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現場”融合線上線下,演藝產業未來已來

■本報記者 童薇菁

剛結束的“天貓雙11”晚會上,從3D立體屏到5D沉浸式舞台,695塊運動方塊和首創豎屏雙視野直播……一場充滿未來感、科幻感的舞台勾勒出演藝直播的最新形態。“直播、互動、多屏,無處不在,未來已來。”貓眼娛樂副總裁張樂將這場現象級的演出形容為“超級現場”,“它將隨着技術與硬裝備的革新為演藝產業帶來一系列裂變。”

日前舉行的“2020演藝大世界在線演藝發展峯會”,彙集了全國乃至海外多個著名演藝品牌、劇院、平台方以及國際前沿技術裝備供應商。業內人士認為,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新經濟浪潮,線上與線下演藝正互相穿透傳統界限,不斷創造出全新的產品和業態。正如愛奇藝星塵工作室總經理潘亞洲所説,“在這場事關演藝未來的賽道佈局中,內容賦能、科技創新和模式變革,缺一不可。”

技術革新帶來“超現實主義”創作可能

最富有衝擊力的無疑是技術的迭代帶給演藝產業無限新的未知可能。當4K、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已被應用於多種場景中時,一種新的技術XR誕生了,其中“X”代表着一種未知變量。如果説,AR、MR是虛擬元素進入真實世界,那麼XR所營造的效果,就好像是真實的人物進入了一個二次元的世界。

“從娛樂化內容轉向嚴肅領域探索,XR技術開始在中國生根發芽。”國際頂尖技術設備商Disguise亞太區負責人時夏影介紹,XR環境在與觀眾的交互體驗與畫面趣味性方面,獲得了空前的躍升,應用場景也十分廣泛。“即便身處小型的直播環境,也能營造出大場景的效果。伴隨着5G時代來臨,它將為‘超現實主義’創作帶來更多可能。”

最前沿的數字化技術為最傳統的劇場演出已經帶來不容忽視的改變。今年6月,在長江劇場黑匣子劇場,張軍崑曲藝術中心帶來的改編崑曲《愛情四季·琴挑》,就採用前沿的四維全息聲和多媒體技術,重新演繹了來自400年前的情懷與悸動。演出中雖無琴卻有“琴”,古琴之聲可以精準地定位在張軍的手邊。64支喇叭,10台工業投影機,通過聲畫對位的多重演繹,讓觀眾置身於360度的視角、聲音和影像之中。為整場舞台提供了聲音技術支持的“費迪曼遜四維”創始人徐真德説,數字音頻技術已經邁入“全息聲”時代,技術加持下小劇場將有可能變身數字智慧未來影劇院。“把傳統線下演藝空間改裝成一種非常智慧的、多功能的、有很多想象空間的場所,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只需側耳便能抵達。”

互聯網、流量、人工智能、社交距離……已經成為劇場藝術無法迴避的關鍵詞

今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劇場藝術不得不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尋找生存空間,也由此掀起行業內的巨大爭議:劇院的“在現場”與互聯網的“在現場”,是否將彼此消解藝術的價值。“(線下)觀眾與(線上)用户是共生關係,而不是替代關係。”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的發言,是經歷了迷茫期、探索期後的行業頭部演藝品牌冷靜、成熟的回答。互聯網、流量、人工智能、社交距離……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關鍵詞,已經成為劇場藝術無法迴避的熱點。

脱口秀,成為在這個特殊時期“意外”走紅的演出品類之一。五年前,這個還在酒吧中寂寞生活着的小眾藝術,藉助綜藝的力量不斷創造出十億級的爆款內容和頭部藝人。它同時帶來了傳播鏈條的延伸,在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台,一個脱口秀演員的表演,可以養活十幾個搞笑博主。在演藝大世界落户的一家著名廠牌一年在上海的演出體量也達到千場。它的成功在於,緊緊抓住了流量的入口,將觀眾從線上引到線下喜劇消費場景中。

“用綜藝的方式推動戲劇品類的發展,確實可以讓藝術抵達更多人羣。”七幕人生文化產業投資(北京)有限公司CEO楊嘉敏認為,經過特殊時期各種各樣的“破冰”“試水”,演藝市場在今年下半年逐步迴歸理性軌道。“無論是做音樂劇、戲曲、還是做樂隊,專業化與精品化不可或缺。”

演藝內容從線下轉到線上,絕不僅僅是呈現場景的轉換,更是內容生產方式的充足、要素和價值的重新排序。上海開心麻花剛剛與天貓超市合作了一檔直播綜藝秀。“我不會讓開心麻花的演員輕易地去帶貨。”上海開心麻花總經理汪海剛説,“但是有一樣可以做——快樂購物,就是喜劇向的。怎麼讓整個的購物過程是歡樂的,這是個有意思的想法。”

不可否認,互聯網流量更傾向於輕質化、泛娛樂化的內容,而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認為,一些經典的藝術,如果一味靠流行化的手段來包裝,最終只會走向沒落。“不要讓觀眾把演藝產品當作是一種消遣,而要把演藝當作是一種基於精神需求的生活方式。”

<script>window.FWBATH=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37 字。

轉載請註明: “超級現場”融合線上線下,演藝產業未來已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