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到2023年底,實現固定和移動網絡普遍具備“千兆到户”能力
到2023年底,實現固定和移動網絡普遍具備“千兆到户”能力——
“雙千兆”,用得上也要用得好(鋭財經)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用三年時間,基本建成全面覆蓋城市地區和有條件鄉鎮的“雙千兆”網絡基礎設施,實現固定和移動網絡普遍具備“千兆到户”能力。
實現“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有哪些難點需要解決?“千兆到户”後,將會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哪些變化?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和企業,回應這些關切。
突破網絡建設障礙
“雙千兆是千兆光網和5G的合稱,二者都具有千兆級超高速率、毫秒級超低時延等先進性能。”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賀俊看來,推動“雙千兆”協同發展主要基於兩方面考量:從應用場景看,千兆光網在電磁環境複雜等需求場景下具有優勢;5G網絡可以實現泛在連接、快速靈活和廣域覆蓋。從網絡建設看,要協同推動接入網和骨幹網建設。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所長敖立説,“雙千兆”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的特點,能夠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萬物互聯,這為推動醫療、教育、出行等領域新業態的湧現和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基礎。
未來三年是5G和千兆光網發展的關鍵期。如何加快推進“雙千兆”網絡建設,讓更多用户“用得上”更快的網絡?
一方面,要突破“雙千兆”網絡建設障礙。賀俊認為,應免費開放辦公場所、學校、展覽館、旅遊景點等所屬構築物和機場、公路、鐵路等公共區域,以及市政路燈杆、城管監控杆、電力塔等杆塔資源,降低“雙千兆”網絡建設成本。
另一方面,應着力提升通信產業技術水平。“目前我國千兆光網和5G技術產業優勢明顯,但高端芯片製造面臨制約,網絡設備成本及終端價格較高。”敖立説,對此,《行動計劃》強調,着力提升核心芯片、網絡設備等的研發製造水平,培育壯大產業生態。
加速推進終端成熟
網絡建設,關鍵在用。《行動計劃》提出,到2023年底,千兆光纖網絡具備覆蓋4億户家庭的能力,千兆寬帶用户突破3000萬户。要加速推進終端成熟,鼓勵終端設備企業加快5G終端研發,提升5G終端的產品性能。
“當前我國5G終端加速落地,但距離大規模應用道阻且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偉分析,5G對於基帶芯片、中高頻器件等核心器件的性能要求更高,而我國在半導體制造工藝、高端射頻器件材料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和製造能力較弱。
作為手機制造商,一加手機負責人認為,相關的5G應用還不夠豐富,也制約了5G終端設備的普及和應用。“更好推廣5G終端落地,需要全產業鏈協同發力,既要廠商提升硬件實力,解決能耗問題,軟件開發者也要提供更多適合5G的應用,真正解決用户的使用痛點。”
李偉也建議,在引導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瞄準5G核心器件的薄弱環節加快研發合作的同時,也要鼓勵有條件的設備和內容製作企業加快培育垂直應用生態,既要適當“路等車”,也要及時“車上路”。
聚焦網絡質量提升
既要“用得廣”,還要“用得好”。不少人關心,網速變快後,網絡質量和使用體驗是否能得到相應保障。對此,《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將指導基礎電信企業強化5G和4G網絡協同發展,推進2G、3G、4G頻率重耕和優化升級,提升網絡資源使用效率。
“無線頻譜是信息傳遞的載體,頻率越低,網絡覆蓋範圍越廣,建網成本越低。”賀俊解釋,過去,2G、3G網絡佔用了大量珍貴的低頻頻譜資源,但隨着網絡不斷升級,用户逐漸向4G和5G遷移,頻譜使用效率降低。“推進2G、3G頻率重耕,更好用於4G、5G網絡建設,有助於運營商提高網絡質量、降低建設成本。”
“推動頻率重耕和優化,4G、5G網絡仍將長期共存。”中國移動有關負責人表示,從用户角度來看,重耕頻譜和優化升級可以為用户帶來更高質量的網絡服務,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户的網絡使用成本,促進垂直應用創新,給用户帶來更加豐富的網絡應用場景。
此外,按照《行動計劃》,下一步將督促基礎電信企業切實提升5G服務質量,制定完善企業5G服務標準,加大對實體營業廳、客服熱線等一線窗口的服務考核力度。賀俊表示,這意味着,廣大用户所關心的“強推5G套餐”“限制用户更改套餐”“套餐誇大宣傳”等行為將被嚴查,切實維護廣大用户使用通信服務的合法權益。
韓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