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抗疫“硬核”設備集結,開啓一場與眾不同的“大秀”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王建高 王春 李麗雲 華凌 劉昊 楊侖

“太先進了!終於親眼見證了科技抗疫裝備的實力!”負壓救護車、移動手術車、移動CT影像車、核酸檢測採訪工作台、負壓病房,無人機運送物資、消毒、巡邏……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大顯身手的“硬核”裝備正在重慶市科技活動周主題展覽現場集中展示,成了市民參觀的焦點。

8月23日,主題為“科技戰疫、創新驅動”的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在全國各地同步啓動。因為疫情影響,這場一年一度的科普嘉年華推遲了3個月,不過經歷了這一場特別的“戰役”,更加讓大家統一了認識——科技才是抗疫的利器,在全國各地的活動中,抗擊疫情的“硬核”裝備成了展覽和關注的重點。

科技抗疫“硬核”設備集結,開啓一場與眾不同的“大秀”

重慶活動現場的方艙手術車。

科技抗疫

硬核設備“秀肌肉”

人類與病毒較量,必執“科技利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各地科技系統緊急組織實施一批應急科研攻關項目,為抗擊疫情提供“硬核”設備。在科技周活動中,各地的疫情防控應急攻關裝備紛紛亮相,近距離地給大家秀了秀中國科技的“肌肉”。

蠢萌的樣子,灰黑的外觀……在廣西科技活動周現場,一款新冠肺炎防控用智能巡檢機器人擔任起了現場巡查工作。展位工作人員馮新傑介紹:“這款機器人可以快速查找並追蹤發熱人羣,通過智能圖像算法處理技術,自動報警與記錄,體温監測範圍廣,檢測準確率與效率高。”

科技抗疫“硬核”設備集結,開啓一場與眾不同的“大秀”

廣西活動現場的智能巡檢機器人。

在吉林省科技戰疫成果展區,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展示了他們的“四大發明”。這是該醫療隊在千里馳援武漢後,醫護人員針對各種臨牀問題,研發出的多功能防護面屏、傳染病專用聽診器、一次性插管用防噴濺隔離巾及咽拭子採集裝置,這“四大發明”當時就申請了專利並運用到救治中。

科技抗疫“硬核”設備集結,開啓一場與眾不同的“大秀”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發明的多功能防護面屏。

“這個是核酸採樣工作站,採樣人員不用再穿着厚厚的防護服,特別適合夏季户外使用。”重慶活動現場科技戰疫板塊,以場景化形式展示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發現、感染源追蹤、病毒檢測、遠程診療、重症救護等從發現到救治的全過程。重慶醫科大學、中元匯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核酸檢測試劑盒,海潤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可移動式負壓核酸採樣安全方艙等一批科技戰疫創新成果紛紛亮相。

科技抗疫“硬核”設備集結,開啓一場與眾不同的“大秀”

重慶現場,重醫附一院現場模擬ICU病房演示。

重醫附一院通過搭建模擬ICU病房,向市民科普體外膜肺氧合(ECMO)、呼吸機等醫療設備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原理。蘿蔔村機器人體驗中心模擬搭建了一家方艙醫院的機器人、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展示了無接觸巡檢機器人、智能送藥送餐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

科技抗疫“硬核”設備集結,開啓一場與眾不同的“大秀”

重慶現場,小朋友參觀負壓救護車。

“目前全世界有10多個新冠肺炎疫苗正在進行臨牀試驗,中國就有5個,其中兩個疫苗都將在大興區落地生根。”在北京大興區科技活動週上,大興區副區長楊蓓蓓介紹,在北京二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高米店地區建起了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火眼”核酸檢測實驗室。

創新強國

“大國重器”與市民面對面

在2020青島科技活動周近萬平方米展廳裏,蛟龍號、潛龍號、東方紅二號、高速磁懸浮、下一代地鐵等“大國重器”與市民親密接觸,講解員正在講述“大國重器”前世今生的故事。“今天近距離看到‘下一代磁懸浮’‘潛龍號’這些‘大國重器’,感覺非常震撼,不僅能讓孩子從小感受科學的魅力,還能激發他們對科技創新的興趣愛好。”一位帶孩子的家長在結束參觀後表示。

科技抗疫“硬核”設備集結,開啓一場與眾不同的“大秀”

青島現場,“蛟龍號”等“大國重器”進行了展示。

科技抗疫“硬核”設備集結,開啓一場與眾不同的“大秀”

青島科技活動周現場。

傳播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讓高端的科普走近百姓,高精尖的科技也是各地科技活動周展示的重點。

在重慶活動現場,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展示了一個神奇的“魔術”,當聚焦超聲治療設備的治療頭髮射的聚焦超聲波將有機玻璃片融化的時候,工作人員將手伸入到玻璃片和治療頭之間的區域,手卻完好無損,這讓觀眾嘖嘖稱奇。“超聲無創治療腫瘤,這可是我們中國的原創技術。”聽了工作人員的介紹,不少觀眾在虛擬體驗區,戴上VR眼鏡親自當一回“主刀醫生”,完成一次腫瘤“切割”手術。

“我們通過線上加線下的方式,開放了一大批科研機構和重點實驗室供市民參觀,增進市民對科研機構的瞭解。”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市科技活動周連續舉辦19年來,已成為公眾參與度高、範圍覆蓋面廣、社會影響力大的科普品牌。

活動創新

不斷播撒科學的種子

鮮花簇擁、掌聲雷動!平時奮鬥在科技創新和科學傳播領域一線的他們,成了紅毯上的“科技明星”。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等近30位科技工作者,在媒體和眾多線上觀眾的歡呼簇擁下,踏上了上海展覽中心特地鋪設的“科學紅地毯”。

科技抗疫“硬核”設備集結,開啓一場與眾不同的“大秀”

上海科技節上,上海市新冠肺炎臨牀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走上科學紅地毯。

讓科學家成為公眾追逐的“明星”,讓科技走進大眾。科技活動周20年來也不斷創新。據瞭解,在科技活動週期間,全國各地科技部門、科研機構、科普基地等以線上線下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科技抗疫“硬核”設備集結,開啓一場與眾不同的“大秀”

黑龍江的青少年遠程種植系列活動。

今年黑龍江的科技活動周設計了“青少年遠程種植系列活動”“科學之路專家講座系列活動”等一系列科普活動,總數達到179項,創歷屆最高。重慶舉行了“科學之夜”、線上科普知識挑戰賽、科普班車進區縣等500餘項科普活動,為市民獻上豐盛的科普大餐。吉林在科技活動週期間,“流動的光科館”科普大篷車向青少年和廣大羣眾免費開放。上海今年科技節還新設了雲端主會場,公眾可通過網絡在線觀看科技節重點活動直播,“雲遊”大科學裝置和重點實驗室。

不斷創新的科普手段,讓科技活動周曆久彌新,也讓科學的種子播撒得更深更廣!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58 字。

轉載請註明: 科技抗疫“硬核”設備集結,開啓一場與眾不同的“大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