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當時世界上體積最大、內部最豪華的客運輪船,號稱“永不沉沒”——《百度百科》
泰坦尼克號,又稱“鐵達尼號”,是上世紀英國白星公司所打造的一艘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一艘客運遊輪。排水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46000噸,如此浩大的工程卻遭遇了歷史上重大的航運遭難。
當時乘坐“鐵達尼號”的乘客都是些名門貴族或者大富豪,因為泰坦尼克號擁有最奢華的內部設施以及“永不沉沒”的美名。
但是卻在它的處女航中就此慘遭災難,也就是1912年,在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駛向美國紐約的途中,泰坦尼克號頭部撞在了冰山上慘案也就開始了。
1912年4月15日凌晨,泰坦尼克號斷成兩截,沉入了大西洋底部,時至今日,縱使許多的科學家進行研究,但是卻一直不敢打撈,這是為什麼呢?
據《泰晤士報》記載:在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號開始動工,並且動用了史無前例的15000位工人蔘與泰坦尼克號的建造。
而在歷經了三年的建造時間裏,光是工人就死傷超過200人,所以任何一個偉大工程背後都是先人的鮮血。
1912年2月3日,泰坦尼克號的舾裝工作完成,正式下水,而它也馬上要開始它的處女航行。
再來説泰坦尼克號的內部裝飾以及佈局。《造船廠》曾經這樣記載:“泰坦尼克號在許多的細節安排上都仿照了凡爾賽宮的設計,滿載路易十五風格的休息室,還有許多類似於法國小特里亞農宮沙龍的建築裝飾。”
而這些高貴的裝飾風格,也讓本就不凡的泰坦尼克號變得更加的特別!
在整個船上的奢華中心莫過於那個頭等艙的巨大樓梯,就像一棟別墅一樣,位於一二煙囱之間。大樓梯配有黃金鑲邊以及鍍金欄杆一直延續達到走廊的盡頭,頂部是由熟鐵支架支撐的玻璃穹頂,使自然光灑滿大樓梯。
樓梯上有一盞中世紀的擺鐘,鐘的兩側則是一些名貴的雕塑,和一些名人的畫像。其實在第三四根煙囱之間也有這樣的類似的樓梯。
現在許多個版本的電影《泰坦尼克號》中都會將這個樓梯的奢華所描繪出來,因為這是整個船的關鍵地段!
誰也不會想到這樣的世紀之作竟然會在不久後永遠的淹沒在大西洋深處,那些乘客也不會想到自己即將走向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
這段現實經歷和1898年由摩根羅伯森所寫作的《徒勞無功》劇情一模一樣,一艘巨輪在平靜的海上遭遇災難,這也成為了後世研究的方向。
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號出海了。在萬眾矚目下,這艘“巨無霸”滿載着乘客,從英國駛向美國,所有的乘客都對能夠乘坐這艘史無前例的遊輪而感到欣慰。
事實上,樂極總會生悲。在被稱作“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的駕駛團隊十分得意,連船長也自豪地覺得沒有監視的必要。所以瞭望人員也就很是閒散,既沒有必備的瞭望工具,也沒有對突發事件應對的準備態度。
沒過多久,一個很大的響聲在客艙和貴賓室傳開,大家都被震驚,可是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據英媒採訪米莉維娜·迪恩的語錄記載:“在關鍵時刻,發生了巨大的混亂、尖叫和亂作一團,但沒人阻止我們去到甲板上。”這就是當時的乘客的場景。
由於冰山的撞擊,使得船艙漏水和發動機熄火等多處問題發生,船長和指揮室以及船員經過分析之後判斷不久之後,泰坦尼克號就會沉沒。這是誰也沒有預料到的結局。在當晚凌晨正刻,船艙中已經湧進了7000多噸的海水。
在慌亂中所有人都在吶喊和祈求,希望上帝能夠保佑他們。聰明人就已經開始用急救艇逃生了。在經過了幾個小時的緊急救援之後,1000餘名人員逃生,1500多名乘客和船員和泰坦尼克號一同沉入了海底。
在知道結局的前提下,能夠奮力救援已經十分不容易了,但是這也是設計者和船長的疏忽所導致的,但是由於船長和泰坦尼克號一同沉沒,最終也無法掌握這其中的關鍵信息,造成了這巨大的海難事件!
後世學者不斷地對泰坦尼克號的沉沒原因進行考察,但是對於對泰坦尼克號的打撈工作始終是無法進行的。
根據專家學者的講述:其一、泰坦尼克號本身太過於巨大,並且沉沒原因也基本被確認,所以打撈上來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太過巨大,沒有什麼必要。
其二、泰坦尼克號在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海水浸泡,其本身的金屬或者其他結構早已鏽跡斑斑,脆如一張薄紙,所以基本無法打撈。
其三、就算動用現代高科技進行打撈,面對這樣的龐然大物,在陸地上也無法對其進行保存。
這三點原因也就使得泰坦尼克號的殘骸將會永遠的停留在大西洋中,成為人們銘記和緬懷的一個精神象徵。
據《泰晤士報》中學者所發表的言論:“泰坦尼克號會在未來30年之後徹底被腐蝕,成為這茫茫大海中的元素。”所以就讓泰坦尼克號的故事永遠地延續下去。
最終對於泰坦尼克號的打撈工作也基本放棄,這也是對於死難者的最好的歸宿和紀念了。而《泰坦尼克號》電影就已經將這其中的生動場景再現,讓世人也明白了這其中所發生的事情。
泰坦尼克號是上世紀人類的巔峯之作,也是一次巨大的嘗試,雖然最終迎來的是悲劇,但是卻警醒了人們要追求現實,不要對夢想中的事情有太美好的想象,腳踏實地才是關鍵。
泰坦尼克號無法打撈,它的本身價值也被永遠埋藏在了海底,正如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最後被羅斯扔進大海的“海洋之心”一樣,成為人們心中永恆的回憶,也提醒着一代又一代人對於大自然的敬畏!
引用文獻:《泰晤士報》;《徒勞無功》;《航海日記》;《泰坦尼克號》;《造船廠》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