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東南部安得拉邦斯里赫裏戈達島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首次發射新開發的小型衞星運載火箭。據現場視頻畫面顯示,該新火箭在第一級燃燒後正常起飛,隨後S2級與S3級都表現良好。
就在印度航天人員為新火箭成功發射慶祝時,意外發生了,該新火箭搭載的地球觀測衞星進入了錯誤軌道。由於入軌錯誤,衞星下墜在卡門線以下,還沒轉完地球一圈就燒燬了。
據瞭解,該新火箭搭載了兩顆衞星,一顆是重達145公斤的觀測衞星EOS-02,另一顆是8公斤的AzaadiSat衞星。這兩顆衞星需要進入76x356公里的橢圓軌道,但是由於火箭識別傳感器發生故障,導致衞星進入錯誤的軌道。
對於此次事故,印度空間組織主席索瑪納特表現的很高興,他認為此次發射取得了“部分成功”。新火箭整體表現良好,只是最後階段出了問題。雖然衞星入軌失敗,但這不能全盤否定,所以此次新火箭首飛可以被稱為“部分成功”。
“部分成功”這個詞彙,印度已經不是第一次使用了。2019年9月,印度發射的登月着陸器失聯,登月任務以失敗告終。然而,印度官員卻稱,雖然發生了事故,但整個登月過程的90%-95%是成功的,只是最後的5%失敗了。
印度人的腦回路很清奇,別的國家的人無法理解。其實,也不難理解。如同一個人參加高考,沒能如願考上理想的大學。雖然沒能考上,但不能否定高中時期的全部努力。
雖然印度有很多的藉口搪塞,但印度方面需要認清現實,之所以取得“部分成功”,主要原因是基礎不牢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基輔牢固,每一步走的都很穩,在最後時刻就不會掉鏈子。印度應該將重點放在鞏固基礎方面,而不是忙着肯定自己的努力。
從全球來看,具備發射衞星能力的國家寥寥無幾。雖然印度這次發射失敗了,但如果能夠找到原因並進行改進完善,那下次成功的幾率會更高點。
衞星發射失敗事件並不罕見,幾乎每個大國都遇到過。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積攢經驗,通往成功的道路必然是充滿磨難的。
(文/嚶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