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物聯網:前世今生,萬物升騰
從工業化體系到人工智能,從傳統制造到萬物互聯,這個國家一步一步的產業升級,篳路藍縷,終於走向了世界的前列。縱使各國圍追堵截,縱使克服千難萬險,也不能阻擋這個國家走向未來的決心。
中國的工業互聯網,一場如詩如畫的鴻篇鉅製正在上演。
真誠的,堅定的,沉靜的,喧鬧的,刀光劍影的,金戈鐵馬的,萬物升騰的,塵埃落定的,這是一個屬於國家和民族的奮起直追工業重塑的故事,滄海橫流。
|源起:大國博弈,工業升級|
如果一定要為工業互聯網找一個起源,那一定是通用電氣(GE)。作為一時瑜亮的世上最大多元化服務公司,GE擁有從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等高端設備到照明、塑料等日用商品門類齊全的產品體系,強大製造業的技術實力,以及IoT上精耕細作的豐富經驗。
2012年,GE發佈首份工業互聯網白皮書,定義了工業互聯網的核心要素:借數字化之手,鏈接工業生產最核心的設備、人與數據。在這份堪稱工業互聯網開山之作的白皮書中,GE提出了“the Power of 1%”的概念,闡述15年內減少任何一個核心行業1%損耗在全球工業帶來的價值:航天領域300億美金、能源天然氣660億美金、醫療健康中系統支持630億美金……
GE認為,波瀾壯闊的市場前景下,不論是滿足效率安全和實時可靠的工廠內網、工廠外網和標識解析等基礎業態,還是工業運營產生的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數據同步、人工智能改造等新型業態,工業互聯網都是產業升級的核心手段。
GE的工業互聯網白皮書堪稱行業的開山之作
在GE的基礎上,美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和行業標準應運而生。為響應政府“再工業化戰略”,製造業與IT巨頭抱團的工業互聯網聯盟(IIC),和國防部組織的美國數字製造與設計創新機構(DMDII)先後成立, 吸收了一批工業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所、商業組織等巨頭加入,包括波音、洛克希德馬丁、通用電氣、羅爾斯.羅伊斯、微軟、GE、思科等。
美國引領潮流,德國不甘落後。2013年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旨在基於CPS技術幫助德國的企業增強產品競爭力,實現從“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將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提升企業全球化能力。
立足工業化4.0,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百尺竿頭更進一步。2016年,西門子MindSphere橫空出世,旨在幫助企業實現產品、工廠、機器和系統的連接,提取分析核心性能和應用數據。2018年,西門子“Digital Twin”模型升級,將上述要素打入企業軟件,使用户在獲得實時信息基礎上流程優化,通過產品實時數據提高系統性能。
2020年,MindSphere宣佈落地阿里雲,繼續吹響全球佈局的號角。這背後是德國乃至歐盟在先進製造業上的存量發展與開疆拓土。
在德國,工業化4.0和工業互聯網同質同源
另一個不容小覷的是日本。人們耳熟能詳的精益製造和匠人精神或許不能彰顯日本新工業化的決心。2017年,日本提出“互聯工業(CONNECTED INDUSTRIES)”戰略,促使三菱電機、發那科、DMG森精機和日立製作所等國之重器建立數據互換機制,謀求與德國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分庭抗禮的地位。
中國產業信息網在《日本“工業互聯”戰略啓示錄》中寫道,當企業還在聚焦內部的互聯互通時,日本已經另闢蹊徑,提出了“工業價值鏈”的策略,建立統一生態系統,收購德國企業,抓住全球工廠自動化需求,完善工業體系供應鏈。在大數據雲計算、新材料、資源再利用、能源存儲、機器人等多個領域領跑的日本,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人力短缺日益凸顯。工業互聯,是日本在新工業化浪潮中保持立足之地的重要砝碼。
回溯工業互聯網萌芽破土的時代,產業升級的思想伴着全球化浪潮浩浩蕩蕩,跨國企業在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巨大的市場份額下遙相呼應,巨頭間博弈與合作並存的刀光劍影拉開帷幕,而連工業體系都不夠完備的小國只能在其巨大的投入和龐大的工作量前望而卻步。
工業互聯網,終究是時代的大國戰場。
|中國:一呼百應,千帆競逐|
中國最早提出“工業互聯網”是2015年7月發佈的《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智能工廠為發展方向,開展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加快推動雲計算、物聯網、智能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等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推進生產裝備智能化升級、工藝流程改造和基礎數據共享。”
2017年11月,《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正式作為中國發展工業互聯網的綱領性文件。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提及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連續兩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被推向了國家戰略高度。
在2019工業互聯網全球峯會中總書記提出,“中國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願同國際社會一道,持續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能力,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國家戰略的高度和市場前景的廣闊引發了多方諸侯的激烈角逐。
上海做出工業互聯網的多個第一:率先發布相關政策和三年行動計劃;率先和工信部打造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範城市;獲批全國首個工業互聯網示範基地;開發上馬ABB、匯眾汽車零部件、上汽臨港基地、諾瑪高端智能液壓、三菱電梯智能機器人倉庫等一系列相關場景。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汽車、航天航空等300多家企業創新工業互聯網應用;平均降本7.3%、提質6.1%、增效9.2%,並帶動10萬中小企業上雲上平台。
上海做出工業互聯網的多個行業第一
上海,有着完備的先進製造業體系和雄厚的資本佈局。2019年,上海工業投資增長11.3%,連續2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上海全市制造業投資比上年增長21.1%。六個重點工業行業投資增長24.2%:生物醫藥製造業投資增長79.0%,汽車製造業投資增長48.5%,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業投資增長36.6%,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投資增長12.9%。
上海説,2022年,上海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要從800億元提升至1500億元。
依託於強大的智能製造行業,深圳及時出台多個政策培育工業互聯網生態:建立“深圳市工業互聯網專家委員會”,推動華為、騰訊、富士康等聯合成立深圳市工業互聯網聯盟,開辦“工業互聯網大會”“工業互聯網巡迴大講堂”等活動,打造“總部(深圳)+工廠(珠三角)”跨地域生產製造新模式。
成果轉化,深圳民企功不可沒:華為Fusion Plant,服務企業用户2.4萬家,工業設備連接數超過88萬台套,工業應用軟件數量超過2500個:富士康,生產效率提高30%,庫存週期降低15%,服務工業企業用户1100多家,連接工業設備超過68萬台,工業軟件數量超1000個;速加網,傳統機械零部件製造業構建加工協同智造網絡,智能匹配供需信息、提供免費SaaS系統實現透明化生產;衣全球,打通渠道銷售、數據運營、貨品供應、庫存管控,通過後端快反生產支撐前端直播。
青島,2015年打造工業互聯網領軍城市,2019年提出建設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聚集1833家工業互聯網生態企業。每季度發佈200個“工業賦能”和50個“未來城市”場景,推動簽約應用場景改造提升項目158個。“青島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完備的工業體系,涵蓋全部41個工業門類中的39個,可以為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人工智能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
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底氣來源於與美國通用電氣、德國西門子三足鼎立的海爾卡奧斯;世界四大國際標準化組織在牽頭制定大規模定製模式和工業互聯網相關標準的授權中,海爾獨佔三席,是唯一在全球同一個國家擁有兩座燈塔工廠的企業。2020年,卡奧斯累計服務4.3萬家企業,用户3.3億,是目前唯一的工業互聯網獨角獸企業。
全球燈塔工廠分佈圖
此外,
北京説,“北京把工業互聯網作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作為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的重要支撐,將以“賦能全國數字化轉型”為目標,着力提升高端供給能力,同各方攜手共建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新生態,為全國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多作貢獻;”
常州説,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集羣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工業強基工程項目累計16個,居全國地級市第1,江蘇省首台套重大裝備153個,位居全省第2;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累計15個、居全省第1;行業隱形冠軍200多家,境內外上市企業66家。
寧波説,2019年阿里雲落地工業互聯網中心,打造立足寧波、服務長三角、輻射全國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台。7個簽約項目總投資額近20億元,是其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未來2至3年,寧波將全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加速構建工業互聯網發展生態。
瀋陽説,阿里巴巴、華為、特斯拉等工業互聯網巨頭羣星閃耀,國內外知名院士、專家學者真知灼見,華晨寶馬、東軟集團等行業領軍企業即席演講,《遼寧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現場發佈,協同3D拍攝手段搭建的雲展廳“智慧鍊鋼”、和冰山集團“5G+智慧製造”等工業互聯網的典型應用場景……
一時間,百舸爭流千帆競逐,花團錦簇烈火烹油,好不熱鬧。
|現狀:前路漫漫,曙光初現|
2020年的工業互聯網有多火爆?SAP首席數字官彭俊松説,全球600家工業互聯網平台,中國500家。連疫情過後各城市的工業互聯網峯會都進入白熱化階段:
2020年08月29日,工信部和北京舉辦2020工業互聯網大會;2020年09月16日,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組委會舉辦2020國際工業互聯網大會暨數字工業系列峯會;2020年09月17日,國內首個工業互聯網領域百人專家會成功開啓;2020年09月20日,2020世界工業互聯網產業大會在青島開幕;2020年10月10日,廣州舉辦2020國際工業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展覽會;2020年10月18日,2020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在瀋陽開幕……
品類多樣的工業互聯網峯會的背後,行業的很多核心問題依然沒有答案:
如何讓低成本的不生產數據的工業設備產生數據?
如何高效的開放工業設備生產數據塊的加密模組?
如何將市面上5000多種驅動協議進行統一?
如何在不影響工業生產進度的前提下進行數據採集?
如何協同軟硬件配置問題?
如何通過數據挖掘最大化利用數據?
哪些數據需要聯網?哪些數據不需要聯網?哪些數據需要公開?哪些數據不需要公開?公開到什麼程度?
工業互聯網是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數字化和工業互聯網賦能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藥。2019年7月,曾經排名世界第一,號稱開啓工業4.0先河的瀋陽機牀宣佈虧損十億級人民幣,收入大幅下降,被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勒令重整。傳統產業對工業互聯網平台的質疑精準犀利:“我們內行人都解決不了的,只是靠平台對接就能辦得到?想得太簡單了,一行有一行的難,不是這麼輕巧的。”
海外的平台發展也充滿變數:2018年,GE出售了自己一手創立的Predix,這個在行業內打造英國石油、澳洲航空、仁濟醫院、東方航空等多個標杆案例的工業互聯網平台鼻祖最終成為GE揮淚數字化的棄子,黯然收場。2019年初,三星低調解散號稱85家合作伙伴的Artik物聯網平台團隊。根據調研機構IoT Analytics的統計,全球物聯網平台高峯時一度達到450家,但最近一年中三分之一正在關閉或者成為殭屍。
MIT數字經濟研究專家喬治·韋斯特曼在《哈佛商業評論》上寫到,“通用電氣並不是第一家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栽跟頭的大公司。玩具公司樂高最近就宣佈放棄了數字設計師的計劃;運動品牌耐克則早早裁撤了自己的數字硬件設備部門;奢侈品牌巴寶莉打出的口號是“要成為全球最佳的數字奢侈品牌”,但是業績沒有任何起色;福特公司重金投入的數字化轉型,導致公司成本大幅增加,股價表現也因此受到了拖累。”
從沒有數據到有數據,從單一數據到多元數據,從數據矩陣到數據網聯,企業的數字轉型(工業互聯網的前提)經歷着曲折坎坷的道路。
林雪萍在《工業互聯網的三重境界》中寫到,“從歷史發展來看,工業利用IT技術,進行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升級改造過程,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打通企業業務流程的內化、實現製造服務一體化的外化階段,以及為行業賦能的平台外掛階段。”
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的三個階段
根據這個邏輯,公眾號物女心經總結了三種工業互聯網提供商的靈魂拷問:
如果企業本業乏力型轉型工業互聯網,賣設備和賣服務的模式如何兼顧?產品製造銷售下滑,產品服務銷售增長慢,如何平衡?舊客户羣體如何為新服務買單?
如果企業本業飽和發展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平台是否已在自家全面應用?企業是否擁有構建全新商業模式和平台的運營能力?輸出方法論是否影響本身發展?
如果企業本業穩健複製工業互聯網方法論,那麼基於IP或商業秘密的獨特優勢可否重現?“外掛”是否會讓本業的競爭優勢降低?技術團隊對外賦能是否滋養競爭者?服務營收低迷如何平衡與本業的關係?
埃森哲發現,73%受訪企業尚未制定出工業互聯網的切實行動計劃,只有7%受訪企業表示已制定全面戰略,並配以相應投入。歸根結底,企業頂層規劃的單薄,相關技術人才積累的不足,對工業互聯網行業價值鏈認知匱乏,導致投入產出與投資收益的出入較大。
而數字轉型項目成本高、週期長、難度大,企業在轉型上十分謹慎,實體經濟由大轉強的過程緩慢而艱辛。
|雄心:金戈鐵馬,萬物升騰|
而工業互聯網,是中國不容置疑的國家戰略,背後是工業結構迫在眉睫的轉型升級:
製造業增速明顯回落,產能過剩、供需失衡、新舊動能轉換緩慢等一系列矛盾突出,原有以數量、規模、速度為主的增長模式,已難以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
中國製造業當下“大而不強”:近年來,我國製造業的增加值率約為20%,遠低於工業發達國家35%的水平。工業互聯網將促進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促進製造業整體增加值提升。
現階段勞動力人口不斷下降,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儘管中國製造業的平均年薪相比1978年的597元增長98倍,部分地區用工成本已接近工業機器人成本。製造業產業初期憑藉勞動力成本優勢獲得的競爭優勢已經被逐漸削弱。
埃森哲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的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顯示,目前只有7%的中國企業轉型成效顯著,大量中國企業仍未享受到數字化帶來的經濟紅利。
僅7%的中國企業轉型成效顯著
好在中國已有轉型成功的案例,在先進生產力的賦能下綻放巨大的活力:
傳統服裝工廠酷特智能,歷時10餘年,投入數億資金,打造工業流水線到個性化定製的智能工廠:CAD製版、射頻識別、C2M系統、服裝生產全流程、無資金貨品壓貨零庫存。生產效率提高25%,成本下降50%,利潤增長20%,西服下單製作週期從兩三個月縮短到7天。2020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41.66%,上市創業板。
西安陝鼓動力,經營軸流壓縮機、能量回收透平裝置(TRT)、離心壓縮機、離心鼓風機、通風機五大類80個系列近2000個品種,應用於冶金、石化、電力、環保等十幾個國民支柱產業。通過與北京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合作,以平台對遠程機組進行分析設備運行與維修保養,實現正常檢修工期縮短 33.3%以上,平均節約設備管理內耗成本 42%。
廣州柴油機廠聯合樹根互聯,基於人工智能、邊緣計算、預測性維護為中低速船用柴油發動機提供智能服務平台,為列裝的萬噸級船舶用户提供設備連續性保障,形成產業鏈上下游聯動,幫助廣柴降低 30%的設備管理成本,縮短 20%運行管理反應時間,提升柴油機連續性運行能力。
泰隆減速機公司基於徐工信息漢雲平台對機牀聯網採集數據,設備利用率提高了 7.65%,設備運維成本降低 20%;生意幫協同製造管理平台賦能62箇中小企業獲得了,470 萬個車牌生產訂單,盤活153 台閒置設備,交付週期由 90 天縮短至 14 天......
如果説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破局的一騎當千,工業互聯網就是國家戰略下的宏觀佈局。全產業的工業化能力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豐功偉業,這在2020年疫情的衝擊下顯得分外鮮明:放眼環宇,沒有誰能擁有如此強大的工業化體系在幾周內建起方艙醫院;沒有誰能在全球疫情的陰影下快速復工復產人民安居樂業;沒有誰能在短短四十年完成改革開放轟轟烈烈浩浩蕩蕩的偉大復興。
縱觀中國的產業發展,從工業化體系到人工智能,從傳統制造到萬物互聯,這個國家一步一步的產業升級,篳路藍縷,終於走向了世界的前列。縱使各國圍追堵截,縱使面臨千難萬險,也不能阻擋這個國家走向未來的決心。
中國的工業互聯網曙光初現
中國的工業互聯網,一場如詩如畫的鴻篇鉅製正在上演。
真誠的,堅定的,沉靜的,喧鬧的,刀光劍影的,金戈鐵馬的,萬物升騰的,塵埃落定的,這是一個屬於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奮起直追工業重塑的故事,滄海橫流。
在過去的5個月裏,我採訪過多家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和傳統制造企業,見過上汽五菱全自動化生產線帶來的工業紅利,見過酷特智能西服半定製化的智能網聯SOP流程,見過瀚川智能賦能中小企業的先進製造解決方案,見過雷沃科技數字化改造挖掘機的轉型升級。
而從青島的卡奧斯到北京的東方國信,從濟南的浪潮到徐州的Xrea,從深圳的華為富士康到杭州的阿里巴巴;從研發設計到生產製造,從經營管理到設備運維,從定製化產品到庫存管理;在平台的加持和賦能下,在企業的決心與魄力下,一個個傳統產業被改造着,裂變着,痛苦着,昇華着。
奔向屬於下個時代的明天。(作者:硅谷加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