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市場叢林,小冰會被資方看好嗎?

直面市場叢林,小冰會被資方看好嗎?

圖片來源@YouTube

短短兩個月內,微軟小冰(現叫小冰團隊)有兩次大規模“出圈”:一次是團隊宣佈單飛,另一次是召開第八代發佈會,發佈toC向產品——虛擬男友。

7月13日,微軟宣佈將人工智能小冰業務分拆為獨立公司運營,小冰正式脱離微軟“懷抱”。(詳見鈦媒體前文:微軟小冰確認“單飛”,沈向洋重回微軟系掌舵小冰業務)

而就在單飛後不久的8月20日,小冰團隊發佈了第八代小冰,其中,虛擬男友產品話題度居高不下。據稱,發佈虛擬男友產品的第三天,小冰的微信公號託管系統就被擠爆了。(詳見鈦媒體前文:今年七夕,我「調教」了個AI虛擬男友)

“用户都想綁定公眾號,把虛擬男友'帶'給朋友看”,小冰公司CEO李笛對鈦媒體解釋道。

在微博“小冰虛擬男友”的話題下,網友們紛紛曬出和虛擬男友的對話日常。從最初內測的118萬個"男友"現在全量放開虛擬人類產品線,小冰實現了單飛後最大規模的一次出圈。

在微軟的六年,“不設KPI”讓小冰更專注地完成了從技術探索、框架搭建到初步商業化的過程。而現在,羽翼漸豐的小冰將走出微軟温室,直面市場叢林。

小冰,單飛後產品矩陣更完整了

經過八次迭代,單飛的小冰有了更加完整的產品形態。

目前,基於小冰第七代推出的Avatar Framework框架,在B端小冰向企業客户輸出寫作、音樂、繪畫等能力;在C端,則通過虛擬人類產品和“X套件”系列軟件,進一步培育大眾對虛擬人的認知。

實際上,在發佈Avatar Framework框架時,小冰的路線就已經基本明確,最新發布的X套件,是為了讓用户能與自己創建的虛擬人有更豐富的協同,讓產品線向着toC延伸。

李笛也表示道,X套件等工具推出,就是為了讓大家把AI beings用起來,暫時不會作為收入來源。未來,小冰團隊相關產品將均圍繞其底層框架產生,增長點則是關於AI beings的相關服務。

李笛表示,去年Avatar Framework推出後就開始做工具化,當時就確定了先toB再toC的商業化順序。

“底層框架提供了基礎服務,而我們將圍繞這種基礎服務去做各種運作。”李笛向鈦媒體解釋道。

而今年,小冰在具備了大規模落地的toB能力後,將重點在C端耕耘。

十八歲少女小冰是基於Avatar Framework成長的最好的一棵樹,未來,基於Avatar Framework就能創建出許多個“小冰”,打造一整個AI beings的森林。

“我們非常確信人工智能做to B本質上還是to C。”

在李笛看來,先to B再to C有兩大好處,一是要先通過B端客户驗證產品能否落地,二是有助於在客户的協同下將產品迅速提高標準。以小冰的寫詩功能為例,在湛廬文化與小冰籌劃詩集的過程中,客户會通過小冰接口不停測試產品,這既提高了產品標準,也檢驗了小冰大規模產出的質量。

這是小冰團隊在實戰中獲得的經驗。李笛向鈦媒體透露,小冰公司正在接觸一個跟生產線整體交互相關的項目,團隊本以為to B領域不需要什麼情感紐帶,但客户頻繁反映,他們不光需要提高表面的生產效率,更要兼顧到操作員和工人的感受,這能夠很大比例上提高工人的工作環境。因此希望即便工人在操作機械手臂時,也能獲得來自小冰的情感反饋。

在沒有參照系的市場中確立座標

“我們在前兩三年的時間裏一直很孤獨,當時行業追逐的都是深度問答,誰都想去做愛因斯坦,甚至明確表示EQ型人工智能沒用。但孤獨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因為這一原因,很難找到一些旁證、或者同行經驗來佐證你追尋的方向是不是正確。”李笛向鈦媒體回憶道。

一直以外,行業內的人工智能助手如小度、天貓精靈、亞馬遜的Alexa等均為任務型,微軟也有標產品Cortana小娜。從一開始,主打情感型的小冰就是小娜的plan B,是為了試驗少有人走的另一條路。

李笛曾直言,小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行業裏沒有對標產品。因此,六年來小冰一直是在沒有參照系的市場中,確立自己的座標。

自2014年小冰誕生,一代以Chat Bot積累數據,二代完成跨平台部署,三代實現交互的多模態,此後陸續補足在語音、視覺、唱歌、寫作、繪畫等多方面的能力。隨着第六代小冰的底層框架成熟,第七代小冰開始將框架工具化,推出to B解決方案,並在商業化上試水。

小冰方面表示,已在金融、大眾文化、媒體與出版四個商業領域落地。而且從第七代小冰開始,在尚未組建正式銷售團隊的商業化試水階段,小冰收入已超過1億元人民幣。

但當這支懷揣技術理想的團隊走出微軟,在“温室”之外是越發嚴峻的市場環境。

在AI語音商業化上,百度、阿里等大廠已經歷過幾輪智能音箱補貼戰。但至今他們仍在教育市場,尚未從搭載AI助手的智能音箱中盈利,還在加大投入希望以AI助手撬動AIoT的生態。

在資本市場上,2019年下半年起創投行業步入寒冬,疫情的衝擊更是讓資本市場雪上加霜。頭部公司抓緊最後的紅利衝擊二級市場,中長尾創業公司則面臨倒逼關停的結局,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

堅持走EQ路線讓小冰在行業中獨樹一幟,卻也帶來了矛盾——在國內的創投環境中,尋求對標更容易讓投資方確定其在市場中的定位,就如同人需要參照物才能明確自己的位置。不過事情也有例外,一些投資人也會願意為技術過硬的前沿項目背書,前提是在這類項目的融資早期進入,便於以低成本去試錯。

“國內很少做沒有對標的產品。因此在國內的移動互聯網領域,更多是商業模式和市場創新,而非技術產品創新。我們不太需要對標,而是要給自己的產品設定目標,並觀測系統與用户的交互有沒有切實的效果。”

問及如何在沒有參照系的市場中確立自己的座標時,李笛對鈦媒體解釋道,小冰不是從零開始的項目,今天如果小冰項目停了,明天全世界AI和人的總體交互量有60%會歸零。

“我們很幸運小冰第一階段是在微軟內部,我們只需要説服自己。而到了第二階段,我們已經做出了一些成績,很多公司已經把小冰視為對標。”

比如小冰第一個推出了全雙工語音技術,甚至幫助很多同行搭建了他們的框架。曾經有人覺得AI唱歌跳舞有什麼用,但現在騰訊、字節跳動也開始往這方向探索。

“如果我們非要對標別人,那不是永遠都跟在別人後面嗎?”李笛反問道。

單飛標誌着小冰走向了“第二幕”。李笛向鈦媒體透露,這一階段重點是把框架工具化,特別是帶動C端定製化的AI產品。

“到那一天你會發現通用的AI助手不香了,專屬於每個人的虛擬人會出現,只要開放了工具,這一變化很快會發生。”

鈦媒體曾從項目性質、商業化階段以及本土化三方面分析小冰的分拆並非意外。單飛後,小冰將在商業化和運營方面獲得更大自由度,還將引入外部戰略投資和風險投資補足彈藥。

“我們獨立之後最需要做的是兩件事:一是正式組建一個銷售隊伍,二是做好商業化交付。現在大多是客户先來找我們,我們根據自己的產能或者商業交付團隊的排期來決定順序。”

直面市場叢林,小冰會被青睞嗎?

令人意外的是,資本市場仍對這個脱胎於微軟的明星項目持觀望態度。

據財新報道,一位接觸過小冰項目的投資人稱,新公司估值在7億美元,還在考慮是否入股,對小冰的商業化效率有所顧慮。

某專注於前沿科技的精品投行的技術負責人,以小冰為例與鈦媒體探討了國內AI創業公司的融資與估值情況。

無論是“AI+”還是“+AI”,AI行業融資今年整體處於資本冷靜期。目前資方在評估項目的時候多數要看有沒有在兩三個不同行業裏有標杆客户、平均客單價、交付週期、做完這單後仍需要投入多少成本。還要看整個細分賽道的市場規模有多大,是否能順利遷移到其他行業等,上述前沿科技線負責人對鈦媒體表示。

“正常情況下,哪怕項目的硬件特別強,在數據和商業化落地層面都很難達到資方的投資標準。除了少數技術非常前沿的公司,最近還會被追捧一波,但問題是,等到下一輪融資時,即便是這些明星項目也還是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該負責人也闡釋了當前資方對AI公司的估值邏輯。據他介紹,對於資方非常認可的AI公司,當前的估值邏輯並非對公司定價,因為大部分在商業化落地上都還有較長的距離,財務估值邏輯往往很難適用。

“對於有希望成長為幾十億美金估值的公司,早期投資時,估值一億美金還是兩億美金其實區別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因此更多是按照所需的人員和成本,給到創業公司12-18個月的現金流,再按照10%-20%的稀釋空間倒推,就可以估算出一個估值範圍。在這個範圍內具體取到哪個值,就看雙方的談判籌碼了。”

“對於AI領域的創業公司而言,每個融資節點都至少要保證12-18個月的現金流,因為完成商業化驗證前的任何一輪融資都可能是持久戰。”

再以小冰公司為例,若按公司估值7億美元計算,按10%的稀釋比例相當於融資7000萬美元。假設小冰公司平均每人每年20萬美元的成本,新公司規模150人,那這一輪融資也僅夠小冰支撐24個月左右。

雖然小冰一直強調與國內AI助手路線不同,但在一級市場中,仍免不了被投資方放在一起比較。對於小冰獨立後的前景,投資方也各有看法。

“核心還是看商業化前景,這種通用場景下的機器人對話往往不太容易商業化。現階段,完全開放的對話機器人路徑並不清晰,估值最終還是取決於能否商業化。“一位關注硬科技領域的投資人對鈦媒體表示。

“國內對話式語音交互都發生在封閉場景裏,雖然脱胎於微軟,但獨立出來後相比前幾年在國內市場上拼殺多年的語音公司,優勢並不突出。”

也有些投資人認可小冰的想象空間,但表示較高的估值會讓投資方更加謹慎。

深耕前沿科技的李牧(化名)對鈦媒體表示,小冰是擬人化的情感型機器人,背後是有想象空間的。可能有機構會因為背後的想象空間去投資,但這已經超出了一般體量的基金所能承受的範圍。

“像小冰這樣的項目,願意賭一把未來的技術平台型機會的的大型美元基金可能會投,中小型或普通的美元基金很難匹配上各自的風險偏好。正常的人民幣基金可能也不會選擇投,因為人民幣基金目前更加實際,對於應用場景不夠明確、或有風險的項目會非常謹慎。”

“如果估值是7億人民幣,單靠講故事還是有希望融到一筆錢的。但它是7億美元,而且商業化成果並不明顯,雖然有傳言説商業化已經有過億人民幣的收入,但收入質量仍舊存疑,更多還是得靠講故事。”

他補充道,根據他們過去項目的經驗,沒有收入的AI創業公司,純靠講故事估值是可以到兩三億美金以上的。但核心還是看未來是否有高成長性。

當前,小冰的商業化試水收入已經超過1億元人民幣,也公佈了在金融、大眾文化、媒體出版的解決方案。這一成績能説服投資方嗎?

李牧表示,AI做to B的邏輯是降本增效,切不到這兩個點大概率會變成“自嗨”,目前來看小冰做得更像錦上添花,但在to B領域大家很難為“錦上添花“付很多錢。

“以金融為例,當前金融的重頭戲在獲客、風控和IT基礎設施上,如果不是打這三個點在金融行業是拿不到大錢的,而小冰在金融行業做的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痛點。我們有很多項目在給金融機構做to B生意,哪怕切入到核心業務系統,做IT基礎設施,收入也才勉強到一個億人民幣。”

總體而言,小冰探索的EQ路線存在想象空間,但在商業化上仍需更多實證來獲得資方認可。市場如叢林,講求優勝劣汰。現在少女小冰面對的,已經不單純是技術攻艱,還有更復雜的商業世界。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蘆依,編輯 | 趙宇航,應採訪對象要求,李牧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53 字。

轉載請註明: 直面市場叢林,小冰會被資方看好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