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頒佈了美國最嚴格、最全面的面部識別禁令。波特蘭市市議會一致通過了兩項新法令,分別禁止私人公司和市政局在“公共場所”使用監視軟件。
禁止政府機構使用的禁令立即生效,而禁止私人使用的禁令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私人公民不受此規則的約束,因此仍可以使用生物識別技術(如蘋果的Face ID)。
從後果來看,這意味着像警察局這樣的政府機構,不能使用面部識別軟件從攝像頭、行車記錄儀或任何其他形式的監控設備中獲取人臉信息。由於第二條法令,酒店、公司甚至機場都不能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違反禁令的場所可被判處每天1000美元的罰款。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沒有聯邦或全面的州法規限制或標準化此類監視技術的使用,市政當局只能自行採取措施。在美國其他城市,如波士頓、舊金山和奧克蘭都在城市範圍內實行有限的面部識別禁令,僅適用於政府部門。相比之下,波特蘭市的禁令更為徹底。
面部識別技術可以更快的追蹤罪犯,在美國今年由於黑人“弗洛伊德之死”(事發地就在波特蘭)引發的多起騷亂中,警方多次使用面部識別逮捕了許多抗議人士。但是,面部識別軟件也可能導致冤假錯案。
今年1月,底特律的羅伯特·威廉斯由於面部識別系統錯誤地將其識別為另一個黑人搶劫犯,他被警方拘留超過24小時。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表示,這是美國首例此類案件。
這種錯誤可能是由於算法偏差,或者由於數據不足或缺乏而導致的識別錯誤。就面部識別軟件而言,其識別白人面部的準確度要高於黑人識別。麻省理工在2018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淺膚色男性的識別錯誤率為0.8%,而深色皮膚女性的識別錯誤率高達34.7%。
這種潛在的識別錯誤和種族、性別偏見引發了人們的擔憂,有人認為這是對公民自由的侵犯。在這種背景下,波特蘭市政當局簽發了上述兩條禁令。
此舉也引發了一些爭議。
批評人士認為,全面禁止面部識別缺乏靈活性。例如,便利店老闆可以利用面部識別來抓獲小偷,他們把這項技術視為一種威懾手段,也是保護員工的一種方式。
而一位事務所合夥人則認為“還有其他一些特定(威懾)手段,在這些手段中,面部識別軟件可能弊大於利”,“這項技術的濫用和濫用是眾所周知的,在許多方面都令人恐懼。”
俄勒岡州公民自由聯盟在一份聲明中也表示支持新規則,並寫道禁止該技術“對於保護個人和我們社區的利益,隱私和安全是必要且謹慎的。”
俄勒岡州銀行家協會(Oregon Bankers Association)在一封聯絡信中表示,面部識別技術“在保持我們的銀行及客户、員工的安全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他們要求市領導考慮銀行的特殊情況,採用暫停令而非全面禁止令。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出處:
https://www.opb.org/article/2020/09/09/portland-passes-nations-toughest-restriction-on-facial-recognition-technology/
https://edition.cnn.com/2020/09/09/tech/portland-facial-recognition-ban/index.html
https://www.popularmechanics.com/technology/security/a33982818/portland-facial-recognitio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