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羊皮卷地圖開始,地圖的本質就沒有變化過,幾千年來都如此,然而過去十五年,人們印象中的地圖,徹底改變了,百度地圖15年的發展史更像一則寓言,它背後顯示出,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
北斗三號與百度地圖
天地之間的特別祝福
今年7月份,北斗三號全球衞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星組網成功,國人無不振奮,在導航領域,終於不用再擔心遭人扼喉了!
北斗三號的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領導人親自出席,彰顯大國重器落成之隆重。
媒體對北斗三號的建成進行了高密度報道,但在手機上,有一個並非媒體平台的App,居然也以最隆重的“開屏海報”形式,向北鬥三號傳去祝賀的電波。
沒錯,它就是目前與北斗導航“連接”最密切的百度地圖,一天一地,遙相呼應。
百度地圖“開屏”祝賀北斗衞星全球組網,這不但是因為“百度地圖+北斗系統”可以為中國人提供更精準的導航體驗,也因為今年對百度地圖是個特殊的年份。
確切説,今年,正是百度地圖上線的第十五週年。
自從中國進入汽車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地圖和導航就成為國人最常用的日常工具之一,一般人對此並沒有想太多。
現在,通過媒體報道,人們都知道了北斗導航實際上不止是導航,而對國家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同樣,實際上,百度地圖也並不只是用户愛用的導航工具,經過十五年的發展,百度地圖已經成為各行各業都有需要的時空生產力地圖,成為中國AI新基建的數字底座。
換個角度看,如果把地圖和導航放在一起,站在國家的高度俯瞰,它們被統稱為“時空基礎設施”。
一天一地,穿越天地之間,與億萬人建立連接,這樣的時空基礎設施才真正有意義。
所以內參君會經常説,中國建成強大的互聯網業,實際上加強了中國的國際戰略地位,它有如虎添翼、畫龍點睛的效果。
因為全球定位導航系統的研發,本身不止是為了國家安全,更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提高地球社會的信息化水平,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在這個前提下,全球定位導航系統必須配有龐大的地面用户,看當前世界的其他全球級導航系統,比如美國GPS、歐洲伽利略系統都是如此。
一般的小國研發全球定位導航系統,既無能力也不經濟,只有中國這樣的互聯網大國,因為有百度地圖這樣連接億萬用户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產品存在,才使得自研自建“時空基礎設施”更具意義。
那麼,十五年來,百度地圖為中國人到底做了什麼呢?
十五年
百度地圖這樣進階
百度地圖進階“新基建數字底座”的歷程,就是一部典型的移動互聯網進化史。
地圖是一個古老的產品,無論從歷史的長河來看,還是作為互聯網產品來看。從遠古時期在陶器上標記地址,到航海時代的羊皮卷,地圖的誕生已逾千年,人們對它的印象也一直沒有變化。
2005年,百度地圖PC版上線,在第一批用户看來,它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只不過是地圖放在了網上,搭載的數據更多而已。
之後百度地圖就在PC端待了6年,用户並不多,主要是那些比較高端的網民或者地理愛好者、旅行者經常使用它。
真正的轉折點發生在2011年,這一年百度地圖安卓客户端上線,百度地圖開啓了移動紀元,這也是其進階“新基建數字底座”的開端。
2013年百度地圖導航率先免費,2014年,百度地圖客户端擁有了首個一億用户,2016年,國際化地圖上線,開始覆蓋全球......
就像大多數後來成為“巨頭”的移動互聯網產品一樣,因為進駐手機端,變得可移動和可連接,百度地圖開啓了自我進化進程,它從遠古的羊皮卷式地圖,變成了移動地圖,可用於導航和定位,無數用户在使用它時頻繁的進行數據交換,百度地圖同時也變成一個時空大數據中心,而大數據越多,百度地圖就變得越“聰明”,可做的事情就越多。
8月27日,百度地圖舉辦“圖畫初心,智向四方”十五週年慶典,百度CTO王海峯在現場發表演講。
終於有一天,人們發現百度地圖已經不再是一張地圖,而變成一個包羅萬象的平台,它甚至有了自己的智慧聲音,叫“小度”。這背後是AI技術,人們在百度地圖上可以做的事越來越多,可以導航,可以導遊,可以叫車,可以住店......2018年百度地圖正式升級為“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80%的數據採集環節實現AI化。
用百度CTO王海峯的話就是:“百度地圖已實現了從功能到智能,從平面到立體,從出行參考到行程決策,從出行地圖工具到新基建數字底座的進化升級。百度地圖既是人工智能地圖的定義者,也是智能時代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基礎設施”。
時至今日,百度地圖日均位置服務請求次數突破1200億;日均軌跡里程20億公里;道路里程覆蓋達1000萬公里;註冊開發者數量達190萬;服務超過50萬個移動應用。
百度地圖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智能化位置服務平台,有資格被視為國家“時空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AI新基建的數字底座:
你不知道的百度地圖
現在到處在説“AI改變世界”,這實際上確實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真相。
自從地圖變得可以移動,變得擁有了大數據,最終擁有了人工智能,它就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地圖,它能做的,或者正在做到的,實際上也已經超出普通用户在手機上直觀看到的範疇,而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基礎設施。
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瑩
百度地圖的AI時空大數據,是可以“幹大事的”,這可以從抗疫和春運兩個國家大事説起。
今年最大的任務是抗擊新冠疫情,百度地圖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比如今年春節後要預估人口輸入規模,深圳市疾控中心就向百度地圖申請遷徙大數據支持疫情防控,從網絡動力學、傳染病學、地理時空模型等不同角度進行了建模,預測估計未來本地輸入潛在病例數以及不同地區對本地的疾病輸入風險指數,從而得到決策依據。
在非疫情時期也是如此,比如通過百度地圖大數據,可以很客觀的看到春運返程的走勢與進度,從而判斷出勞動力的流出與流入,這對於城市管理者統籌經濟運行調度提供了參考。
深圳的工廠今年好不好招人,工資不變還是要調高,都可以通過百度地圖大數據判斷個八九不離十。企業可以基於百度地圖各地出行強度指數,決策每日復工進度,政府管理部門則可以動態安排汽油、醫療、道路、水電等各方面基礎經濟資源的配置。
去年11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和百度地圖聯合出了一本書《遷徙的人 變動的城——大數據視角下的中國城鎮化》,就是通過百度地圖大數據記錄的人口流動軌跡,去探求未來新型城鎮化的政策路線圖。
這説明,百度地圖已成為支撐國家宏觀經濟決策的戰略級資源。
後疫情時代,AI新基建被加速提上日程,百度地圖則開始充當AI新基建數字底座的角色。
比如智能交通,去年9月,《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正式印發,大力發展智能交通成為重要任務,百度地圖面向交通行業發起併成立“智能交通聯合實驗室”,這是百度地圖交通大數據服務引擎的用武之地。
而智能交通具體到地域的話,就是智慧城市,在銀川,百度地圖與當地政府一起推出銀川智慧城市智能停車系統,縮短了市民10%尋找車位時間。
當然,百度地圖的AI新基建數字底座角色更包括,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基礎設施。事實上,百度地圖在生活服務、物流、社交網絡、用車出行、智能設備、智慧城市、金融理財、房產服務、交通管理、酒店旅遊等各個領域的應用更早、更為廣泛。
大量行業是靠着百度地圖的“賦能”生存,比如,目前每日百度地圖智能物流引擎支撐的快遞運單數量佔全國一半;專網地圖日漸成為交管、公安、應急、電網、金融等政企軟件項目的基礎平台;百度地圖鷹眼服務正成為網約車行業標配;百度地圖大數據已成為城市規劃行業標配;百度地圖街景圖像服務則大受科研單位青睞,在採購街景服務的用户中,科研單位佔比超過50%。
在AI引領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下,百度地圖已發展成為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並在諸多創新功能的落地探索中逐漸構建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未來,伴隨着5G、人工智能等成為經濟增長“新基建”,百度地圖還將激發出更大的出行潛能,進一步服務公眾和社會。
正如8月27日的十五週年會上,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瑩所説:百度地圖在AI時代將加速前進,以新的方式、新的高度,重構我們對地理信息、生活信息、甚至萬物信息的理解。作為中國最大的智能化位置服務平台,我們也將擁抱變化,肩負責任,讓未來‘智’在必得。
最後內參君説:百度地圖15年的發展史更像一則寓言,它體現了互聯網和AI的巨大能力與作用,同時也反映出,中國這十五年來,實際上一直不乏新動力出現,才造就了今日的中國,中國這些年的經濟成就是有技術底色的。
最近,隨着A股創業板改革,大量優質的中國科技公司紛紛登陸國內資本市場,其中不乏未來的巨頭!其實這些科技公司和百度地圖一樣,它們代表的一個整體,背後是中國科技業,希望中國好的科技企業都能把發展與服務的基座紮根於中國,只有科技強大,中國才能強大,在2020年,沒有什麼比這一道理讓人印象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