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巨頭湧入的火爆,到監管部門“九不得”的快速冷卻,社區團購在2020年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冰火之間的快速轉換後,也需要温和理性的思考。社區團購是不是猛虎下山?與實體經濟水火不容?行業應該如何有序發展?如何避免大數據殺熟與低價傾銷等錯誤做法?消費者應該如何維護合法權益?
1月13日,新京報貝殼財經推出系列報道,從行業、團長、消費者等角度觀察理解社區團購行業發展。與此同時,邀請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商務部電子商務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趙萍,中央財經大學教授、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北京雲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等嘉賓參與討論。
合規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相融合
談到互聯網平台如何正確發展數字經濟。歐陽日輝表示,發展數字經濟,互聯網平台必須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應着力做到“四正”,即正心,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科技向善,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和廣大消費者,進一步提升我國數字經濟的國際競爭力;正位,聚焦主業主責,在數字經濟生態體系中找到並堅守合適正確的位置;正言,努力營造清朗網絡空間,不要通過虛假宣傳和過度承諾、發佈低俗廣告、刷單炒信、惡意拉新、傳播違法違規信息等手段引流;正行,堅定不移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強化平台治理,不銷售假貨、不在算法上做文章,不過度追求流量、不過度競爭,嚴禁出現泄露和濫用用户信息等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
洪濤認為,電子商務和實體經濟應該經歷這些階段,第一階段是,實體經濟與電子商務獨立分開;第二階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三階段是,“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現在有些看法將實體經濟和電子商務對立起來,這是不成熟的觀點,也是不成熟的商業模式。
“如果在商業社區中形成對立板塊,肯定不是有效的。所以,我們要打破這種板塊結構,形成一個相互融合的發展模式,讓對立變成有機的統一,這就是我們要探索的社區團購。這種社區團購模式,實體企業可以投資,網絡企業也可以投資,運作過程當中線上線下相互融合,就像現在的實體店有APP、小程序、視頻直播。這些都是商業行為,誰運用比較好,就是成功的。”洪濤表示。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從市場角度看,社區團購可持續經營經過了論證,從實際上看也説得通,表面上看有大量的補貼,但實際上老百姓不差那點錢,社區團購更多的是便捷,但社區團購解決不了數字鴻溝的問題,老年人依舊需要早市。
社區團購不限於搶菜
歐陽日輝稱,社區團購是想搶佔從城市到農村的線上線下消費品零售市場。這是一個40萬億元的市場,巨頭的目的並不是完全為了和菜販子搶市場,是為了後期的佈局,“互聯網大平台在下場之前是算過賬的,生鮮電商滲透率不足5%,社區團購做起來以後,不僅僅是賣果蔬,什麼都可以賣,日用百貨、服裝、家電、3C數碼、美妝等”。
談到社區團購業態的可取之處,趙萍認為,社區團購對於改善民生,提升市場供給能力,提升消費便利具有重要價值。社區團購為消費者節省了購物時間。社區團購選用“預購、自取”的方式,為消費者節省到菜市場、實體店採購的時間,忙碌的消費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完成生活必需品的採購。
“同時,社區團購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問題。此外,社區團購滿足消費者的小眾化、個性化需求。社區團購可以帶動農副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賦能農業等實體經濟,通過‘預購 自取’的方法,可以實現按需採購,大幅降低庫存成本和店面成本,提升盈利能力。”趙萍表示。
洪濤認為,社區團購應該朝着多樣化方向發展,比如“產地直髮”模式,“平台+門店”模式,或者“平台+直配”模式等。因為全國社區多種多樣,社區團購的模式應該也是多種多樣。應急時期的社區團購,如武漢封城的社區團購,和常態化的社區團購也不一樣。應急時期的社區團購,以服務性為主;常態化的社區團購,以商業性為主。
社區團購需要有序競爭和依法經營
目前各社區團購平台迎來監管紅線,各公司應該如何進行合規競爭成為市場關注的問題。對此,趙萍表示,各平台要利用自身影響力,維護各方合法權益。平台要對平台內經營者的資質資格進行必要的審核,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利用平台強大的社會影響力,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避免各種違反價格法、反壟斷法、電商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行為。
“同時,各公司要加快技術和服務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通過有效降低成本,促進行業優勝劣汰,通過優化算法,提升消費體驗並造福普通消費者,利用創新驅動,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趙萍認為。
趙佔領則表示,社區團購領域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低價傾銷、大數據殺熟、非法收集或使用用户個人信息、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這些行為主要是破壞市場競爭秩序、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社區團購的正常發展,需要行業自律和消費者的監督,更需要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對於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
“數據殺熟不在於高價,而在於高價沒有將高質量的商品、高質量的服務和高質量的體驗給消費者。將高質量、高服務、高價格的產品精準給消費羣體,這不叫數據殺熟,是消費分級。現在是價格提高了,但沒有提供高質量的商品、高質量的服務和高質量的體驗。”洪濤認為。
洪濤表示,社區團購不意味着就是低價,可以差異化消費。因為有些人羣需要高品質的商品,肯定願意出高價格。市場經濟是高品質的商品、高品質的服務和高品質的體驗,就需要相應的回報。如果社區團購就是低價,那社區團購行業困境更加嚴重,社區團購產業就得不到發展。
朱巍認為,線上化是大勢所趨,但需要給行業足夠喘息的時間和空間,或多或少對就業問題有影響。此外,也有許多商品不適合線上購買,退換貨並不容易。社區團購要考慮現階段線上線下經濟融合的問題,消費者大數據殺熟,不正當競爭背景之下,消費者既是受益者,同時也將是受害者,所以,有序競爭和依法經營,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消費者遇假可依法維權
趙萍表示,無論在社區團購還是在其他渠道購物,如果出現假冒偽劣問題,消費者都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要求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如果經營者存在欺詐行為,也可依據第55條規定,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價款的三倍。
她還稱如果涉及電商平台,可以依據《電子商務法》第58條規定,要求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承擔先行賠償責任。如果經營者或電商平台不予配合,可以撥打12315進行投訴。
趙佔領表示,消費者遇到質量問題或假貨問題可以向相關平台投訴,根據投訴處理規則進行維權。如果不能解決,還可以在收集證據的基礎上向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市場監管部門投訴。有必要時消費者也可通過訴訟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程子姣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