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索尼、Kioxia已向美申請繼續供貨華為
【文/觀察者網 龍玥】美國針對華為的芯片升級禁令生效不到一個月,多家被迫“斷供”華為的日企已經坐不住了。索尼、東芝的關聯公司鎧俠(Kioxia)已相繼向美國提出申請以繼續供貨華為。
據《日經新聞》10月4日報道,這兩家日企都在尋求美國商務部的許可與批准,為華為供貨,但截至3日,這些申請仍然沒有獲批的跡象。
報道稱,華為是這兩家公司的關鍵客户,如果得不到美國的許可,索尼和鎧俠的盈利都將面臨風險。
這兩家公司為5G設備等產品提供組件,這些組件將被捲入這場風波當中。具體來説,這會影響索尼公司圖像傳感器以及鎧俠公司閃存芯片的銷售。
報道截圖:索尼、鎧俠尋求美國許可,以繞過華為禁令
索尼在手機圖像傳感器領域,市場佔有率排名世界第一。據估計,索尼約1萬億日元(約合95億美元)的銷售額中,華為就約佔了五分之一。這讓華為成為繼蘋果之後,索尼圖像傳感器的第二大買家。
索尼曾於8月預測,在截至2021年3月的財年裏,該公司圖像傳感器業務的營業利潤將下滑45%,至1300億日元。報道稱,儘管該公司將利潤下滑歸咎於新冠大流行期間,智能手機銷量的下降,但分析師表示,由於美國對華為的打擊升級,索尼圖像傳感器的盈利前景將進一步縮窄。
鎧俠則是全球主要閃存芯片生產商,也是華為的供應商。鎧俠曾是日本東芝公司的一部分,而後被剝離,該公司原名是東芝記憶體(Toshiba Memory)。
智能手機內存芯片業務約佔鎧俠公司銷售額的40%,而華為佔有該業務的一部分銷售額。報道稱,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對鎧俠公司也造成了打擊。鎧俠控股公司本來原定於10月6日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但由於中美局勢,該公司推遲了IPO計劃。
英國研究公司Omdia董事南川明(Akira Minamikawa)指出,日本、中國台灣、韓國的企業每年向華為供應的零部件總額約為264億美元,如果華為的供應鏈受到干擾,這些企業的這一業務將陷入僵局。
因不滿美國禁令,在索尼、東芝之前已有多家企業向美國提出申請,以供貨華為。據第一財經9月報道,台積電、高通、聯發科、三星、SK海力士等公司曾在禁令生效前提交過申請,但這些公司尚未獲得相關許可證。中芯國際則曾在禁令生效當天宣佈,已按相關規定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值得一提的是,9月21日,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英特爾方面證實,已經獲得向華為供貨許可。
9月15日,美國商務部針對華為及其子公司的芯片升級禁令正式生效。使用美國的製造設備、技術開發生產的半導體產品,如果沒有美國許可,均不得供貨華為。從15日起,台積電、高通、聯發科、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公司也正式“斷供”華為。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一禁令將使華為的高端手機業務受到衝擊,並擔憂華為芯片存貨。但另一方面,有消息顯示,華為內部已將開始調整,強調國產化與自力更生,從軟件方面打響突圍戰。華為研究專家、《華為國際化》作者周錫冰表示,華為已經和歐洲、日本以及中國本土半導體企業開展合作,預計樂觀情況1至2年內可完成搭建“去美化”產業鏈,突破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