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否認“監聽”
近日,微信官方闢謠平台“謠言過濾器”發文澄清對微信監聽用户聊天記錄的質疑,並強調絕對不會通過監聽、監視用户聊天來推送廣告。
隱私護衞隊發現,近年來互聯網大廠遭遇類似“監測監聽用户用於廣告推送”的質疑不絕於耳。為更好地解決用户的擔心和質疑,在否定之餘,互聯網企業應同時增加個性化廣告機制的透明度。
闢謠文章中的配圖顯示,有短視頻聲稱微信正在監聽用户的聊天記錄,並傳授“關閉微信監聽的訣竅”。查看相關視頻後,隱私護衞隊發現視頻內容實際上是指導用户如何關閉微信個性化廣告。
對此,微信文章解釋説,微信上的廣告投放是基於用户的合法授權和騰訊的數據技術支持誕生的,可以保護用户隱私的安全。廣告投放標籤是針對用户羣體而非單個用户,且所有的廣告投放都經過加密處理。
騰訊微信團隊還表示:“聊天內容屬於用户的通信秘密和個人隱私,微信不會監測用户的聊天記錄,騰訊更不會通過監測用户聊天記錄來推送廣告。”
據瞭解,個性化廣告是互聯網廣告的常見模式,即平台對用户的瀏覽偏好、使用記錄等進行收集和標記,形成用户畫像,並據此進行廣告投放。
相關專家曾對隱私護衞隊表示,為了合法合規、避免用户畫像與真實個人對應,所有的標籤都會被打到一個手機設備ID上,而非手機號或身份證號等能夠識別真人的ID.並且,具有相同標籤的用户會被劃分到同一類別中。投放廣告時,互聯網企業則會根據手機設備ID把廣告投放給特定的目標人羣,而非具體的個人。
但值得注意的,在形成用户畫像的過程中,用户往往並不清楚自己的哪些行為被提取標籤,也無法控制這些標籤。
隱私護衞隊發現,這並非微信第一次就“監測用户聊天記錄”的質疑作出澄清,比如早在2019年3月微信就曾回應過相應質疑。並且, 近年來互聯網大廠遭遇的類似“監測監聽用户用於廣告推送”的質疑不絕於耳。每當質疑出現時,大廠都會回覆稱“不存在”、“純屬誤解,不會將用户的任何聊天內容用於大數據分析”、“沒有這樣的產品設置也不存在技術條件”。
然而,對於用户剛聊到旅遊就推送機票廣告,剛説想喝奶茶就出現商品推薦等精準推送帶來的隱私焦慮,上述答案或許並不能真正解答用户的疑慮。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初,谷歌因存在個性化廣告“缺乏透明度,信息提供不充分,且未獲得用户的有效同意”的情況,法國數據保護監管機構CNIL對其處以高達5000萬歐元的罰款。有分析指出,CNIL認為谷歌的個性化廣告,應當以更加清晰以及可理解的方式,讓用户瞭解谷歌處理的數據類型、數量以及所產生的後果。
這起判罰應當引起國內互聯網企業的重視——過於精準的廣告推送,未必是好事。當企業使用先進的大數據和算法技術,試圖更“懂”你時,有必要考慮這樣的精準服務是否會超出用户的正當期待,是否會讓用户感到不舒服和被打擾。
《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規定,個人信息控制者在向用户提供業務功能的過程中使用個性化展示的,宜建立用户對個性化展示所依賴的個人信息(如標籤、畫像維度等)的自主控制機制,保障用户調控個性化展示相關性程度的能力。
隱私護衞隊認為,為更好地解決用户的擔心和質疑,互聯網企業應在進行精準推送時,增加算法的透明度並賦予用户控制標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