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DP線和HDMI線實用性對比:差距無法接受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科技

在顯卡市場,VGA和DVI已經悄悄的退出了歷史舞台,Type-C還屬於小眾,DP和HDMI已經成為了主流級顯卡的標配。對於絕大部分的用户來説,只要能正常連接並顯示就可以了,隨便哪個接口都無所謂,但對於發燒玩家來説,選DP還是HDMI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高端顯示器中配備了FreeSync、HDR、高分辨率、高刷新率(144Hz以上)等特性,選錯了接口就意味着無法發揮顯卡和顯示器的最佳表現。


DP和HDMI的出現標誌着視頻傳輸接口全面進入數字時代,之前的DVI接口雖然也是採用數字信號進行傳輸,但DVI不能承載音頻和數據流。HDMI早於DP出現,HDMI 1.0標準2002年問世,現在最新的標準是HDMI 2.1,而DP 1.0標準2006年才問世,目前最新的標準是DP 2.0。Thunderbolt(雷電)和Type-C嚴格來説是DP的一種特殊接口形式,因為它們傳輸的數字視頻信號也是通過DP協議進行視頻傳輸。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DP和HDMI接口沒有任何改變,但協議卻在不斷的演化,不同協議版本的接口傳輸能力的差異巨大。DP和HDMI標準是向下兼容的,這就意味着1.0的傳輸線現在仍然可以在最新的標準下使用,只不過顯示器、傳輸線、顯卡之間存在木桶效應,顯示能力只會偏向較低的一方。


早期的DP、HDMI標準大多使用8b、10b的比特率編碼傳輸,每8位數據在實際傳輸中需要10位的傳輸帶寬,意味着80%的帶寬可以用來傳輸數據,而多出來的冗餘用來確保信號的完整性。現在DP 2.0採用128b、132b的比特率編碼傳輸,編碼效率提升到97%,而HDMI 2.1採用16b、18b的比特率編碼傳輸,編碼效率為88.9%,所以新一代的DP比HDMI擁有更高的數據速傳輸率。顯示器屏幕上的每個像素點都有紅、綠、藍三個子像素點,通過調節子像素點的亮度、色度差等來顯示不同的顏色。無論顯卡內部是如何運算的,最終生成的數據都會轉換成用於顯示的信號,而這些以數字方式傳送的視頻數據需要一定的數據傳輸帶寬。



目前常用的是24位顏色,即每個像素點紅、綠、藍分別佔8位數據,在HDR和高色深顯示器中,每種顏色的數據佔用調高到10位數據,30位顏色可以帶來更加出色的顯示效果,一些頂級專業顯示器甚至將位深度提高到了12位或16位。隨着色深的提高,需要傳輸的數據也會變多。DP 2.0是2019年6月份發佈,但仍沒有支持它的消費級顯卡和顯示器推出,目前主流還是DP 1.4,目前的8K顯示設備主要是以電視為主,採用的是HDMI 2.1來實現8K信號傳輸,所以短期內DP 2.0產品沒有大規模鋪開,DP的傳輸性能無法與HDMI2.1媲美。但DP原生支持VRR(可變刷新率),要使用FreeSync技術(兼容G-Sync)就必須使用DP接口。


DP還可以通過MST(多流傳輸)將多個屏幕連接到單個端口,部分顯示器還支持MST進行DP串聯。HDMI是需要認證的協議標準,而DP是一項開放的協議標準,所以很多新的技術(如DSC、G-Sync、FreeSync等)會優先出現在DP上,然後才會慢慢出現在HDMI上。HDMI 2.1標準中就將可變刷新率技術加入,對FreeSync和G-Sync技術支持。對於遊戲玩家來説,N卡最佳方案還是DP連接G-Sync功能的顯示器,因為目前HDMI2.1兼容G-Sync的顯示器只有電視。而對於A卡就比較寬鬆,帶FreeSync功能的顯示器可以通過HDMI開啓。從全面性考慮,台式機連接顯示器話還是建議使用DP。


但HDMI擁有極高的普及度和兼容性,可以説是隨處可見,隨便哪個電子產品見到I。DP傳輸線限制在3米內,而HDMI最長可達15米,HDMI對於連接電視、投影儀等場景需要遠距離傳輸非常適合。制定DP標準的VESA組織主要考慮的PC領域的應用,而HDMI標準是由消費電子聯盟制定,我們可以在機頂盒、電視、投影儀、電腦等眾多消費級電子設備上看到HDMI。所以專業級、發燒級用户就會選擇DP,而對於90%以上的普通用户來説影響顯示效果的主要還是顯卡和顯示器。所以不要過度的糾結於是用DP還是HD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