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新基建的安全 自主可控是新基建前提

倪光南: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新基建的安全 自主可控是新基建前提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計算機專家倪光南。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網絡安全也沒有新基建的安全,這是大家要注意的。”8月10日,由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中國經濟新格局:乘風破浪”夏季峯會繼續在線舉行。在“AI如何助力新基建”分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計算機專家倪光南在其演講中強調,自主可控是新基建安全的前提。

“大家知道,各行各業當前都處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之中,有的快一點,有的慢一點,但是這個方向、這個趨勢不可阻擋。”倪光南表示,當前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非常迅速,僅僅在“十四五”期間,新基建能夠直接、間接帶動的投資規模就高達約30萬億元。

不過,在信息化發展的同時,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不能説信息化先做起來,如果有安全問題我們再來解決,這是不對的。從一開始,我們講新基建的時候,網絡安全就必須同時考慮。”倪光南指出,在依靠中國自己的科技來支撐國內大循環方面,目前國產的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以及中間件等軟件,整體的水平已經從不可用到可用,而且現在正在從可用向好用的方向發展。

國內大循環重要支撐,新基建“十四五”期間將拉動投資30萬億元

“我們可以説,新基建直接、間接帶動的投資規模,在‘十四五’期間達到差不多30萬億,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投資。” 倪光南指出。

倪光南指出,當前大家重視新基建,因為新基建是我們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當前,各行各業都是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之中,有的快一點,有的慢一點,但是這個方向、這個趨勢不可阻擋。

“一般來講,我們把數字經濟的發展歸結為兩方面,一個方面是“數字產業化”,就是把大家關心的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5G等等這些數字技術進行產業化。另外一句話就是“產業數字化”,範圍可能更大,是指我們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倪光南指出。“這兩方面我們抓好了,我們的數字經濟就能順暢地發展起來,而且我相信這兩個方面是融合的。”

近期,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我們當前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所以,中央強調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對於國內大循環,基礎設施的支撐應該説非常重要。”倪光南表示,老的基建被稱為“鐵公基”,而新基建的範疇,根據有關方面的説法,是三方面:第一是信息基礎設施,第二是融合基礎設施,第三是創新基礎設施,比傳統的基礎設施範圍更廣。

而根據測算,僅僅在“十四五”期間,新基建的直接投資就能達到大約人民幣10萬億元。倪光南舉例説,説5G要2.5萬億元,特高壓要0.5萬億元,數據中心1.5萬億元,人工智能2200億元等等。相應的,新基建還將帶動間接投資,經測算的數據是17萬億元。

倪光南表示,“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使我們確實有可能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這樣一個新發展格局,我覺得這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新基建的安全,自主可控成為新基建重要要求

“在新基建的發展之中,應該注意保障網絡安全。”倪光南在演講中強調。

他表示,不能説信息化先做起來,如果有安全問題我們再來解決,這是不對的。從一開始我們講新基建,網絡安全必須同時考慮。“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網絡安全也沒有新基建的安全,這是大家要注意的。”倪光南指出,這一點近期在法規方面有了進一步的保障。今年4月份的時候,十二個部委聯合發佈了《網絡安全審查辦法》,這是在中央網信委的領導下,包括網信辦、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等12個部委聯合發佈的,説明這個“辦法”非常重要,需要大家重視。

倪光南進一步指出,在當前形勢下,《網絡安全審查辦法》的實施要考慮到我們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的教訓,例如供應鏈的安全問題。“我們要保障網絡安全,特別要強調自主可控,作為一個必要條件,但不是一個充分條件,我們從來沒説自主可控就安全,但是如果沒有自主可控,一定不安全。”倪光南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供應鏈可能被人家卡掉,人家停供、禁用,可能就被人“卡脖子”,這也是我們在這一段貿易摩擦裏獲得的經驗教訓。

倪光南指出,新基建的產品測評,除了已有的質量測評和安全測評外,還需要突出“自主可控測評”。“自主可控是可以評分的,可以有一個分數,也就是説自主可控是可以度量的,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或者要求。”倪光南表示,在選用相關設備、硬件軟件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它的技術指標、性能、性價比,還要考慮自主可控度。

“我相信新基建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用户,特別是大用户,像基礎設施的運營商,會更多地關注自主可控度的高低。如果所用的產品自主可控不好,分數特別低,我認為可以一票否決。”倪光南表示,“不管其他做得怎麼樣,假如你自主可控不行,就有被別人卡脖子的風險。人家能夠隨時禁用,隨時斷供,這種產品新基建當然不能用了,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對自主可控度的要求。”

中國軟硬件正從可用向好用方向發展,新基建將突出中國體系作用

“我們有沒有能力依靠中國自己的科技,支撐國內大循環?”倪光南表示,在國內的信息技術領域,這個條件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倪光南表示,目前,我們國產的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以及中間件等軟件或硬件,整體的水平已經從不可用到可用,而且現在正在從可用向好用的方向發展。“當然還需要一個過程才能達到真正比較全面的好用,但是我們肯定能夠走向這個方向。”倪光南説。

倪光南舉例稱,在新基建的算力基礎設施方面,像金融、通信領域的大型數據中心,傳統上這些領域大體上是以美國的IBM、英特爾的硬件,還有甲骨文(Oracle)的軟件為主。“從網絡安全的角度來講,如果你完全依賴這樣的體系,別人可能就不賣給你,怎麼辦?”倪光南指出,近些年以來,人們提出“去IOE”,這方面發展不錯。根據工信部中國信通院的測試,用鯤鵬集羣和航天天域數據庫,能夠達到2000萬tpmC等級的處理能力,就是每分鐘的交易處理次數能夠達到千萬量級,比國外的小型機,包括英特爾公司X86高檔服務器算力都要高。

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移動有上億用户,目前每天交易數巨大的“短信網關”業務系統用國產的體系替代了國外的體系。“我們單獨的硬件或者軟件可能沒有跨國公司的那麼好,但是如果我們整個系統設計合理的話,這個系統是可以和國外的系統相比的。”倪光南表示,這個例子也給了大家信心,我們國內一些重大的信息基礎設施將會越來越多地轉移到中國體系上面,在安全上我們免除了被別人卡脖子的風險,在能力上也能滿足需求。

倪光南指出,在新基建的過程中,為了保障網絡安全,在算力基礎設施方面將越來越突出中國自己的企業,來替代“IOE”體系,更好地保障新基建的安全,這樣才能真正形成國內大循環,支撐我們今後的發展,使雙循環互相促進,在新的發展格局下順利地推進。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許諾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張彥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78 字。

轉載請註明: 倪光南: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新基建的安全 自主可控是新基建前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