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又是學生黨們裝新電腦或者升級舊電腦的良好時機,近期我也收到了很多小夥伴的提問,問的問題大多數圍繞着什麼硬件玩遊戲比較爽,哪些硬件性價比高之類的。同時在貼吧也看到很多“大神”與小白談笑風生,但一些“遠古謠傳”真是讓我強迫症都要犯了,下面咱們就來聊聊那些常見的“DIY硬件認知誤區”吧~
主板越大越好:
這個誤區跟老一輩家長“不會買就挑大的”有點相似,應該是DIY硬件“遠古謠傳”之一了,誠然,主板面積越大,上面可以容納的電子元件就越多,很多旗艦主板的確也是ATX板型,即我們口中的“大板”。不過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説,主板好不好跟大小沒有太嚴格的關係。
影響主板好壞的因素有很多,如基礎的供電、用料、散熱、電路設計,以及進階的RGB、接口數量等,但對於不超頻日常使用的普通消費者來説,只要主板滿足上游廠商提供的“公版”設計要求,這塊板就是“好”的和“夠用”的。
用一個生動的例子形容就是,將主板形容為房子,裝修豪華的宮殿、城堡肯定是一間“好房子”,但空曠的簡裝大房卻未必比精裝修小户型要好,就是這個理。
AMD不如Intel:
實際上,自Ryzen鋭龍系列推出後,AMD在消費級CPU領域已經迎來了大轉變,直到現在的Zen2架構鋭龍系列出現,AMD已經實現了“翻身”。作為去年推出的“老”架構,Zen2處理器無論是單核性能或是遊戲表現都能與競爭對手九代、十代酷睿處理器打得有來有回,鋭龍5 3600、鋭龍7 3700X在圈內更是被封為“神U”,筆記本的鋭龍4000系列、服務器的霄龍系列也開始向Intel發起衝擊,即將在2020年下半年推出的Zen3架構處理器在單核性能、功耗等方面更有望實現對競爭對手的全面超越,如今的AMD早已不是10年前的AMD了。
獨顯一定比核顯好:
這條同樣是遠古老誤區了,理論上多數獨顯是比多數集顯好的,對的,只是多數而已,舉個栗子,AMD出品的 APU向來以核顯強大著稱,如2019年推出的鋭龍5 3400G,其自帶的Vega 11核顯哪怕放到2020年依舊是市面上十分給力的核顯之一,性能也比GT740、GTX650之類的“老一輩”入門亮機卡要好,用來日常辦公或者玩網遊已經足夠了,而且APU勝在兼具顯卡的功能,組入門主機可以剩下裝顯卡的空間,整機的體積可以壓縮得十分微型。
誠然,大多數當代的獨顯,性能的確比核顯好,這裏是提醒一下小白千萬不要被JS誤導,拿了遠古獨顯的話,那性能的確很可能不如現在的核顯呢。
核心和線程越多遊戲越好:
關於核心與線程的話題,的確是老生常談了,核心越多玩遊戲是不是越好,比較的前提是處理器都是時下新架構,比如擁有強大單核性能的Zen2架構,其擁有6核12線程的鋭龍5 3600以及擁有16核32線程的鋭龍9 3950X,後者的線程是前者的2.375倍。但實際運行遊戲,尤其是不太吃CPU的遊戲時,在顯卡相同的情況下,表現往往沒有過大差距。
深挖其原因就在於,遊戲廠商對遊戲的優化往往會有個限度,目前主流的AAA單機遊戲,對CPU的優化到6核是較為常見的,也難怪很多自嘲為“臭玩遊戲”的PC玩家青睞鋭龍5 3600,這款U的確是時下性價比非常高的遊戲利器。
當然,線程更多的鋭龍9 3950X的多核性能是的確能秒小弟鋭龍5 3600的,只是遊戲應用對於這款性能怪獸而言就如殺雞用牛刀,真正能發揮這款處理器性能的還是在圖形渲染、超多線程運作、仿真等生產力應用上,事實上這款U同樣是性價比十分明顯的超多線程民用級處理器。
服務器處理器比家用處理器好:
這個誤區要從遠古時代的e3 1231v3説起,因為這款處理器的突然火熱,讓很多小白都開始誤以為服務器U就都比家用U好,然而服務器U主要運行在低頻環境,而且很多都被鎖了倍頻,在實際的家用場景下,尤其是遊戲場景上使用體驗很可能不如現在的入門級CPU。
最要命的是,如今時代早就變了,大人。主流服務器的CPU接口與家用主板是不兼容的,我們能買到的看似價格十分便宜的服務器CPU早已是不折不扣的遠古產物,還要搭配遠古的主板使用,風險有多高自不用多説了。
我們能買到的服務器基本都是不停機工作多年後“退役”的老U了
如果僅僅是用於玩遊戲等基礎使用環境,單核性能著稱的鋭龍5 3500X,這款CPU擁有擁有6核6線程,基礎頻率3.6GHz、加速頻率可達4.1GHz,還有35MB超大遊戲緩存加持,用於暢玩大型單機遊戲的體驗自然要遠優於遠古低頻服務器CPU。
DIY裝機領域的誤區有很多,不過這些誤區往往都離不開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當我們擺平心態去認真識別的時候,其實這些誤區都是可以輕鬆認知並識別的,希望這篇簡短的科普內容能幫助到近期打算裝機的小夥伴吧~