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國家新聞出版署近期下發通知,要求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天的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然而,據央視調查,未成年人借用成年人賬號玩網絡遊戲的情況依然存在,甚至有人通過“租號”“買號”等方式為未成年人提供無限制玩網遊的途徑。記者在某賬號交易平台租號區花33元租了兩個小時《王者榮耀》賬號,全程沒有觸發任何實名認證系統。
警惕網遊“租號”灰色產業鏈
在防沉迷出現前,網絡上私人交易遊戲賬號的現象就已經屢見不鮮。隨着防沉迷通知的出台,這些遊戲玩家又尋得了新的商機:通過向未成年人租賣賬號從而獲利。在網絡上搜索“租遊戲號”“買遊戲號”等關鍵詞,網絡論壇、電商平台等出租售賣廣告應接不暇。如此“頂風作案”歸根結底是監管困難。
網遊新規不是一紙空文。保護未成年人,是每個成年人的責任和義務。從某些成年人經營租號業務、引誘未成年人違規的操作來看,他們對網遊新規置若罔聞。那麼就需要法規發力、需要平台盡責,抓住典型、解剖麻雀、以點帶面,從嚴處理那些為了一己之私坑害別人孩子的人,徹底斬斷“租號”打網遊的灰色產業鏈。
網遊企業要把好防沉迷技術關
管理私人租售遊戲賬號,遊戲公司應首當其衝。遊戲賬號的私下交易,不僅是對未成年人防沉迷限制的破壞,也是對實名制遊戲規則的破壞。遊戲公司可以通過一些輔助技術手段:人臉識別、指紋登錄等與遊戲賬號進行綁定,利用生物信息進行遊戲賬號的登錄使用。除此之外監管部門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對相關行為進行約束也十分有必要。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應該成為包括網遊企業在內的各方共識。這是社會責任,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網遊企業要不斷優化玩家遊戲行為數據分析,準確判定賬號身份,有效控制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賬號權限,把好防沉迷的技術關。同時也應該認識到,技術無法解決全部問題。一方面,不是每家網遊企業都具備相關技術水平,能夠承擔技術調動成本,也不存在任何完美技術,能夠解決防沉迷問題;另一方面,除了遊戲機制本身的問題,未成年人在現實世界無法獲得陪伴、成就感,就會在遊戲中尋找代償性滿足,這需要社會各方協力。
遊戲防沉迷堡壘需社會共建
抱怨“都是遊戲毀了我的清華孩子”的父母,不妨想想自己是不是習慣了“手機帶娃”,下班回家自己玩手機,對孩子缺少交流和陪伴,為了減少帶娃的麻煩,直接採取給孩子扔個手機這種“簡單高效”的方式?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網的主要場所,家長要警惕不當引導示範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結合“雙減”政策,孩子們學業負擔減輕了,課餘時間多了,需要更多健康的娛樂方式。只有滿足孩子們的精神需求,才能防止按下游戲成癮的“葫蘆”,浮起短視頻成癮的“瓢”。
儘管遊戲企業和有關部門都為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獻策獻力,也仍然可能存在監管不到位的風險。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實到孩子身上。作為祖國的棟樑和未來的希望,未成年人應該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培養下形成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遊戲防沉迷的這座堡壘,需要全民共建。
微言大義:
@茶貓少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胖迪家的人:孩子的教育管理不能一味丟給社會,父母不能缺席。
@心之所向slience:這就是我為啥寧願閒着無聊也不打遊戲的原因,因為打遊戲真的容易沉迷!
@子凡的如水人生:建議刷臉進遊戲。
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法律尊嚴不容挑戰,既然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了,防沉迷新規也出台了,那就要嚴格執行,堅決斬斷網遊“租號”灰色產業鏈,絕不容宵小之徒從未成年人身上賺取不義之財。防沉迷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無論監管部門、網遊企業、電商平台,還是學校、家長,都要各司其職。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成年人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