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底發現3公里厚鹽層,500萬年前,是誰“抽乾”了地中海?

在人類歷史上,有兩次想要利用“抽水”來改造海洋的重大設想。

第一次出自前蘇聯。他們計劃在白令海峽建造大壩,阻斷北冰洋和太平洋的交,然後利用大型水泵將北冰洋表層含鹽量較低的海水抽走,使北冰洋的整體鹽度提升,最終在墨西哥灣暖流的作用下將北冰洋融化,疏通北極航道。

第二個出自德國建築師赫爾曼·索格爾。他計劃在地中海的直布羅陀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和蘇伊士運河修建大壩,切斷地中海的海水主要來源,然後任其乾涸。若干年之後,地中海沿岸會形成大片的新陸地,供歐洲人使用,這些陸地位於海平面以下,這意味着周邊的幾座大壩還可以修建水電站發電,一舉兩得。

地中海底發現3公里厚鹽層,500萬年前,是誰“抽乾”了地中海?

可是,設想畢竟只是設想,這兩個天馬行空的計劃不僅需要耗費鉅額的資金,涉及國家眾多,而且可能還會對區域乃至全球生態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所以,最終這兩項工程都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

假如真的抽乾地中海,會發生什麼呢?在現在看來,這個問題似乎沒有人知道答案。

無獨有偶,在19世紀,瑞士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卡爾邁耶在意大利西西里島附近,發現了大量的動植物化石和石膏、岩鹽混合物質,包含在不同鹽度的多個沉積層當中。這一地質發現説明一個問題:地中海在古代的某一個時期曾經乾涸過。

地中海底發現3公里厚鹽層,500萬年前,是誰“抽乾”了地中海?

卡爾邁耶只是發現了一些地中海乾涸的蛛絲馬跡,具體這個乾涸的過程是怎麼樣發生的,當時還無法推測。

到了20世紀,歐洲的地質學家們又對地中海區域進行了詳盡的考察,以驗證之前卡爾邁耶的推論。最終他們發現,地中海的下方分佈着巨量的鹽層,總體積可達100萬立方公里,部分鹽層有3公里厚。

100萬立方公里的鹽是什麼概念呢?

當前地中海的海水總儲量是375萬立方公里,如果按照含鹽量3.8%來計算,地中海的海水全部曬乾,也只能析出14萬立方公里的鹽。這意味着地中海不僅乾涸過,而且還經歷了數次乾涸與補充的過程,最終才導致地層中的鹽含量超過地中海的含鹽量總和。

地中海底發現3公里厚鹽層,500萬年前,是誰“抽乾”了地中海?

地中海的前身,是古特提斯海的邊緣,十分的古老,最早形成的時間可追溯至2.3億年前,那個時候大西洋都還沒誕生呢。

可是後來由於歐亞板塊越靠越近,古特提斯海逐漸被越擠越小,最終在2000萬年前時被從中間隔開,演變成現在的地中海、黑海和印度洋。其中,地中海靠着狹窄的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通。

到了大約590萬年前時,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通道-直布羅陀海峽因為地質運動而越變越窄,最終使得直布羅陀山隆起,海峽徹底關閉。地中海喪失了大西洋的水源補給,劇烈的蒸發使得水位開始逐漸下降,墨西拿鹽度危機正式爆發。

陽光劇烈的蒸發着地中海的水分,周邊河流微弱的淡水補給完全跟不上蒸發的速度,地中海的水在數千年的時間裏迅速蒸發殆盡,在海平面以下形成了一個深達2000多米,充滿着鹽結晶的巨大盆地。

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歐洲地區和北非之間不再被海水阻隔,大量的動物和古人類穿越地中海底部荒涼的鹽灘前往對岸,北非和歐洲儼然成為了一個整體。

地中海底發現3公里厚鹽層,500萬年前,是誰“抽乾”了地中海?

現代研究利用鑽孔、地震數據和數值模擬實驗分析得出一個結論:直布羅陀海峽從徹底阻斷,到徹底打開,前後經歷了約60萬年時間。在這60萬年的時間裏,直布羅陀山東部是海拔0米的大西洋,西部卻是海拔負兩千多米的地中海盆地,水位落差極大大,承載着巨大的壓力。因為潮汐、地震等地質原因,從直布羅陀海峽崩解的小股海水曾在這60萬年的時間裏,不定時地為地中海補充過少量的海水(可能幾萬年一次),但這些不可持續的海水很快就被蒸發完了。直到約533萬年前時,直布羅陀巖山發生一次大面積斷裂,直布羅陀海峽才算得上是完全被打開。

羅陀海峽完全被打開後的洪峯,被稱為贊克爾期洪水,它也被譽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洪水。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萬頃海水從2000多米的高度奔騰而下是何等的景象?頃刻之間,大西洋的海水以每秒數億立方米的速度向乾涸的地中海傾斜,使得地中海的水位迅速上漲,每天可達數十米。越往上容積則越大,上升就越慢,地中海在大約2年的時間裏被填滿,水位和大西洋持平。

墨西拿鹽度危機和贊克爾期洪水讓人們見識到了大自然的恐怖力量,假如不是一系列的地質研究證明了這個事實,恐怕沒有人會相信如此龐大的地中海,竟然會在500萬年前輕而易舉地就被自然之力給強行“抽乾”了。不得不説,和自然之力相比,人類真的還很渺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7 字。

轉載請註明: 地中海底發現3公里厚鹽層,500萬年前,是誰“抽乾”了地中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