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政府考慮5月恢復全國黃區 力爭9月達到羣體免疫
【歐洲時報塵爍編譯報道】連日來,意各地都在暴發不同程度的抗議活動,政府也試圖在“開放派”和“謹慎派”間保持平衡。目前,意大利已更新了疫苗接種計劃,首批強生疫苗也於13日到貨。 12日,來自全意各地近千人在羅馬總理府附近舉行名為“Ioapro”(我要開門)的餐飲業抗議活動。抗議者們要求總理府對重啓日期給出明確答覆。
5月或開放晚餐服務縮短宵禁
綜合《晚郵報》、安莎社、Fanpage網站報道,12日的抗議活動在雨中持續數小時之久,期間還出現了一些暴力行為。夜間,抗議活動代表在與副國務秘書進行會議後透露,德拉吉政府已計劃自4月20日起開放。但抗議組織方對政府的回覆仍不滿意,表示將繼續施壓。13日,羅馬、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熱那亞等20多座城市繼續暴發不同程度的抗議示威活動。目前,德拉吉政府正在研究如何將疫苗接種參數加入開放審核之中。可以肯定的是,在確保老年人和脆弱羣體的安全前,不會有真正的開放。此外,政府正制定詳細條例以確保餐飲業、電影院、音樂廳、健身房、市集等率先開放,並考慮於5月在全國範圍恢復“黃區”,允許餐飲開放晚餐服務,同時將宵禁起始時間推遲至午夜0時。
實際上,早日重啓一直是德拉吉政府的目標,但必須是在安全有所保障的情況下。不過,由於內閣中有不同聲音,政府目前仍未明確開放時期。內閣支持儘早開放的一方希望自4月20日重啓,6月2日(國慶日)完全開放;而謹慎一方則希望能保持管控至5月,並在6月底前逐步開放。
而就在餐飲業不斷抗議的同時,意醫生工會13日發出警告:全國醫院系統仍在超負荷運轉,現在不是放松管制的時候。“重症監護病牀和新冠病房佔用率仍遠超安全閾值,死亡率也高居不下。”醫生工會稱,政客們需要傾聽醫務人員的呼聲,“如果無法找到解決衞生危機的長期方案,就不可能有經濟復甦或恢復正常社會運轉。”
與此同時,歐洲地區因新冠致死病例總數已突破100萬例。世衞組織衞生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瑪麗亞·範凱爾克霍弗(Maria Van Kerkhove)12日警告稱,全球疫情正呈指數級增長趨勢。她指出,上週全球新增病例超過440萬例,而一年前全球每週新增病例數量約為50萬例。
強生疫苗同樣出現不良反應
意藥管局13日表示,只要疫苗供貨及時,意大利在9月即可達到羣體免疫。新冠疫情緊急事務專員菲利奧洛也剛剛更新了意大利疫苗接種計劃。4月15日至22日,意大利將有420萬劑疫苗分配至各地。除輝瑞、莫德納、阿斯利康疫苗外,首批18.4萬劑強生疫苗13日也運抵意大利。但就在意大利收到第一批強生疫苗的這天,澳大利亞和美國卻對該疫苗亮起“紅燈”。繼阿斯利康疫苗的“罕見血栓”問題後,同屬腺病毒載體疫苗的強生疫苗也面臨着同樣問題。
13日,澳大利亞政府宣佈決定不採購強生疫苗,該國衞生部稱目前不打算再購買任何腺病毒載體疫苗;同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美國疾控中心(CDC)共同發佈聲明稱,出於謹慎建議暫停接種強生疫苗。據報道,美國已注射近700萬劑強生疫苗,其中6名18至48歲女性在接種疫苗後2周內出現涉及血栓的罕見疾病,其中一人死亡,一人病危。在美國宣佈叫停疫苗後,強生公司13日發佈聲明稱,目前罕見血栓症狀與疫苗之間還沒有明確的聯繫。同時還宣佈推遲向歐盟供應新冠疫苗。
意衞生部及藥管局13日也召開緊急會議,對美國暫停強生疫苗情況進行評估。但意區域事務部長蓋米尼(Mariastella Gelmini)表示:“不用恐慌,類似情況我們已經在阿斯利康疫苗上看到過了。強生疫苗的病例數比阿斯利康低,而且也不是説疫苗不安全,不接種疫苗其實才更危險。”
專家:接種前須先檢查有無“回血”
事實上,意大利即將“上線”的藥房接種計劃,使用的正是強生疫苗。據報道,強生疫苗可在普通冰箱裏儲存3個月,冷鏈運輸更方便,這也為藥店和疫苗接種中心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因此,藥房接種計劃原本應讓民眾的接種過程變得更加簡單便捷,但眼下這一計劃恐因強生疫苗的安全問題而變得複雜起來。
與阿斯利阿康疫苗相同,強生疫苗採用的也是腺病毒載體技術,工作原理是:使用經過改造後無害的腺病毒作為載體,裝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製成腺病毒載體疫苗,刺激人體產生抗體。優點是安全、高效、引發的不良反應少。
而與阿斯利康疫苗相比,強生疫苗“更勝一籌”的是:它是一款單針疫苗,只需注射一劑即可獲得對新冠病毒的保護力。但專家也指出,單針腺病毒載體疫苗誘導的免疫反應強度一般弱於兩針疫苗,因此,這類單針疫苗在預防早期的流行病毒時沒問題,但面對突變病毒時,保護效率大多會下降。
儘管歐洲藥管局已承認血栓是阿斯利康疫苗“罕見”不良反應,但醫學界目前尚不清楚,為何沒有特別健康問題的接種者會在打疫苗後形成這種非典型血栓。
法國《費加羅報》此前報道稱,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教授安德烈·格雷納切(AndreasGreinacher)的研究團隊認為,這或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出於未知原因,一些人會在接種疫苗後產生抗血小板抗體,這一方面會導致血小板聚集,另一方面這些抗體與血小板結合,使致敏的血小板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被吞噬破壞而導致血小板減少。這就解釋了病人為何會同時出現靜脈血栓和血小板減少症。這與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症(HIT)伴血栓形成非常類似。
除德國教授團隊的這一解釋外,部分法國研究人員近日指出:形成血栓可能是疫苗位置打錯了。法國腫瘤免疫學專家埃裏克·比利(EricBilly)和肺科專家科林·德帕涅(Corinne Depagne)近日稱,新冠疫苗均為肌肉注射,接種疫苗後形成血栓可能是因為疫苗沒有被注射進肌肉組織內,而是被錯打進血管後產生的不良反應。
《法蘭西西部報》專家指出,疫苗中的S蛋白重組腺病毒一旦被誤注射進血管,就會產生迅速進入血液循環,導致人體出現“過於劇烈的免疫反應,增加血栓風險”。因此可以説,這是腺病毒載體疫苗“特有的”不良反應。
而輝瑞和莫德納疫苗是將mRNA注入人體,利用人體細胞在人體內合成S蛋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因此不會有這種風險。
專家強調,為避免將疫苗注射進血管,醫護人員在注藥前應檢查是否“回血”:在進針後、注射藥液前,必須抽動注射器活塞,檢查有無回血,像疫苗這種肌肉注射若有回血,則説明刺中了血管,此時須拔出針頭重新進針,不可將藥液注入血管內,否則可能導致用藥方法改變,甚至會造成接種者藥物不良反應或藥物中毒。
(編輯:白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