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跟比亞迪對上了眼
6月15日消息,華為與比亞迪合作,擬與之探索華為麒麟芯片上車的規劃,這標誌着華為在5G商用、車聯網智能解決方案方面又有了最新進展。此前,華為就曾推出5G通信芯片、HiCar投屏方案等上車計劃,這次則可以説是前一次計劃的延伸。
實際上,華為在汽車產業尤其是車聯網領域的佈局早已開始。早在2019年5月,華為總裁辦就簽發成立了專門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用於專門做智能汽車領域的研究。華為集團輪值CEO徐直軍也曾對外表示:“華為不造車,華為會聚焦ICT技術,為‘造車企業’造好車。”這是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定位。
華為的目標很明確,即不進入產業鏈冗長的汽車製造領域,只是基於自身擅長的ICT技術,做汽車的增量零部件廠商。
而比亞迪作為一家立足能源科技的汽車公司,長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深耕,比亞迪對汽車的研究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研究更為徹底,兩家各有優勢互有度短長,兩者合作也是必然。
按照華為的計劃,華為的定位是向新能源汽車提供服務,而不是傳統汽車,這是有原因的。傳統汽車源於西方,目前已經形成了德日美等一大批強勢車廠,全球格局已定,但新能源汽車方興未艾,前景廣闊,新能源汽車對汽車零部件變革也有了新的要求。
據第三方機構預測,2020年全球智能聯網汽車的市場保有量將達到3.8億輛,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以上。哪怕只是參與其中一個部分,也會受益匪淺。同時,華為智能手機業務已經逐步觸頂,業務發展需要新的動能。
而作為5G大潮的重要引領者,華為在5G應用、智能物聯技術方面優勢明顯,要構建“1 8 N”的智能網聯世界,也離不開汽車的參與,這正是華為參與汽車行業建設的重要原因。
據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表示:“華為佈局未來智能網聯汽車解決方案包括: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以及智能通信等方面。”
具體來説,它包括以昇騰芯片為基礎的智能駕駛操作系統、以麒麟芯片 鴻蒙OS為基礎的車載娛樂操作系統、新能源汽車整車管理(包括充電、電驅、電池管理)方面的整車管理操作系統,以及實現汽車網聯的人車交互網聯繫統等四大部分。
總之,麒麟“上車”只是華為在汽車領域佈局的一個方面,華為的目標是打入整個汽車產業鏈之中。
在2019年舉行的第五屆國際汽車關鍵技術論壇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的智能能源業務包括mPower多形態電驅、充電及電池管理系統,由於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用電管理,因此該業務被視為華為智能汽車業務的根基。
從具體技術方面來看,華為在技術論壇上還發布HUAWEI HiCharge新品,這可以看作是華為在智能能源領域解決方案的具體落地。
事實上,華為研發的直流充電模塊,已經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低噪音的核心優勢,可以有效減少充電樁質量問題,降低安全隱患。可見,華為已經在智能汽車整車管理方面具備自己的一些優勢了。
此外,2019年8月華為發佈的旨在實現“人—車—家”用户體驗的無縫銜接HiCar系統,也具備更多實用功能。比如,Hicar系統能夠實現車機交互,通過華為手機自帶的NFC打開載有Hicar系統的汽車車門,通過HiCar系統遠程操作家用智能家居用品,比如智能電飯鍋、空調、掃地機器人等等。
華為在其他領域也動作頻頻。比如藉助深厚的技術積累,華為已經成為第六傢俱備甲級電子地圖資質的數字地圖服務商,為其切入智能駕駛領域增添了不少助力。
不過,華為在汽車領域要想大有作為,也需要藉助外部廠商的力量。畢竟,華為畢竟不是做汽車的,它對如何將自己的軟件應用與汽車的零部件、汽車性能等方面結合起來,發揮最大價值並不擅長,這正是華為選擇與外部汽車廠商合作的原因。
那麼,為何華為選擇了與比亞迪合作呢?
比亞迪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翹楚,這一點毋庸置疑。比亞迪起家於能源電池,多年來深耕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已站穩腳跟。與如今被很多媒體營銷宣傳的“造車新勢力”相比,比亞迪更像是新能源汽車圈的“隱形”大佬。
據最新出爐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來看,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單上,北汽EU系列以超過11萬輛的銷量成為銷量榜第一名,緊隨其後的是比亞迪。
在銷量榜前十名中,比亞迪元EV系列以61551輛名列第二,比亞迪唐DM以34084輛名列第五,比亞迪e5以超過32000輛名列第六。在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十名中,比亞迪汽車獨佔三款,這在前十名中絕無僅有,三款車合計總銷量超過第一名的北汽新能源。可見,比亞迪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地位。
比亞迪能夠取得做出如此成績,正是得益於比亞迪長期以來深耕新能源汽車,讓其在能源電池研究、新能源汽車芯片研發、整車製造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
具體來看,比亞迪成立了專門的比亞迪電池公司,專注電池研究,目前其電池已經廣泛應用於自家的汽車以及一些外部廠商。比亞迪還是國內最大的車規級IGBT芯片廠商,目前其研究的IGBT芯片4.0版本已經具備國際領先水平,在電動車核心的“三電”技術領域擁有諸多發明專利。
相比造車新勢力來説,比亞迪汽車前身是具有國有廠商背景的秦川汽車,它的根基更加牢固,其在造車方面也更專業一些,在雙方比較中更穩健。從其在純電動領域深耕的時間來看,他幾乎與特斯拉同時起步,而且在很多方面並不遜色。
從各方面來看,華為與比亞迪合作,都是雙贏。但在實際上,雙方在合作的同時,也不乏競爭。
從兩者的體量地位來看,兩者的合作還有更多深意。比如比亞迪可以通過合作,可以進一步加深比亞迪代工廠與華為其他終端業務之間的合作。
此外,隨着比亞迪半導體的拆分獨立,未來兩者説不定還能在芯片領域擦出更多火花。尤其是比亞迪半導體目前已經涉及芯片設計、晶圓代工、封測等全產業鏈,對華為未來的佈局也能助力不少。
另外,華為在車載芯片方面的研究、自動駕駛的升級,都有自己的優勢存在。而在這些領域,比亞迪不會甘心只做個無名小輩,加深兩者之間的合作必然存在更多可能性。從這方面來看,兩者加強合作,自然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