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華商韜略,作者諸葛明,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愈專注、愈單純,就愈有力。”這是被稱為“IC設計教父”的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在介紹企業經營宗旨時最常用的詞。在他的帶領下,聯發科從被質疑的“山寨手機芯廠”發展成為世界級芯片企業。
2020年7月,聯發科創造了2002年以來股價的新高,市值達到1.12萬億新台幣,一度超過郭台銘的鴻海(富士康集團),成為中國台灣地區市值僅次於台積電的企業。
他和他的企業是如何做到的?
1. 初出茅廬1961年,從台灣大學畢業的蔡明介,成為通用高雄分公司一名測試工程師。在家裏人看來,他也算是完成了幼時的夢想。
讀小學時,蔡明介在《我的志願》一文中寫到,長大後要成為一名工程師或者科學家。在當時他的理解中,工程師可以改變世界。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他的工作是每天盯着示波器檢查產品,唯一能用得上的知識還是初中學過的歐姆定律。蔡明介不禁疑惑:這還是工程師嗎?
工作不如意,蔡明介後來選擇辭職繼續深造,去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攻讀電機碩士。
剛拿到碩士學位的蔡明介,剛好趕上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與RCA公司的一個合作項目,要招募芯片工程師。彼時,IC(集成電路)半導體是新興的高科技產業,蔡明介不想錯過這樣的機遇,於是放棄了讀博的計劃,應聘成為這個項目的5位IC設計師之一。
項目結束後,蔡明介返台進入工業技術研究院任職,負責開發IC產品。不過,由於經費受限,研究院只能單純採取的複製策略,外加產品沒有銷路,蔡明介的IC設計之路並不順利,這一度讓他非常苦惱。
1982年,台灣聯合通電公司(簡稱聯電)總經理曹興誠向他發出芯片設計部門負責人的職位邀請,蔡明介欣然允諾。
彼時,曹興誠對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把芯片做出來。面對一窮二白的局面,蔡明介決定在從美國引進技術的基礎上,加強與工研院的合作,與此同時,在聯電內部建立研發陣容。在他的領導下,聯電逐漸在芯片市場有了一席之地。
2. 被迫創業然而,好景不長。
一開始,聯電採取“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是像台積電那樣走代工模式,另一方面則加大IC產品的研發,但有客户卻質疑在代工廠內設立IC設計部門,有盜用客户設計之嫌。
受此影響,聯電為了穩住客户的需求,決定不再進行IC設計,原有的IC設計團隊需要逐漸剝離出去,蔡明介就這樣被迫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1997年,蔡明介領導聯電的集成電路設計部門成立了多媒體小組,這就是“聯發科技”的前身。團隊最初只有20餘人,但蔡明介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獨立出來創業,收入從哪裏來呢?這是擺在蔡明介面前的一道最大的難題。在反覆研究之後,蔡明介決定帶領聯發科切入CD-ROM(只讀光盤)芯片市場。
他這麼做有兩個理由:一是那個時候主板芯片、繪圖芯片的市場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狀態;二是台灣的IT產業正圍繞PC業務展開,處於高速發展期。
為了快速打開市場,公司將CD-ROM芯片從原來的三顆整合成兩顆,與此同時,將DVD內分別負責視頻和數字解碼功能的兩顆芯片整合到一顆芯片上。這樣做有兩大好處,一是芯片的倍速可以大幅度提升,第二產品價格大幅度降低,從而使得聯發科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2001年,聯發科在DVD芯片市場上已經佔據了60%的份額。同年7月,聯發科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首日便漲停。2003年,聯發科的收入達到380.64億元(新台幣),正式躋身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
3. 困境中尋出路華強北,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1995年,深圳國際電子城正式在此開業,隨後萬商、大百匯等相繼開業,得益於緊鄰香港的地理優勢,華強北逐步成為中國南方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及批發零售中心。
當時甚至有外國創業者説:“在硅谷需要花兩個月才能搞定的400個元器件,在華強北一天就能湊齊。”
彼時的蔡明介怎麼也想不到,這裏日後竟然成為了聯發科的福地。
在CD-ROM、DVD芯片市場一路攻城略地的同時,危機也悄然來襲。相關科技產品增長乏力,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蔡明介意識到聯發科要繼續成長,必須要找到新的增長點。
在他看來,這個新的增長點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市場空間要足夠大,二是要有技術門檻作為壁壘,第三點也是最為關鍵的是要和聯發科原有的方向保持一致。
經過廣泛的市場調研和深思熟慮,蔡明介將目光瞄向了通訊芯片領域。他明白儘管已經有巨頭出現,但隨着移動手機在新興國家的普及,這個市場的容量會不斷增大。
基於此,聯發科很快全力投入到手機芯片的研發中。經過不斷地攻關,在2003年年底,聯發科手機芯片終於開發完成。產品是有了,但卻沒有銷路。
因為彼時的手機芯片市場,是德州儀器、英飛凌等大廠的天下,聯發科要想從諾基亞等一線手機品牌打開市場根本是不可能的。
新業務前景暗淡,傳統的DVD和CD業務也出現了大幅下滑,聯發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蔡明介瞭解到大陸用户對內置MP3、FM調頻收音機的功能機相當追捧。“把這些媒體功能整合到手機裏面去,説不定能成?”蔡明介意識到。
2004年,蔡明介帶着這套解決方案進入大陸市場,其低成本、高質量、多媒體等要素,迅速受到中小型手機客户的喜愛,山寨機的時代由此到來,華強北更是成為了山寨手機的聚集地。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彼時中國的三線以下城市以及廣大農村地區,手機的普及度並不是很高,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機價格太貴。聯發科這次破壞性的創新,極大地降低了移動手機的成本,很快佔領了這片藍海,甚至風靡非洲、印度等海外市場。
與此同時,大陸的政策紅利也為聯發科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2007年10月,中國取消手機牌照核准制度,轉而對手機頒發進網許可證。這一政策的出台讓生產手機的門檻大幅降低。
聯發科趁勢推出了“交鑰匙解決方案”,將手機產業的上游與中游環節整合,把芯片、軟件平台和設計全部完成,手機廠商只需要購買屏幕、攝像頭、外殼、鍵盤等簡單零部件就可以出品手機,再次降低了手機生產的門檻。
到了2008年,聯發科手機芯片收入營收已經突破總體的50%,一躍成為世界前三IC設計廠商,僅次於德州儀器和高通。
4. 進軍智能機市場2007年1月9日,在萬眾矚目下,喬布斯登上了舞台,他發佈了一款極具革新意義的產品:初代蘋果手機,智能手機時代由此到來。
新的潮流滾滾而來,但聯發科一味沉溺於功能機的輝煌成就。更為危險的是,聯發科的大本營也遭到了後起之秀展訊的威脅。彼時,展訊藉着聯發科MT6253芯片的失誤,趁勢推出一款質優價廉的2G芯片,一舉打入三星、摩托羅拉等品牌廠商的供應體系,蠶食着聯發科的市場份額。
直到2010年7月12日,聯發科才正式加入谷歌的“開放手機聯盟”計劃,宣稱要打造聯發科專屬的安卓智能手機解決方案。
不過,聯發科的動作還是慢了。2011年上半年,聯發科期內實現營收408.23億新台幣,同比大幅下滑34.84%。
在蔡明介看來,面對挑戰,聯發科要恢復創業精神。所謂的創業精神,最重要的不只是努力工作,而是要尋找及確認機會、採取行動,並承擔風險。基於此,蔡明介決定大刀闊斧對聯發科進行變革。
首先是調整產品策略,聚焦智能手機。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蔡明介意識到已經沒有必須在功能機方面話費太多的資源,於是將功能機平台看砍到只剩兩個,集中資源主攻智能手機。
其次重新調整組織架構。聯發科內部原有手機、電視、DVD三大事業部,蔡明介將其調整為九個事業部門,與此同時,將手機部門細分為功能手機、智能手機、先進技術三個子部門。調整完成後,聯發科新品推出的速度大幅度提升,僅2012年,產品就迭代了三次。
最後加大營銷投資。此前,聯發科經常對市場預測失準,導致芯片缺貨現象十分嚴重。意識到問題所在的蔡明介,毅然加大對營銷的投資,尤其是在印度、南美等新興市場。
通過這次調整過,企業的活力的得到激發。而聯發科在也在智能手機領域,發佈了MT6575單核處理器、MT6577雙核處理器、MT6589四核處理器、MT6592八核處理器等一系列產品,受到市場的歡迎。
2011年,聯發科在中國大陸的智能手機芯片出貨量僅為1000萬,2012年底出貨量就達到了了1.1億,增速十分迅猛。
2012年蔡明介獲選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百大CEO”,是中國台灣唯一入選這份榜單的企業家。在提到聯發科長期以來維持高績效的因素時,蔡明介表示是堅持企業的使命與價值,即從不中斷提供更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給客户。
5. 折戟高端市場在低端智能機市場取得一席之地後,聯發科開始考慮向中端市場邁進。
2014年,聯發科發佈的“真八核”的MT6592,可實現八顆核心同時運轉,支持未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多任務處理和高品質多媒體應用。
在相關的描述中,MT6592由8顆Cortex-A7核心構成,採用台積電28nm工藝,最高頻率可達2GHz,也是聯發科進軍中高端市場的試水之作。
彼時的聯發科信心滿滿。
“八核處理器將推動國內智能手機品牌規模向1500元以上的中高端產品升級過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表示。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在聯發科高調宣傳不久後,一些搭載MT6592的智能手機售價卻跌破千元。比如酷派的大神1,售價只有888元,紅米手機更是直接降到了799元。
儘管鎩羽而歸,但聯發科並沒有打算放棄對高端市場的野望。2015年,聯發科又推出Helio X系列,定位高端市場,這次直接對標的是高通800系列。
聯發科宣稱,Helio X10是一款主頻為2.2GHz的64位真八核芯片,搭載ARM Cortex-A53架構,採用28nm工藝,擁有強大的移動運算性能以及不錯的多媒體功能體驗。
一開始,市場還算認可。HTC One M9+、魅族MX5、金立E8等旗艦手機都搭載了該芯片。其中,HTC One M9+甚至賣到了4000元的價位。
更為關鍵的,老對手高通的失誤也給了聯發科可趁之機。彼時,高通驍龍810出現過熱問題,Helio X10成為了許多手機廠商的首先。在2016年上半年,聯發科營收與市場佔有率均創下新高,4G芯片的出貨量甚至一度超越了老對手高通。
只是,長期以來的中低端屬性,影響了聯發科在高端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小米和樂視最終還是把Helio X10用在了千元機上,搭載聯發科的X10系列芯片的紅米Note 3,售價僅為799元
謝清江用“含淚數鈔票”形容與小米的合作。在他看來,彼時的高價手機市場已逐漸飽和,導致4G芯片價格戰加劇,所以既然怎麼都要流淚,能夠數鈔票還算好。
後來,聯發科推出了的Helio X30,定位高端,但最終沒能在市場上掀起波瀾。2017年年末,聯發科高管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未來一年聯發科將暫停高端產品Helio X系列的研發工作,全力投入到中端產品Helio P系列的設計中。
或許有萬般不甘,聯發科衝擊高端之路只能暫時止步。
6. “拳王”破局的好時機?長期以來,聯發科在中國台灣的上市企業中,市值一直排在台積電和富士康之後,位居第三。
但2020年以來,聯發科股價連續上漲,最終在7月份超越富士康。儘管此後又有所回落,但如今聯發科股價為1.08萬億新台幣,與富士康的1.09萬億新台幣,相差不大。
其中的核心原因是,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富士康已經疲態盡顯,尤其是近年來蘋果公司試圖降低對其依賴程度,尋求供應鏈的多元化。反觀聯發科,隨着5G技術的普及,面臨的是數千億元的芯片市場。
蔡明介曾經提出著名的“一代拳王”理論。一家剛起步的芯片設計公司,如果能夠順利推出一種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很容易後發先至,一下子就成為市場中的“拳王”。不過,因為成功太快、太容易,這些芯片公司很容易就被新一代“拳王”推下寶座。
“一代拳王”理論點出的事實是:沒有創新、沒有未來。尤其是隨着5G時代的來臨,市場需求再次發生變化,對芯片廠商來説,創新意味着搶佔先機。
聯發科自然也不甘落後。
2019年11月,聯發科發佈了旗下首款的5G芯片“天璣1000”,根據聯發科的介紹,這款芯片是採用了7納米的工藝製程,也是全球首款支持5g雙卡雙待的芯片。
此外,聯發科不僅推出了5G基帶芯片Helio M70,還於年底推出了基於7nm工藝和A77+G77架構的5G處理器天璣1000,以及面向中低端的5G SoC天璣800。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在2019年全球手機芯片市場中,聯發科在2019年以24.6%的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二,僅次於高通,相較於2018年提升了10.6%。
根據財報,2019年全年聯發科實現了2462億新台幣(約81.6億美元)的營收,全年淨利達232億新台幣(約7.7億美元),迎來了其近三年來的最高點。在本次財報中,聯發科還提到,在整個5G生命週期,聯發科預計將拿下全球外購5G芯片的40%市場份額。
而受“禁令”升級的影響,台積電很有可能沒有辦法繼續給華為代工製造芯片,華為有可能面臨着芯片斷供的困境,聯發科成為了不錯的選擇。
近日,聯發科公佈了9月份營收情況,公司實現營收新台幣378.66億元(約合人民幣88.61億元),同比增長61.18%,環比增長15.74%。公告中還指出,今年1-9月,聯發科實現營收新台幣2257.41億元,同比增長24.37%。
“S曲線”也是蔡明介最常提到的概念。在他看來,S曲線是代表一個產品從發展初始階段到最終階段的曲線,即使在S曲線中段才切入,只要掌握好技術、彈性、效率,不見得扳不倒大巨人”。
在新舊技術更替的複雜形勢下,聯發科或許正迎來扳倒巨人最好的機會。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