗎?醫療機構領域的數據都是散的。”
張文宏説,作為醫生,他很不願意被大數據替代,也不願意擁有大數據後,有人把X光數據一輸入就能開出處方。“我非常期盼線下數據和線上融合,然後預警,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我要感謝張醫生。你以一個醫生的真誠和坦率,給我們提了個醒。”主持人朱民總結,“雖然疫情中人工智能發揮了很大作用,按我們根本還是用傳統的方法和政府管理的辦法解決問題。人工智能才剛剛開始。”
“但是在預見未來的時候,人工智能可能會有很大的作用。”張文宏補充。這其中的核心,則是要打破數據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