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底到9月初,可以説是美國科技公司的“高光時刻”——在美國經濟仍未出現復甦信號的背景下,科技股卻反彈增長,標準普爾500指數創下歷史新高,這也推升了Facebook、微軟、亞馬遜、蘋果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5大科技巨頭市值的增長。其中,市值最高的蘋果公司,在8月26日當天市值超過了2萬億美元,較2周前已經翻了一番。
巧合的是兩年前的八月,蘋果也成為美國乃至全球第一家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公司,創下世界新紀錄。
在1976年的愚人節,誕生於一個狹小破舊車庫中的蘋果公司,大概也沒想到,44年後蘋果產品能夠風靡全球,還能憑此在萬億美元俱樂部裏叱吒風雲,創下一個個新的里程碑。那麼蘋果公司是如何從破舊車庫走向世界?對中國企業有何啓示?
科技創新的領頭羊
正如喬布斯所拍攝的“Think Different”廣告中,向甘地、畢加索、愛迪生、卓別林、愛因斯坦、約翰·列儂、馬丁·路德·金、鮑勃·迪倫等一系列具有反叛和革新精神的天才和偉人致敬。而蘋果公司之所以成為世界各地人們都向往的國際品牌,走的也是相同的路子,即是敢於創新。
事實上,蘋果一直走在技術的前沿。1984年推出MAC產品,第一次採用了圖形界面,改變了傳統的代碼操作形式;2001年推出iPod音樂播放器和iTunes應用軟件和商店,改變了音樂界的版權規則。2007年推出iPhone產品,以“多點觸控”技術改變了傳統的實體鍵盤功能機;2010年,蘋果推出iPad產品改變了傳統的筆記本電腦生態。
即便在4G時代,蘋果的產品仍具備領先優勢,2014年9月10日,iPhone 6 Plus發佈,手機大屏時代開啓;2017年9月13日,iPhone X發佈,全面屏手機,一個新時代或又拉開大幕。可以説,蘋果新手機面世時無論是外形、大小還是軟件、手感等,都會給人“驚豔”的感覺。
作為科技界的王牌公司,蘋果主要是通過不斷的創新來取得成功,推出iPad、iPhone、iOS操作系統等等,這些創新也使得蘋果公司成為業界的基準。
大力推進“本土化”
蘋果公司國際化成功的秘訣之一就在於,它知道,要進入一個新的市場必須“入鄉隨俗”——不管是一個由地理位置定義的市場,還是一個由語言和文化定義的市場。為此,蘋果願意付出更多努力來進行徹底的本地化,而這也許正是其他公司需要學習的地方。
例如,蘋果為了穩固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近些年來也不斷“中國化”:新iPhone參加“雙十一”降價狂歡盛宴、Apple Watch手錶新增“一鍵收取”螞蟻森林能量、即將出的iPhone 12網傳將接入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等,並且蘋果還加強與中國大陸供應鏈合作,有意扶持代工企業立訊精密,與蘋果代工老大富士康形成正面競爭。
一系列本土化動作之後,中國市場也給出回饋。根據最新研究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iPhone在華銷售量環比增長了225%,增速達25%,一舉成為二季度中國市場銷量增長最快的智能手機制造商。
用户的忠誠度極高
蘋果萬億市值背後有一條固若金湯的“護城河”——果粉。
由於蘋果產品在UI設計、包括顏色、大小、外觀設計都曾一度領先同類產品,其IOS的設計簡約,讓用户快速學會操作,於是憑藉着優秀的產品使用體驗,蘋果攬獲了大量的忠誠用户,並且很多用户換機從不考慮切換到安卓陣營。
截至2019年末,iPhone在全球活躍數量已達9億台,全球激活蘋果產品數量已達14億台。值得一提的是,iPhone的用户忠誠度達到70%,這種忠誠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吸引力,蘋果是非開源的自封閉系統,所以系統的流暢性、安全性,不少用户的舊iPhone手機用了多年也很少卡頓,其他系統無法替代。
另一方面是阻力,蘋果很早就意識到產品間交互的重要性,在採用蘋果系列產品時,數據傳輸、配合、連接都較為容易。這也意味着iOS系統切換安卓使用習慣差異較大,雲端數據遷移不便,而在安卓陣營內部,系統差異較小,用户切換品牌的成本很低。
所以説,憑藉着技術過硬的實力、入鄉隨俗的心態和策略、蘋果也收穫到眾多忠實消費者的支持,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供需循環,也給其他企業提供了樣板。
文 | 李澤鈈 題 | 黃紫鎵 圖 | 饒建寧 審 | 程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