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數字鴻溝卡住不少老年人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科技

現實中,很多部門已經在行動,例如有的電信運營商已經推出服務,通過大數據和登記信息來判斷來電用户的年齡,如果超過60歲就會直接接通“尊老熱線”,由人工客服來接聽。不過在採訪中記者發現,除了數字客服,在生活的很多方面,老年人還是要面對各種“智能化煩惱”。

看不清智能認證要求多

“手機銀行”算得上是最早普及的智能化應用,只要記得住賬户和密碼,很多老年人也逐漸習慣在手機上查賬户餘額、轉賬甚至購買理財。但66歲的劉阿姨,在使用手機銀行APP時卻被人臉識別這一關卡住了。 “以前用的好好地,突然加了個人臉識別,怎麼都通過不了。 ”直到劉阿姨的兒子回家,才發現要想通過人臉識別認證,需要根據軟件提示的要求去做,比如“張張嘴”、“向左右轉頭”等,可劉阿姨説,自己眼睛已經花了,屏幕離得近上面的小字根本就看不清,把屏幕舉得遠一些,又不符合認證的要求,沒想到本來方便大家使用的人臉識別認證,在很多老年人看來卻成了攔路虎。

就算過了人臉認證這一關,APP裏很多精細的UI設計也會因為視力下降,在老人眼裏糊成“一團”。有很多看似很有創意的按鈕,經常玩手機的年輕人可能一下子就明白了,但對老年人來説,就基本要靠猜。劉阿姨告訴記者,她有一次在某銀行的APP中怎麼也找不到“餘額”按鈕,最後還是兒子幫忙,才發現被設計成了“存錢罐”的樣子,“餘額”兩個字在底下特別小。還有很多APP為了更簡潔,會設置隱藏菜單,用户需要點擊“更多”按鈕才會全部呈現。劉阿姨説上次她準備用手機交電費,突然發現“繳費”按鈕不見了,還是兒子在“更多”選項下,幫她找了回來。

不會點智能窗口太複雜

不僅是手機,眼下為了降低人力成本,很多服務型窗口也在進行智能化改造,簡單來説就是用機器代替人工服務,這同樣對老年人造成了不小的困擾。在東部某大型醫院的智能一體查詢機前,經常能看到在這裏手足無措的老年人。“小夥子能不能來幫幫忙?”記者在查詢機前站了10分鐘,就遇到了兩位老人的求助。今年已經72歲的齊大爺提出讓記者幫忙打印病歷,因為醫院已經實行電子化病歷,齊大爺要想去大病窗口拿藥,必須得拿着就診卡來這台智能查詢機上打印病歷,可從插入就診卡到順利打印病歷至少要進行四步操作,年輕人可能手到擒來,但記者眼前很多老年人要吃力的閲讀屏幕上的提示,然後點下觸屏按鈕,這期間只要其中一步出錯,就要重新進行。記者觀察發現,在現場儘管有醫院的工作人員在場指導,但往往忙不過來,很多老人還是要向身後排隊的年輕人求助。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劉鵬

來源:青島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