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手機以及網絡的普及,人類越發離不開手機。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因為很容易被其他國家“卡脖子”。眾所周知的美國製裁華為事件,其實本質上就在限制我方的科技發展以及對外海的影響能力。二戰時期的武器禁用以及高端科技禁令,現在的制裁華為都是西方想出來限制拖延中方發展的詭計。但是在全民一心的情況下,任何陰謀詭計都無法阻擋華夏的崛起。只是如果內部出現不和諧,那麼就算美國以及西方不加以限制,最後都不可能發展壯大。
華為目前基本處於被美國封殺的狀態,而為應對危機各路“神豪”紛紛慷慨解囊出錢出力,甚至連中糧這樣的國企都開始通過一些手段幫助華為換取生機。本來一副全民抗美的畫面,結果在市場訂單爭奪時,有三家最大的中國運營商卻選擇同海外企業簽訂合同,導致此次華為敗北,並且大比分落後於外企。
一次的輸贏看似不重要,但當下的時期很敏感。第一:各國都在盯着看華為的表現,希望能夠衡量出是否值得因為華為而和美國抗衡,一家企業一項科技最好的“廣告”就是它的銷量以及訂單數量,但移動、聯通、電信在這一輪集體選擇反水,將大量的訂單拋給外企。第二:當下美國真的只是在制裁華為?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美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華為一傢俬人企業能有多大的作為?真正讓美國忌憚的是中企的騰飛,以及在國際市場中中企的地位會不會因為華為而上升。
那為什麼這三大“同胞”華企會選擇反水,而且還是在訂單爭奪期間?第一:利益關係,任何一家企業運營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運轉,而投資華為顯然風險更高,同時技術確實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光刻機方面至今都被西方限制,這不是一腔熱血就能解決的問題。第二:生存問題,不管是電信、聯通還是移動,首先它們需要活着才能有機會談以後,雖然當下訂單全部交給外企,但也在一些領域向華為大開方便之門。最後就是報價問題,華為70億,而外企整整低22%,其中差距確實有點太過懸殊。生意人看重的是長遠利益,當下的生存遠比情懷更重要。有人覺得是背叛,但也有人覺得是無奈的妥協,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