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沸騰!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來了:300億估值!天才少年創辦,與華為相愛相殺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科技

科創板大消息,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IPO過會!

中科院背景、創始人的少年天才路,資本寵兒,明星光環加持下的寒武紀即將 IPO 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

6月2日,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33次審議會議結果顯示,同意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寒武紀”)發行上市(首發)。

寒武紀今年3月26日進入科創板“考場”,經過兩輪問詢後快速過會。歷時68天,再次刷新科創板審核速度。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科創板市場已有45家企業成功上會,其中寒武紀系受理後最快上會企業。與其他成功過會的科創板企業相比,寒武紀此次僅經歷兩輪問詢即獲得通關。

寒武紀的主營業務是應用於各類雲服務器、邊緣計算設備、終端設備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為客户提供豐富的芯片產品與系統軟件解決方案。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終端智能處理器IP、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以及與上述產品配套的基礎系統軟件平台。

中信證券給出300億估值

連續三年虧損超16億元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寒武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84.33萬元、1.17億元、4.44億元,但淨利潤卻處於連年虧損狀態,分別為-3.81億元、-4104.65萬元、-11.79億元,3年連續虧損超過16億元。寒武紀表示,其波動主要受到股份支付等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及研發費用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紀十分重視技術研究開發工作,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2,986.19 萬元、24,011.18 萬元 和 54,304.54 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380.73%、205.18%和 122.32%。

此外,寒武紀的研發管理團隊一直保持穩定,且均具有豐富的集成電路產品的技術研發與項目實施經驗。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研發人員680人,佔員工總數比例高達79.25%。

5月20日晚,寒武紀回覆上交所第二輪問詢函,預計今年上半年營收8200萬至8600萬元,去年同期為9799萬元;扣非淨虧損2.7億元至3億元,是去年的2.9倍以上。

今年一季度寒武紀實現淨利潤約為-1.08億元,同比下滑2270.65%。在招股書中,寒武紀稱,2020年其從華為海思取得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較大,加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一季度收入及2020年上半年預計收入同比下降,因研發投入增加導致2020年一季度虧損及2020年上半年預計虧損同比增加。

不過,寒武紀仍預計全年營收大幅增長35.2%至102.7%,達到6億元至9億元;扣非淨虧損6億元至8億元,上年為虧損3.8億元。

但保薦機構中信證券據全年經營預計值,給了寒武紀192億至342億元的估值。

中信證券選取了兆易創新、卓勝微、聖邦股份、匯頂科技、瀾起科技、樂鑫科技、景嘉微等7家上市公司作為估值可比公司,計算市銷率平均約為35倍,給予寒武紀2020年32至38倍市銷率的估值區間。市銷率即為市值與年營收的倍數。中信以寒武紀今年6億至9億元的收入預測,給出192億至342億元的估值。

寒武紀本次發行擬募集資金28億元,19億元用於新一代雲端訓練芯片、推理芯片、邊緣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統項目,9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在首次問詢回覆中,寒武紀表示未來3年內除募集資金以外,仍需30億元-36億元資金投入芯片研發,涉及5到6款芯片產品。

創始人是兩位天才少年

寒武紀之所以名聲大噪,一方面在於其創始人是陳 雲霽和陳天石,兩人均履歷不凡。

寒武紀一開始就站在了很高的起點上,創始人陳 雲霽、陳天石兩兄弟均是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的少年天才,博士在中科院計算所深造,二人曾主導研發了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芯片。因為中科系背景,寒武紀一路來受到了各路資本追捧,背後的資方几乎是清一色的“國字號”,包括中科算源、國投基金、招商銀行等。

2002年,年僅19歲的陳 雲霽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後,進入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其導師是胡偉武博士,後者是中科院計算所“龍芯”項目首席科學家。

在“龍芯”項目中,一干就是12年,24歲時取得中科院計算所博士學位,25歲成為8核龍芯3號的主任架構師,29歲晉升為研究員。

而陳天石亦是創奇人物,出生於1985年,16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二十出頭就博士畢業,31歲研發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在AI芯片研究領域已經有超10年經驗。

招股書顯示,寒武紀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為陳天石,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博士,出生於1985年的他今年只有35歲,已經帶領寒武紀踏上IPO之路。2010年7月-2019年9月,陳天石就職於中科院計算所,從助理研究員做到博士生導師,期間辦理離崗創業,因此寒武紀也被認為是中科院系的AI獨角獸公司。

2012年,陳氏兄弟帶着中科院計算所的幾個師弟,包括後來在寒武紀任高管的劉少禮、郭崎、劉道福、杜子東等人,啓動了神經網絡處理器(AI芯片)項目,這成了寒武紀的技術來源。

2016年3月,陳 雲霽和陳天石正式合夥創立寒武紀。這就是別人眼中的“學霸”兄弟,不過,因為兩人性格不同,在寒武紀擔任的角色也不同。

陳 雲霽曾在一則報道中透露:“我性格偏外向、膽子大,喜歡做一些天馬行空的事情,更適合搞科研。”因此,陳 雲霽在寒武紀中擔任的是首席科學家。

在陳 雲霽看來,陳天石比較慎重,每走一步都會想好可行性,能規避產業、公司發展中的“坑”,適合帶領一個企業往前衝,所以他以寒武紀CEO的身份管理公司運營與對外事務。

不過,陳 雲霽選擇繼續深入研究工作,陳天石則一心撲在寒武紀上,擔任CEO。在招股書中,陳 雲霽的身影已經淡出。

華為從客户變為對手

曾經的寒武紀輝煌無比,在華為超級大單,中科院技術背景的加持下,沒有人不看好它的未來。

寒武紀最初的聲名鵲起是因為華為。,2016 年,寒武紀推出的 1A 處理器被集成在了華為的麒麟 970 芯片中,助力華為拿下了“全球首款集成 AI 處理器的手機芯片”名頭,2018 年,寒武紀的雙核 NPU 又集成到華為 Mate20 手機搭載的麒麟 980 芯片中,這也是令華為 Mate20 功能強大的亮點之一。

作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手機品牌之一,華為不僅保障了寒武紀的產品銷售和收入,也讓寒武紀獲得了一個高起點。

在3年多的“蜜月期”裏,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寒武紀的收入全部來自IP授權,而華為分別貢獻了其中的98%、97%。

轉折點很快到來。華為在與寒武紀短暫合作後,很快就拋棄了後者,轉而自研AI芯片模塊。

2018年10月華為發佈了人工智能 IP 架構“達芬奇”;2019 年 6 月,華為推出了自研的 AI 手機芯片— 麒麟 810,並於同年 10 月推出了全棧全場景 AI 解決方案,外界將此舉解讀為華為與寒武紀“正式”分手。

招股書顯示,寒武紀2019年收入4.4億元,80%來自兩個政府IDC項目。而在2018年為寒武紀貢獻了99.7%收入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業務,因為失去主要客户華為,收入一落千丈,僅佔2019年收入的15%。

在給上交所的回覆中,寒武紀表示,目前華為的支付的費用僅基於原有合同,雙方未達成新的合作。因此2020年華為方面支付的授權費還將下滑,並且華為未來繼續採購寒武紀IP的可能性較小。

上交所也要求寒武紀説明:“公司A(即華為)未繼續採購發行人產品的原因,是否因產品無法達到客户要求。”

寒武紀對此表示否認,稱寒武紀的產品與華為自研的產品在性能上並無顯著差距,華為選擇的自研的原因是,華為逐步意識到智能處理器相關技術的重要性,因此選擇對於該等產品和技術進行自主研發。

寒武紀上市之後的營收能力和前景,是市場關心的核心點。

在招股書中,寒武紀營收的部分問題已經有了明確的闡述,甚至幾項被寫在了上市風險提示裏,比如存在持續虧損、短時間無法盈利、IP業務無法持續發展、客户集中度較高等。其中,持續虧損和短時間無法盈利可以説是芯片行業的一個普遍現象。

招股書中,寒武紀只披露了前五大客户的情況,2019 年這五大客户為寒武紀貢獻了 95% 的營收,客户集中度明顯過高,且高度 TO G 。第一、第二大客户均為政府。

需要指出的是,根據回覆報告,公司B為中科曙光,其與珠海市橫琴區管理委員會商務局存在一定的合作關係,兩者加起來的份額佔寒武紀營業收入的61.03%。

可以説,寒武紀很快又找到了另一座靠山,就是中科院。目前中科院也是持有寒武紀18%股份的二股東。因此毫不奇怪,關鍵時刻還得靠中科院拉一把。

2019年4月25日,珠海橫琴新區管委會與中科院計算機所簽訂合作協議,建設橫琴先進智能計算中心項目。這個項目很快成了寒武紀最大的“現金奶牛”。

除了橫琴項目之外,寒武紀2019年還簽約拿下了西安市西鹹新區灃東人工智能計算創新中心的項目。根據新聞稿,該項目是西北地區首個“AI領域的新型基礎設施”,由西安市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建立。2019年,灃東項目為寒武紀貢獻了8108萬元收入。

整體來看,寒武紀上市還是很值得期待的,它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國產 AI 芯片的最高水平,上市之後,寒武紀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如何,將受到整個 AI 芯片行業的關注。

芯片巨頭中芯國際也來科創板了

近期,美國封鎖華為芯片的消息不斷刷屏,這也讓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寒武紀成功過會之際,中芯國際也同樣迴歸科創板市場。

6月1日晚間,上交所披露了中芯國際申請科創板上市的招股書(申報稿),近一千頁。而且,有六家證券公司擔任本次發行主承銷商!

據披露,中芯國際本次擬在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之前),佔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25%,每股面值0.004美元,募集資金總額高達200億元。

對於本次募資用途,中芯國際表示,在扣除發行費用後,擬40%(80億元)用於12英寸芯片SNI項目、20%(40億元)用於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儲備資金、40%(8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根據招股書(申報稿),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4月,法定股本總額4200萬美元,法定股份總數105億股,已發行股份50.57億股。公司是一家註冊在開曼的紅籌企業,公司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招股書介紹,中芯國際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大陸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配套服務最完善、跨國經營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主要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台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

根據IC Insights公佈的2018年純晶圓代工行業全球市場銷售額排名,中芯國際位居全球第四位,在中國大陸企業中排名第一。

華泰證券機械設備團隊曾發佈研報稱,2020年將成為中國半導體設備的轉機之年,行業有望實現較快成長。尤其是全球 5G 產業的高速發展,將對半導體及設備需求產生較大的拉動作用。5G 技術的核心在於芯片,無論是基站還是移動手機,都與之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