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霧化消毒機器人“小布”在展區內自動巡邏,模擬噴灑消毒液。
昨日,工作人員介紹炒菜機器人。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殺菌率可達99%;服務機器人專題展區自動炒菜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等多款實用產品亮相
一個通體白色的機器人在通道自動巡邏,從它頭部的四根噴管內不斷噴湧出水霧,一遇到行人,機器人隨即停止腳步,調整路線。昨日,在服貿會服務機器人專題展區,一款霧化消毒機器人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此外,還有仿生鯊魚深海潛航器、自動炒菜機器人、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等“黑科技”產品也一一亮相。
殺菌消毒機器人
殺菌消毒機器人 一次可幹4人的活
布科思科技有限公司這次帶來了一款名為“小布”的霧化消毒機器人。該公司品牌運營總監蘇春林介紹,“小布”通過快速霧化體內的消毒液並按照設定好的路徑自動噴灑,能夠快速消殺病毒和細菌,殺菌率可達99%。
“小布”還具有感知周邊物體的能力,遇到障礙物會自動躲避。在本次服貿會演示期間,機器人體內的消毒液暫用純淨水代替進行模擬。
“年初疫情比較嚴重,3月份公司用一個月時間研發出了這款機器人,一來是看到了市場需求,二來也想為防疫出一份力。”蘇春林説,人工消殺病毒存在暴露感染風險,消毒液也可能對人體產生傷害,機器人自動消殺避免了這一問題。並且機器人不會疲勞,充一次電能夠持續運行5個小時,每15分鐘可以消殺約1000平方米。
目前,北京甘家口醫院、廣東惠州醫院、山西大學等已經引入“小布”機器人幫助消殺。
坎德拉公司展區也展出了一款帶有殺菌消毒功能的“燭光機器人”。展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這款機器人主要應用於醫院及物業場景,機器人搭載消毒箱,通過無人駕駛與自動充電,可在無人干預情況下,對醫院、物業內需要消毒的場所進行7×24小時全覆蓋消毒,一次可替代4個專業消毒人員工作,避免消毒溶液侵害人體。
“目前這款機器人正在深圳南醫大落地,醫院在中午和晚上人少的時段各噴灑半小時。未來除了在大堂消毒,機器人還計劃進入診室進行作業,路徑也可以提前規劃。”該工作人員説。
仿生機器人
多功能仿生機器人可水下搜尋、科普知識
在博雅工道(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區,一條約兩米長的深灰色“鯊魚”正在透明水缸中擺尾遊動,周邊不少遊客拿起手機拍照。在水缸不遠處,一名工作人員正搖動手柄無線操控“鯊魚”的遊動方向。工作人員面前的顯示屏實時呈現着“鯊魚”頭部拍攝到的畫面以及水中的聲吶信息。
該公司副總經理趙鵬介紹,這是一款以鯊魚為設計原型的深海潛航器,名為“ROBO-SHARK”,是國內第一代工業級水下仿生機器人。機器人身上配備了照明、攝像系統和成像聲納,可以用於水文監測、水下搜尋、海底測繪、水下拍攝和追蹤等。
趙鵬介紹,早期這種水下仿生機器人主要應用於軍工領域,後來進入民用市場,功能根據需求削減調整,主要在海洋館和科技館用於表演、科普。民用領域的仿生機器人外觀更豐富,現場展示的除了鯊魚形態,還有金魚等小型魚類。
這些仿生機器人與傳統水下機器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們通過模仿魚尾擺動向前推進,並不依靠傳統的螺旋槳提供動力。“模仿魚尾擺動能耗低,噪音小,續航時間長,不容易被水槽沙石纏住,並且隱秘性好,結合吸音材質外殼,幾乎不干擾水體環境。”
該展區還展出了一款智能纜控無人潛航器,機器人通過攝像頭的實時監測以及聲吶掃描,可以確認水下目標物的具體位置。
該公司CEO熊明磊介紹,蛙人可下潛50米,而機器人可到達水深300米的水域,基本覆蓋了近海和內湖湖泊。今年6月,水下機器人蔘加了北京消防救援總隊的防汛抗洪應急演練。除了搜救落水人員,機器人還能檢查水下壩體是否存在裂縫。
炒菜機器人
會做3000多道菜的自動炒菜機器人
在服務機器人專題展區的一個角落,一張大圓桌上擺放了黃燜雞、油爆蝦、炒花生等20多道菜,這些菜品全部出自現場一個炒菜機器人“小優”之手。
“小優”是北京康力優藍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機器人外形設計成一個站立的卡通熊,臉部是顯示屏,將頭部蓋子掀開後,裏邊藏着一個小鍋,底部有用於切割食材的旋轉刀片。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小優”主要功能是自動製作菜餚,只需根據機器人的提示按步驟加入食材和調料,其餘燜、燉、蒸、炒、煮、研磨等流程全都可以交給機器人完成。由於做菜過程全程用電,因此沒有煙氣排放。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小優”可以製作3000多道菜,涵蓋了八大菜系的主要菜品,還可以製作部分甜點。
“如果選擇讓機器人做一盤糖醋排骨,它會告訴你需要哪些食材和調料。當需要加入食材或調料時,機器人會提醒,並且同步稱重。比如要放入20克生抽,稱重達到定量後,機器人也會提醒。其餘步驟由機器人自動完成。”工作人員説。
除了自動做菜功能,機器人還加入了一鍵呼救、災害預警等輔助功能。
智能垃圾箱
智能垃圾箱 廚餘垃圾減量率可達95%
近兩年,不少城市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在服貿會上,智能垃圾分類展品也紛紛亮相,展示了廚餘垃圾就地處理、垃圾溯源等技術。
垃圾桶散發臭味、堆滿後垃圾外溢是不少社區面臨的問題。在服務機器人展區,廣東一家環保科技公司帶來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垃圾箱內設有臭氧發生器,控制系統每天定點啓動,防止細菌滋生和產生異味。同時,箱體內垃圾達到預定位置和重量時,警示燈會亮起,自動發送短信通知清運人員處理。回收箱實行24小時實時監控,所記錄的內容會成為誠信追溯依據。
“這套智能設備分為廚餘垃圾箱、其他垃圾箱、有害垃圾箱和可回收垃圾箱,最實用的就是廚餘垃圾的就地處理技術。”工作人員介紹,分類回收箱中廚餘垃圾箱使用了生物菌,這種專利產品對人體皮膚和動物無害,可以將垃圾分解轉化成水(蒸汽)、二氧化碳氣體和少量殘渣,廚餘垃圾減量率達95%,剩下的殘渣可以作為小區內的綠化肥料,每個月收集一次。“廚餘垃圾每天的垃圾處理量能達到300公斤,一般適用於300户居民的小區。這款垃圾分類收集箱下個月將在廣州試用。”
新京報記者 黃哲程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