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幹線物流賽道從未像今天一樣火熱。
僅在剛剛過去的三月,頭部企業新品發佈、簽署合作、IPO申請、完成新一輪融資等消息接連不斷。其中,3月24日,圖森未來在美提交IPO申請書,正式衝擊自動駕駛第一股;智加科技則在3月最後一天宣佈完成總計4.2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Robotaxi頭部玩家小馬智行也在同一天公佈自動駕駛卡車品牌“小馬智卡”,全速推進乘用、商用兩大核心業務。
“量產”、“融資”、“上市”,在自動駕駛幹線物流賽道中,以上詞語被越來越頻繁地提及,無不反映着自動駕駛幹線物流商業化應用的加速進行。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4.9萬億元,其中運輸費用佔比52%。作為公路貨運大國,中國公路貨運量佔全社會貨運量比例長期在75%以上。億歐智庫測算,2021年中國公路貨運市場規模將達5.85萬億元。
萬億級市場為自動駕駛幹線物流應用撐起足夠大的價值空間,也因此引來資本的連續加註。另一方面,長期以來飽受安全、成本、管理等痛點困擾的“汗水物流”,同樣渴望着自動駕駛技術的賦能應用。
1800萬卡車司機撐起的“汗水物流”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協會的《2018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道路貨運從業人員達2089萬人,其中貨車司機佔比87.7%。正是這1800萬的卡車司機羣體撐起中國萬億級的公路貨運市場。
然而,長期以來,貨車司機這一職業卻與“高危”一詞緊密聯繫在一起。2016年公安部數據顯示,我國貨運車輛在機動車中佔比只有12%,卻製造了48%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而在事故歸因中,37%來自激進駕駛、疲勞駕駛等司機因素,造成巨大的社會與經濟損失,平均每年單車單次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為7萬元。
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2018年報告數據,僅6%的貨車司機每駕駛2小時休息一次,而68%的司機日均工作時間在10小時以上,疲勞駕駛現象突出。疲勞駕駛現象的根源,在於高度分散的公路貨運市場帶來的無序競爭。
2018年,中國零擔物流與整車物流的CR5分別不足5%與1%,車輛規模小於5輛以下的個體車隊佔比高達65%以上。市場的高度分散帶來的是物流車隊間的無序競爭,以超載、疲勞駕駛等方式壓低運價,贏得更多貨源。
與持續走低的運價相對應的,是逐年攀升的人力成本與油價。由於危險性高、工作強度大,貨車司機羣體對公路貨運從業環境滿意度差,在中國物流與採購協會的調查報告中,68%以上司機對從業環境非常不滿意,貨車司機這一職業對年輕人吸引力差,行業新生力量不足,司機人力成本逐年攀升。司機難招難管也為物流車隊帶來較大的人員培訓與管理壓力。
根據麥肯錫數據,2009年-2018年,中國公路貨運市場人力成本上漲10%,柴油價格上漲2.7%,而司機薪酬與油耗各自佔公路貨運成本21.05%與22.36%。
隨着運價的持續走低與人力、油耗、管理成本的攀升,物流車隊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擠佔,降本增效需求日漸強烈。
自動駕駛賦能“汗水物流”,多方共同掘金7000億市場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或將成為改變“汗水物流”的關鍵。
為防止司機疲勞駕駛帶來事故隱患,當前長途幹線物流通常為“雙駕”甚至“三駕”模式。L3級自動駕駛的應用,可有效降低貨車司機的駕駛強度,讓司機從“駕駛員”轉變為“監督員”,變“雙駕”、“三駕”為“單駕”模式,而L4級自動駕駛可實現完全無人化,實現人力成本的大幅下降。此外,自動駕駛技術通過優化駕駛策略與駕駛行為,可實現媲美甚至強於優秀司機的節油效果,實現近15%的油耗節省。
根據億歐智庫測算,L3級自動駕駛柴油重卡可比普通柴油重卡降低9.3%的單位週轉量TCO,而L4級自動駕駛柴油重卡可降低15.35%的單位週轉量TCO。由此可見,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可為物流車隊帶來9.3%~15.35%的可觀利潤空間,這也讓幹線物流市場對自動駕駛技術的需求變得更加強烈。
對於科技公司而言,自動駕駛的本質是利用自動駕駛系統實現對“有人駕駛”的替代,因此商業邏輯的本質也是對於司機成本的節省。根據中汽協每年發佈的重卡銷量數據,結合重卡平均使用年限,億歐智庫測算出2018年-2020年中國物流重卡保有量,並進一步測算出幹線物流重卡的保有量。2020年,中國幹線物流重卡保有量為285萬輛,以貨車司機年薪為12萬到15萬的區間計算,2020年中國自動駕駛幹線物流潛在替代市場規模為6844億元到8555億元之間。
綜合考慮當前宏觀經濟增長情況以及重卡超載治理、排放標準等政策影響,億歐智庫預測2021年中國幹線物流重卡保有量為313萬輛,自動駕駛潛在替代市場規模為7528億元到9410億元。
7000億的潛在市場規模吸引着科技公司、主機廠、物流平台方等多方共同掘金自動駕駛幹線物流賽道。科技公司、主機廠與物流場景方形成深度捆綁的戰略同盟,代表性的聯盟有“智加科技+一汽解放+滿幫集團”、“嬴徹科技+中國重汽、東風商用車+G7、普洛斯”。
隨着聯盟的進一步鞏固與商業化進程加速,自動駕駛幹線物流頭部玩家的生態優勢將逐步擴大,逐步形成馬太效應。對於賽道新入局者而言,急需構建自身的生態優勢,才能在近萬億級的幹線物流賽道持續奔跑。
儘管自動駕駛幹線物流賽道數家頭部玩家計劃在2021年實現L3級自動駕駛重卡的量產,但距離自動駕駛幹線物流實現商業化應用仍具有來自技術、供應鏈、成本、政策等方面的重重挑戰。
對於處於生產驗證期的L3級自動駕駛重卡而言,工程化是實現量產的臨門一腳,才能確保自動駕駛系統的魯棒性、穩定性與一致性。激光雷達、計算平台等關鍵部件的車規級產品的量產供應,是制約L3自動駕駛重卡量產的關鍵環節之一。從法律法規層面看,自動駕駛系統的應用讓司機從“駕駛員”轉變為“監督員”,針對性的駕駛行為、時長限制等相關的道路交通法規也亟待制定出台。
億歐智庫計劃於4月份發佈《2021中國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研究報告——幹線物流篇》,報告將進一步分析自動駕駛幹線物流商業化應用的難點、關鍵因素以及未來趨勢,敬請期待。
如需進一步瞭解,歡迎聯繫報告作者陳佳娜,郵箱[email protected],微信1369124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