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社區團購大掃描:進村下鄉,團長遍地,遭遇地頭蛇狙擊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科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財經故事薈,作者 | eternal、萬天南、毛逗逗、文甜,編輯 | eternal、陳紀英

2020年末,隨着阿里、美團、拼多多、京東等巨頭陸續入場,社區團購“接棒”在線教育,成為中國互聯網領域最熱的風口。

各巨頭倚靠自身的資金、技術優勢,全面攻向傳統商超、菜場,並借“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的價格”,以及送貨到小區的便利,成功吸引大批社區消費者。

在三四線城市以下的廣大縣城、鄉鎮地區,瘋狂擴張的社區團購,究竟能否實現商業更迭?

《財經故事薈》兵分多路,調研河南項城、海南三亞、江蘇無錫、安徽滁州、山東高密等地,對五環外的社區團購市場進行全景式掃描。

團購遍地開花,遭遇地頭蛇狙擊

“高寺鎮這裏連外賣都沒有,社區團購卻先插遍了旗”,24歲的美團優選團長陳元告訴《財經故事薈》。

他所在的高寺鎮屬於河南項城縣,小鎮共有6萬多人,下轄100多個村莊。

正如國內大多數鄉鎮一樣,高寺沒有外賣,也沒有滴滴。可是,美團優選的提貨點卻遍地開花。

“基本上是個開店的人,就有資格當團長,我的主業是經營火鍋調料店,一個多月前有推廣人員登門拜訪,我就加入了平台,當了團長”,當地另一位團長朱天平告訴《財經故事薈》。

同樣的,《財經故事薈》多方尋訪顯示,山東高密,安徽來安縣、安徽滁州、江蘇無錫等區域,社區團購幾乎遍佈鄉村。

山東高密美團優選團長木青告訴《財經故事薈》,在高密,幾乎每個村都有提貨點,“美團優選、橙心優選、多多買菜,都來了。”

對此,某電商平台副總裁對此見怪不怪,他説,“這個不意外,我之前認識幾個做社區團購的,去年就殺到鄉鎮市場了”。

社區團購的下沉力度,遠遠高於外賣或其他O2O業務。

截止去年12月份,僅興盛優選的門店數量就已超50萬家,覆蓋到全國15個省、6500多個城市,月度GMV高達40億元。據《晚點》報道,興盛優選即將完成一輪由紅杉資本領投的高達30億美金的投資。

而美團優選向《財經故事薈》透露,其社區團購業務已經觸達20餘個省份,300餘個地級市。

美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興曾在Q3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美團優選現在是我們整個業務的優先戰略領域,而涵蓋範圍也是我們的重中之重……這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針對一些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能夠深入鄉鎮級別的地區。”

滴滴方面則告知《財經故事薈》,目前旗下橙心優選業務覆蓋範圍為27個省市。

社區團購,也是創始人黃崢為拼多多定下的必打、必贏之戰,“買菜是個好業務,是個苦業務,是個長期業務,也是我們拼多多人的試金石”。

相較社區團購的遍地開花,外賣行業在三線以下城市地區的滲透率僅為30%-40%,70%的外賣訂單由一線城市貢獻,農村地區幾無外賣。

上述高密團長木青告訴《財經故事薈》,“在高密,外賣也就下沉到縣城,但買菜業務卻進了村”。

如此巨大的一塊“處女地”,如此鮮活的流量和潛在付費用户,對於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有趣的是,巨頭下沉時,也遭遇到了本地地頭蛇的狙擊。

山東高密團長木青告訴《財經故事薈》,競爭者除了其他下沉的社區團購平台,還有本地的商超、便利店,甚至搞運輸的車主等等。

40歲出頭的貨運老闆王大利就是其一。

王大利買了兩輛客運車,但疫情到來之後,貨運生意冷清了很多。

愁悶之時,王大利發現疫中居民買菜成為痛點。隨後,他打聽到了靠譜的水果蔬菜生鮮食品等貨源,開始送貨上門。

獲客成本很低廉——目前,他已經搭建了十來個微信羣,積攢了數千名用户,這些用户分佈在周邊七八十平方公里內。

他和員工會在微信羣實時更新價格和貨品,有購買需求的顧客,通過接龍的方式,提前下單。

然後,司機手持訂單,開着兩輛四米來長的輕卡,趕到批發市場按單訂貨,訂貨後,送到集散點。

接下來的送菜上門,一般通過電動三輪車完成,“電費比油費便宜”,然後通過微信或者電話,和客户敲定好上門時間。

據王大利觀察,他的客户以上班的年輕人、留守家裏的老年人為主,“上班的沒時間買,老年人有的行動不便,也不願意出門買”。

定價也大有門道,“不能比超市貴”,也不設置最低金額門檻,“買多買少都song送上門,一單有時候就賺幾毛錢,必須精打細算”。

相比社區團購平台,王大利自認為其優勢是“產品新鮮,質量可靠,所以我們的用户以復購為主”。

“好的時候,一天訂單金額上萬元”,王大利告訴《財經故事薈》。

對此,團長木青告訴《財經故事薈》,“這些自己幹團購的才是競爭力最強的,因為我們團長大多數是兼職,他們是專職”。

團長:門檻較低,競爭激烈,身兼多職

過去在五環外淺嘗輒止的互聯網巨頭,要想紮根五環外,大量招攬本地化團長和代理,顯得彌足重要。

安徽滁州的美團優選代理商儲方方告訴《財經故事薈》,市場推廣員職位主要招收有地推經驗、快消品經驗的銷售人員,月薪在5000元以上,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招募、培訓、考核團長。

團長的任職門檻較低。一般而言,只要有合適的提貨地點,方便司機送貨和客户提貨,就可以入選。

目前,絕大多數提貨點都是普通的便利店。

而頭部團長的畫像,主要集中於由25歲—35歲的女性看店的夫妻店羣體。這類人一般都會有社區微信羣,工作比較清閒,也有很多時間在線互動、推銷。

而對裂變駕輕就熟的拼多多,在買菜業務上也複製了這一經驗,比如支持團長等級分配、團長裂變、區域經理、團長與自提點分離(綁定或解綁)、團長自營商品等功能,維護團長,減少流失。

借力千軍萬馬來組團的團長們,社區團購得以在鄉鎮地區爆炸式增長。

財經故事薈調研的不少區域,團長數量竟能在兩三個月內翻上幾倍,增速遠快於顧客增長。

安徽半塔鎮美團優選團長彭湃告訴《財經故事薈》,在他家周圍400米內,兩個月新增了20多個團長。

十米開外的地方,就有一個新設立的提貨點。這些門店大多屬於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

多數團長都是“身兼多職”,一人身跨多家平台。

如此一來,就連送貨員也被搞得暈頭轉向,逢到平台促銷,訂單暴漲之下,送貨員無力送貨,甚至曾找到彭湃,付錢請他代為送貨。

團長規模的快速擴張既為平台帶來了繁榮,也導致了團長羣體的內卷化。

一些團長的訂單量和提貨量大幅縮水,部分地區羣體內耗嚴重。

到了1月,彭湃的提貨量只有過去的20%。去年11月,他剛當團長時,單日提貨量在600多件,現在只有100多件。

因此,多數社區團購團長,都把團長業務作為兼職或者副業。

還有部分便利店、雜貨店、小飯店店主,把社區團購業務,作為提高店鋪人氣的引流器。

在多家平台擔任團長的鄭州某便利店老闆韓天一告訴《財經故事薈》,“雖然快遞、團購一單都是提幾毛錢,但它可以給我帶來人流量,比方説,有人來取快遞,剛好家裏醬油沒了,或者帶着孩子來,看見玩具想買,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單量下降之後,也有一些團長乾脆選擇退出,或者減少精力投入。

“總有新團長冒出來,搶我們老團長的生意。我和老伴現在沒什麼幹勁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跟着平台繼續混吧,無所謂了。”彭湃對《財經故事薈》如此説到。

河南項城團長陳銘則把社區團購當成疫情期間的“保險”。

陳銘是位餐飲店小老闆,飯店位居一所中學附近,疫情期間,學生大面積停課,他的收入大幅下降。“疫情嚴峻飯店停業了,團長收入可以暫時作為補貼。”

與此同時,社區團購平台也開始推動團長們的優勝劣汰。

在海南三亞某小鎮,橙心優選曾推出淘汰制度——所有開業時間大於14天的自提點,一週內必須累計完成至少21件的任務量,完不成者,平台將會對自提點暫停營業30天。

目前來看,整體而言,受到經營效率的影響,在廣袤的鄉鎮地區,社區團購暫時無法對傳統零售業造成致命衝擊。

消費者分化:價格敏感、薅羊毛多、市場滲透率低

對於消費者而言,社區團購相比於傳統零售的優點就是便宜,方便。

在用户價格敏感度較高的下沉市場,便宜可謂巨大的“殺器”。第一天線上下單,第二天線下提貨的模式,也給不少御宅族帶來了便利。

現居河南項城的陳思偉,三十出頭,是3位孩子的父親。去年12月,他偶然接觸到美團優選,很快成為長期用户。

“我用美團優選,圖的就是個便宜和方便。同樣的東西,平台上差不多比超市便宜20%。提貨也方便,網上下單選好提貨點,第二天下午四點前去取貨就行。”

他家樓下不到100米處,就有一個提貨點。

以前去超市買東西時,他每次都要逛好久,往返要一小時。自從使用社區團購,算上選貨、取貨,最多半小時就結束了,省時省力。

但是,相比於超市的現場驗貨,社區團購在商品質量方面存在缺陷。

陳思偉無法從APP頁面中確認果蔬是否新鮮,只有到貨後方可識別。如果要退貨的話,可能又要浪費不少時間。

陳思偉也踩過坑,有好幾次,他從美團優選收到的東西並不新鮮。但考慮到低廉的價格,他覺得勉強可以接受,“便宜貨不能要求太高”。

不過,他也只是在忙碌的工作日,優選社區團購,週末依然會去超市或者菜市場大采購。

據他所知,自己經常去的那個提貨點,每日提貨量最多100件。一些離居民區稍遠的提貨點更為冷清,日提貨量可能只有個位數。

縣城、鄉鎮地區生活節奏較慢,多數負責家庭採購的人,目前依然優選超市、菜市場等,一來可以消磨時間,二來可以保質保量。

再者,三四線以下城市和地區,多半居民年齡偏大,不怎麼會用智能手機,更不懂如何下單。

為此,海南三亞天涯風情小鎮的橙心優選團長劉工,甚至要手把手教老人們使用智能手機下單。

據他所言,不少老人受到平台的低價優惠吸引,打算使用橙心優選買菜,便向他請教下單操作流程,他也樂意為之。

而在大多數鄉鎮地區,像劉工這樣熱心投入、把社區團購作為主業的團長並不多見,社區團購的市場滲透率依然較低。

總之,已經在阡陌鄉野落地紮根的社區團購,未來到底能否在廣袤的五環外佔據主場,可能還要且行且看。

(文中採訪對象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