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為何沉迷"造動物"?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王敏,編輯:金璵璠,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沒想到,國內的科技公司居然集體沉迷“造動物”。過去有機器狗、機器牛,最近又出現了機器馬。

9月7日,國內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的機器馬橫空出世,這是一款小朋友可以騎乘的智能機器馬,代號“小白龍”。看到外觀後,網友們的調侃接二連三:“樣子有點奇怪,但也説不上怪在哪裏”、“醜萌醜萌的四不像?”

機器馬,聽起來新鮮,但其所處的四足機器人市場已經在國內發展幾個年頭了,而且入場的選手越來越多。

2016年成立的初創科技公司宇樹科技最先研發出刷屏的“萊卡狗”,緊接着雲深處、蔚藍科技等新選手都湧入了這個賽道。2021年更是四足機器人大年,先是央視春晚上,機器牛“犇犇”們雙腿站立作揖拜年,並和優必選最新研發的“拓荒牛”一起伴着音樂起舞;一個月後,騰訊實驗室發佈了自研機器狗Max;上個月,小米帶來了“鐵蛋”機器狗。

短短几年內,科技公司已經集齊了狗、牛、馬三種“動物機器人”。“十年後,‘文青’們紛紛過上了一人、一狗,騎馬散步的理想生活。”一位知乎用户調侃道。

毫無疑問,各家覬覦的是四足機器人這個高端市場。首先價格確實高端,9999元的小米“鐵蛋”,已經是最便宜的四足機器人了,而且僅開放了400個眾測名額。真正公開發售的,只有宇樹科技、蔚藍科技等少數幾家,價格最低1.6萬元起,但與最初“萊卡狗”超30萬元的價格相比已經降了幾十倍。

科技公司為何沉迷"造動物"?

製圖 / 深燃

但高端的外表下,其實不管是機器牛還是機器馬,可以説都是“換了身衣服”的機器狗,加之四足機器人並未成為剛需,因此被調侃是“有錢人的玩具”,而更核心的問題是,整個行業尚處於早期階段,面臨技術研發投入大和商業化難題。“當前四足機器人市場還只能説是處於爆發的前夜,遠遠沒有到真正爆發的節點。”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科技公司都有一個“動物夢”?

科技公司的“動物夢”要從上個世紀談起。20世紀90年代,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成立,專門為美國國防部和陸軍設計大型四足機器人,自2013年被收購起,才開始研發“平民化”的四足機器人。

國內科技公司在四足機器人領域起步相對較晚,但迭代速度快。第一台四足機器人出現在2010年,此後涉足的公司逐漸增多,尤其是在最近5年,進場分蛋糕的選手越來越多。

宇樹科技、雲深處兩家創業企業先後成立於2016、2017年,前者還於今年7月完成了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蔚藍科技、Dogotix(多夠機器人)兩家公司均在2019年成立,並快速推出了機器狗。

今年是國內四足機器人大年。除了上述該領域的創業公司持續更新產品線外,科技公司如騰訊、優必選、小米、小鵬在今年也都有四足機器人相關產品問世。

科技公司為何沉迷"造動物"?

優必選“拓荒牛”

來源 / 微博

從優必選和宇樹科技為迎合2021“牛年”主題,設計的“拓荒牛”和“犇犇”,到最近小鵬的機器馬“小白龍”,加上騰訊、小米推出了較為常見的機器狗,有網友調侃,照此速度發展下去,四足機器人市場怕是要開動物園了。

科技公司為何沉迷"造動物"?

宇樹科技“犇犇”

來源 / 微博

尤其是小鵬的機器馬“小白龍”,雖然官方形象為馬,但有網友吐槽是“四不像”,認為“馬”頭上只有一個犄角,更像是獨角獸。

科技公司為何沉迷"造動物"?

來源 / 小鵬汽車官方公眾號

經過幾年迭代,目前市場上小米、宇樹科技、蔚藍科技等公司的四足機器人,已經可以實現站立、行走、跑步、奔跑和跳躍等各種步態和運動技能,也能在摔倒的情況下依靠四肢快速爬起。

行動力在變強,“大腦”也越來越聰明,一些科技公司的四足機器人能自主構建地圖、主動躲避障礙,實現對主人的自動跟隨。

在有些維度,國內選手已經超越了國外選手。比如,在行進速度上,蔚藍科技今年3月推出的其第五代阿爾法機器狗最快行進速度是4.15米/秒,超越當前該領域的世界紀錄保持者MIT(麻省理工學院)產品mini Cheetah的3.7米/秒,已經達到一個正常體能成年人的長跑速度(4-5m/s);阿爾法機器狗的側向運動速度是2米/秒,MIT的是1米/秒。

以售價接近萬元的CyberDog鐵蛋為例,其在室內可以構建房間地圖,從而定位自己所處的位置。而無論室內室外,只要操作者選定跟隨的目標,通過人臉識別、人形檢測和行人重識別技術,“鐵蛋”便能對目標自主跟隨;內置小愛同學語音交互技術,用户可直接用語音對“鐵蛋”發號施令,並能夠控制家中智能設備。

主人可以把“鐵蛋”當成小寵物出門遛遛,或者帶着“機器狗”出門逛街,只要主人喊“鐵蛋鐵蛋,停下”,它就會停下腳步。不過,為了保障安全,小米沒有將“鐵蛋”的“後空翻”特技對外開放。

科技公司為何沉迷"造動物"?

一位博主在實驗“鐵蛋”自主跟隨功能

來源 / 微博

同樣,蔚藍科技今年3月發佈的第五代阿爾法狗、宇樹科技7月推出的機器狗Go1,以及小鵬的“小白龍”也都可以被當成寵物,實現自主跟隨功能,和主人一起外出陪跑、散步、拿外賣或者巡邏。而且蔚藍科技和小鵬的產品也都配備了語音交互技術,可以聽從語音指揮。

小鵬的機器馬可以通過臉部屏幕表達情感,並擁有觸覺感知,其最具特色的功能在於“兒童可騎乘”。不過,機器馬目前只是發佈了原型機,價格和發售時間都還尚未對外公佈。騰訊、優必選的四足機器人產品也同樣未正式對外發售。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科技公司已經造出了狗、牛、馬等動物形態,但實則只是外觀設計的不同,本質都與機器狗相似。而且在C端市場,產品功能的發展方向都是在“智能寵物”的基礎上,不斷疊加智能音箱、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功能。

“動物”有多大魅力?

科技公司接二連三“造動物”,四足機器人到底有多大魅力?

投資了宇樹科技的祥峯投資合夥人趙楠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的觀點是,“四足機器人極有可能成為機器人賽道中下一個平台級的機會。”

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的報告預計,到2030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600億至2600億美元。全球仿生機器人催生的專業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900億至1700億美元,遠超400億至500億美元的傳統工業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

這個龐大的市場絕不僅僅只面向C端市場。宇樹科技創始人兼CEO王興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四足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主要是兩部分,一是偏to C,以家庭陪伴的功能為主,集娛樂性與部分實用性於一體,二是to B,比如用於巡檢、安保、救援、消防等場景。

趙楠認為,仿生四足機器人作為一個平台,無論在C端增加“導盲”等功能,還是在B端為四足機器人搭載各類機械手臂、零部件,以滿足工業端的需求,都有着不小的機會。

科技公司為何沉迷"造動物"?

來源 / Unsplash

瞄準B端市場的雲深處生產出了四足機器人“絕影”系列,在能做常規的步態動作之外,最新產品能夠實現工業級別的防水,在電力巡檢等場景積累了實戰經驗。

騰訊和小米也看到了B端的機會。騰訊在今年上半年發佈Max時就曾表示,未來Max有望在機器人巡邏、安保、救援等領域發揮作用。“鐵蛋”雖然目前面向C端進行小範圍眾測,但同樣看好B端市場,小米創始人雷軍在演講中説道,四足機器人擁有廣大商用化前景,例如危險搜救、醫療救援、家庭陪護等領域。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更看中機器人給C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69 字。

轉載請註明: 科技公司為何沉迷"造動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