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一個沒有樹的縣,種活一棵樹獎30萬元,至今沒人能拿到獎勵

大自然是人類和各種生物賴以生存的根本,所以保護土地、山川、河流,以及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動物、植物,就是在保護人類的家園。

但由於工業化進程速度過快,所以很多地方的環境都受到了污染,進而導致氣候、生態都發生了改變。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曾説:“自然界是一切感性的力量、事物和存在物的總和。”可見人與自然是休慼與共的整體,有人説看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不用去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只要看他們對大自然是否有敬畏之心。

熱帶雨林、原始森林都會給人類,帶來一種心曠神怡之感,但是一塊貧瘠的土地,卻會將人類推向絕望的深淵。

國內一個沒有樹的縣,種活一棵樹獎30萬元,至今沒人能拿到獎勵

我國有一個貧困縣,並不是因為貧窮出名,而是當地上千年來養不活一棵樹,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專家分析,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高原氣候顯著,空氣稀薄,嚴重缺氧

這個千年都養不活一棵樹的縣城,叫那曲縣,但人們一般都習慣性地稱它為色尼區,這個地方位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它的位置屬於西藏中部偏北,夾在了兩座大山之間,即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

這兩座山脈都屬於藏北高原,平均海撥都達到了4500多米,最高海拔甚至達到了6500米。而大家熟知的珠穆朗瑪峯,最高峯也只不過8848千米。

國內一個沒有樹的縣,種活一棵樹獎30萬元,至今沒人能拿到獎勵

色尼區是典型的高原地形,並具有特別明顯的高原氣候。由於海拔高度大所以大氣層厚度,以及空氣密度、水汽含量等都相對較少。

當地的空氣比較稀薄,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少,所以才會導致很多人出現高原反應。實際上這種氣候環境對樹木生長也極為不利。

因為樹木在增長的過程中,需要進行頻繁的光合作用,對氧氣的需求量特別大。而當地空氣過於稀薄,根本無法滿足樹木的生長需求,所以無論栽種任何種類的樹木,最後的結果都會以失敗告終。

國內一個沒有樹的縣,種活一棵樹獎30萬元,至今沒人能拿到獎勵

第二、年久不化的凍土,終年低温天氣,不利於樹木成活

相信去過高原地區的人都知道,這些地區的早晚温差特別大,最重要的是常年都處於低温狀態。這種情況根本不利於植物生長,在極端的低温天氣影響下,甚至連當地的土地都被凍住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在氣温過低的環境中種樹,除了有被凍死的風險之外,就算是僥倖存活,也會因為沒有足夠的熱量,最後無法適應當地環境而死亡。

再加上樹根無法穿透凍土層,也就得不到極為珍貴的水分滋養,自會也會因為缺水而枯死。

國內一個沒有樹的縣,種活一棵樹獎30萬元,至今沒人能拿到獎勵

第三、大風天氣過長,風速過快,樹木無法抵擋侵害

根據那曲縣多年的氣候監測數據來看,在全年365天中有100多天都是大風天氣,最關鍵的是這種極端天氣年年如此。

這導致樹木因為抵擋不住大風的吹襲,最後只能被大風吹倒。一般情況下大風天氣多發生在夏季,而且不僅級數特別高,最重要的是風速也非常快。

樹木要麼被刮斷要麼被連根拔起。好不容易長起來的樹木,就這樣被一場大風摧殘了,所以這也是當地無法種樹的關鍵因素之一。

國內一個沒有樹的縣,種活一棵樹獎30萬元,至今沒人能拿到獎勵

第四、屢敗屢戰,永不言棄

在這種極端天氣的影響之下,很多樹木都無法在當地存活,但是當地人卻並沒有放棄嘗試。他們花了很多心思去創新,在這個過程中也甚至不惜花費上百萬的資金。

他們想過栽種可以耐寒的樹木,也曾經嘗試過給樹木保温,但是這些做法卻都不靈驗。甚至當地有關部門為了招攬可以種樹的人才,拿出了30萬元的獎金作為酬謝。

至今沒人能拿到獎勵,歸根結底還是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特殊的高原氣候的影響,才導致了當地1000多年以來,從來都沒有種活一棵樹。

國內一個沒有樹的縣,種活一棵樹獎30萬元,至今沒人能拿到獎勵

結 語

達爾文曾在《物種起源》中寫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將這句話放在那曲縣再適合不過了。

大家可能聽説過不長莊稼的土地,但是不長樹的地方卻比較罕見。因為相對於其他植物而言,樹木的生命力也非常頑強,而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更有優勢。

可是正是因為那曲縣當地的惡劣氣候,才導致四處安家的大樹,在這個地方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雖然現在專家們已經研究出了原因,但相信要想找出辦法還需要走很長一段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1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內一個沒有樹的縣,種活一棵樹獎30萬元,至今沒人能拿到獎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